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翡翠玉石行業的網絡化,翡翠行業的各種「神操作」紛紛上線,然後最近有位朋友問我,為啥他買的幾塊皮殼色料,看著玉石開窗的位置是色料的表現,打燈也是為何切開卻是這種東西。這是啥?還是色料嗎?大家隨我來看看吧!
看看當時賣家給他發的圖片......
這色澤看著很陽很豔,估計價格不便宜
還有這塊看著也是色澤不錯
打燈視覺感也挺好的
這塊也一樣,色看著很辣啊
打燈看著,色陽綠陽綠的
感覺種不錯,色好,而且價格不貴,真有這麼好的事?大兄弟一時興奮,估計賣家喝酒喝多了,這回撿漏了!但是事情真的這麼好,這麼容易撿漏?我們下來看看切開的情況!
什麼鬼!這都是啥?
晴不晴,白不白的,真醜......然後大兄弟,腦海中那是萬馬奔騰........
說好的色料呢,咋都變成這種東西了?這是翡翠嗎?
這類原石確實是翡翠,只不過之類料子在翡翠玉石中這類表現是叫「水浸」,或稱「幹心」、「白心」。其表現是一種灰色、暗色由外向內部浸入,浸入層常成同心狀,深淺不一,最深可達約十多釐米,有綹裂的部位可明顯看出水順綹而入趨勢,中間未浸水的部位顏色較為鮮明。
翡翠原石如果出現「水浸」,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判定原石的品質造成很多的困擾。故而,對於水浸在不同翡翠原料上的顏色、水頭變化,一定要充分了解、謹慎對待。對開了門子的為保險起見要一剖兩開的去看。而對於那些沒有剖開的材料,凡綠色或地子隱約有一種暗灰、油灰、顏色欠鮮明的就必須考慮是不是「水浸」料了。
看著下面這個料子,感覺是不是很好?色還可以!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接著往下看!
侵染部分與未浸部分在硬度上沒有明顯的差別,但在顏色上則有明顯變化。如果是幹白地,水浸部位就變化為較潤的灰色底子(地章)或灰水底子(地章)。如果綠色較鮮,水浸後顏色會發暗。如果顏色較新,水浸後顏色顯舊。如果翡翠原料為不透明新場料,往往水浸部位就變化為半透明新老場料。在透明度上也有不同,一般水浸部位水頭明顯見長,這就是稱其為「卯水」的原因。
同一個料子,但是為何一下子,變成這樣了,說好的誠信呢?
由於水浸所造成的顏色和透明度的變化,雖然從外面看水頭較好,但是其翡翠料子中間部分仍是玉質化程度還是很低,底子相對還是較幹,水潤感沒那麼強。其色澤變化想對不一,外部和內部大多數時候呈現的都是表裡不一。這種外水內幹、外老內新是的主要表現形式。像這類的料子業內戲稱之為「卯水」「貓尿」等
「水浸」翡翠料子具有誘人假象,因此很多時候鑑別時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損失。所以,對於侵染在不同翡翠料子上的顏色、透明度變化,一定要充分了解、具體料子具體分析,小心處置。一般翡翠解口一剖為二,情況較為清楚;而對於沒剖開的材料,通常綠色或底子通常會含有出現暗灰、油灰、顏色悶暗凝滯而欠缺活力,就必須詳察其是否為「水浸」材料,新手應當仔細注意!
更主要的是,現在翡翠玉石行業,特便是原始這塊,那些開著流氓窗的油青料或者「卯水料」在經過亞洲四大「神術」之一的美圖技術處理,就沒法「卯水」不變色料了,但是最終價的還是假的!
今天就說到這裡,買的不如賣的精,經過這篇文章,大家對哪些所謂的「色料」應該有所認知了吧!願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