中新網恩施3月25日電 (宋丹丹 劉鐵強 侯丹丹)「不以病人貧富開藥,不以藥價高低用藥」,從醫50年,湖北恩施老中醫譚宗艾始終堅持良心用藥,僅2013年在他手中開出的50元以下處方就達1669張,其中最低0.52元。他以良心處方感動無數病人,被稱為「小處方爺爺」。
近日,在恩施州民族醫院名醫堂,記者見到了這位年已七旬卻依然精神矍鑠的老中醫譚宗艾。在這間整潔的專家診室裡,譚老正用一隻聽筒為病人看病,雖到了退休年齡,但他被醫院聘為「終身專家」,不退不休,堅守崗位。
每天早上7點半,譚宗艾就到達診室預備接診患者。平均每天接診50多人,最多時達70餘人。譚老每周工作4天半,除國慶節和春節,其他節假日一律不休,年門診病人逾萬人次。雖身患痛風多年,譚老卻從未請假休息過一天,他說:「上班早一點沒關係,但不能讓病人等我;節假日不休息也沒關係,但不能讓病人想看病時找不到我。」
從1964年踏上醫生崗位到如今,整整50年,譚宗艾接診的病人數以萬計。他們中有的是祖孫三代,也有長期固定問診的,還有從重慶、湖南等毗鄰外省市地區慕名前來求診的。不論面對什麼樣的病人,譚老總是堅持「不以病人貧富開藥,不以藥價高低用藥」的從醫原則,他常說「看病開藥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病人對我的這份信任。」
76歲的老人劉清和長期患有高血壓,胃腸道功能也不好,一有不舒服就找譚宗艾看病。「譚醫生每次給我開的藥最多也就是二三十塊錢一付,往往幾付就能藥到病痛消」,劉清和告訴記者,譚宗艾醫術高,開的藥不貴,關鍵是能治得好病,這麼多年來全家老少都是找他看的病。
93歲的陳振銀是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天氣一變化就會犯病。在2013年9、10月間,老人先後4次找到譚宗艾看病,譚老在反覆斟酌後為他開出4次處方,金額分別為42.01元、18.09元、62.02元、83.4元,服藥後,陳振銀的「老慢支」得到控制。
記者隨機調取的幾份譚宗艾2013年所開出處方記錄:2013年4月8日,向修應,14歲,處方金額1.4元;2013年6月9日,程昊,27歲,處方金額2.07元;2013年10月16日,王萍,42歲,處方金額0.78元……通過統計發現,譚老2013年全年50元以下處方共1669張,其中10元以下處方達315張,處方金額最低的只有0.52元。
恩施州民族醫院藥劑科的工作人員對譚宗艾的藥方印象頗深,他告訴記者,譚老的藥方一般都不大,幾付中藥,或者是幾天量的西藥,但治療效果好,病人都喜歡找他看病。譚宗艾說,自己開藥並沒有所謂大小處方之說,本意是用最小的代價治好患者的病,只是根據病人的病情,開病人需要的藥。
為方便患者就醫,醫院推行數位化管理啟動電子處方,但一些專程來看中醫的患者常想留下一紙藥方,以便回家後也能就近拿藥,對這樣的要求譚老總是有求必應,不厭其煩地親自動筆為病人開具紙質處方;遇到不認識的病人看病錢不夠時,譚老還會自己掏錢為他墊上。當別人問他:「你又不認識病人,不怕不還嗎?」譚老總是理由充分:「不怕,病人治病要緊。」
當問及何時退休時,70歲的譚老爽朗地答道,只要病人需要,只要自己耳沒聾、眼沒瞎,就一直看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