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與一位在某縣政府辦公室工作的朋友閒聊,期間談及最近在忙什麼的話題時,這位朋友大吐苦水:這不年底要迎接各種檢查,手頭上有幾位領導的個人年度述職述廉報告壓著,領導對文章質量要求很高,要做到『見人見事見思想』,所以只能沒日沒夜地挖空心思趕材料。
正是這句閒聊,久久在我耳邊迴蕩,也觸發了我對此事件的思考。眾所周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兩年來,聚焦「四風」頑疾,各地各部門在作風轉變上成效明顯,黨風政風為之一新,但活動尚未完全終結,各地還在為鞏固活動成果做著努力,卻出現了某些領導幹部將本該親自撰寫的個人「述職述廉」報告交由工作人員代筆,這也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群眾路線總結大會上為何要強調防止作風整頓出現「雨過地皮溼」「一陣風」等問題。而面對此種代筆的述職述廉報告,筆者認為不要也罷。
不知從何時起,領導幹部坐車子的時間多了,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成為了美好的記憶;電話、網絡等通訊工具發達了,與群眾坐同一條板嘮家常卻成了「稀罕景」;走上領導崗位了,各種飯局、牌局等佔據多半時間,卻出現了連述職述廉報告都沒時間和精力去寫。這也恰恰說明「四風」問題雖然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依然存在,部分領導幹部心中的「官本位」思想依然濃厚。或許有人說,領導幹部是幹大事、謀大局的,豈能被這些寫寫畫畫的瑣事所困擾?對此,筆者不敢苟同,習近平總書記自2003年2月到2007年3月主政浙江時期,就曾用筆名「哲欣」在浙江日報專欄《之江新語》累計發表232篇短評。300字左右短小精悍的文章,就如何結合浙江實際談貫徹科學發展觀,談領導幹部的的工作作風和思想方法,幹部的黨性修養等方面表達著作者的所思所得,而四年時間裡,平均每周幾乎一篇。而再看看某些領導,一年一次的述職述廉報告,本應該是盤點自己一年來工作上的得失成敗,分析存在的問題和探究其原因,從而才能夠在來年對「症」下「藥」,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夠在工作中不斷追求卓越,更多地為推動發展、惠及民生而獻上綿薄之力。
再者,領導幹部連「述職述廉」都要別人代寫,更是樹立了一個壞的標杆,上梁不正下梁豈能不歪,如果大家紛紛效仿,風清氣正的從政生態要何時才能成為常態。因此,領導幹部要見不賢而自省,主動對述職述廉代寫說「不」,沉下心來對工作做個深刻的總結,捫心自問是否對得起手中的權力和口中的俸祿,從而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改進,才能在實現個人價值和地方發展中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