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3月9日訊 「浙江德清小鎮洛舍被稱為中國鋼琴之鄉,經過30年的發展,這裡已是長三角最大的鋼琴製造產業聚集地,鋼琴製造和木皮加工是當地的兩大支柱產業……」在去年底聽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的這段報導時,記者就想去親身感受一下鋼琴小鎮的獨特魅力。3月1日,記者跟隨國網德清縣供電公司客服中心客戶經理周方琪和用電檢查員邱雲,來到洛舍鎮樂韻鋼琴有限公司和洛峰木皮廠。
走近樂韻鋼琴公司,掛在大樓頂的「中國農民製造世界一流鋼琴」的標語顯得格外大氣而又吸引眼球。
「這裡我們來了10多次了,廠裡的一線一表再熟悉不過了!」周方琪和邱雲熟門熟路地來到廠區配電房,詳細檢查起配電櫃等設備運行情況以及電容投入情況。
記者趁著他們工作間隙,向該公司副總經理楊建偉請教起了鋼琴生產過程。「一臺鋼琴包含有琴蓋、馬克、擊弦機、鍵盤、音源等多個零部件,需經500多道工序,100多天沉澱後,才能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面對記者的好奇心,楊建偉如數家珍地介紹著。
「馬克作為鋼琴生產中的關鍵部件,可是鋼琴心臟。過去一個技術工人靠手工做一天,只能加工2隻,而且還會出現不小的誤差,影響鋼琴的質量。」 在馬克生產車間,楊建偉介紹道。
「現在,有了這些數控工具機,公司的生產效率和工藝水平都有了質的飛躍。目前,我們公司一年卻能生產不下5000臺鋼琴,銷往世界各地。他順手指了指正在作業的設備不無自豪的說道。
「不過這些精密的加工設備對電的可靠性和電壓合格率要求可不低。」檢查完馬克生產車間和半成品車間的用電設備後,周方琪和邱雲加入了我們的對話。為確保這些鋼琴加工設備供電可靠,德清公司專門為樂韻鋼琴安裝了一臺用戶專用變壓器。
「我們都測過了,電壓很穩定符合標準,電力設備也沒有隱患,你們可以放心開工了。」邱雲的話讓楊建偉吃下了定心丸。
鋼琴全身材料的70%都是由木材組成的。無論是鋼琴的琴蓋、琴殼還是音板生產,都離不開優質木材。為樂韻鋼琴公司做完節後用電檢查後,此行的第二站便是洛舍鎮第一家完成電能替代的洛峰木皮廠。
洛舍鎮被稱為「鋼琴之鄉」的同時,也是木皮生產加工重鎮。以前,木皮企業因生產工藝及成本等原因,普遍採用高汙染、低效率的燃煤鍋爐或直接燃燒木材廢料進行烘乾加壓,對周邊環境有汙染。一路上,周方琪和記者聊起了洛舍木皮產業電能替代的背景情況。「洛峰木皮廠完成電能替代是整個洛舍地區木皮行業改造的一個典型案例。」 周方琪說道。
我們走進洛峰木皮廠區,眼前的廠房面積並不大,大大小小的設備一目了然。
「以前給木材加熱,都使用燒煤小鍋爐,汙染大還不安全。」洛峰木皮廠負責人丁建平指著靠牆的一套設備介紹道,「現在這臺電加熱器是我們加工的主要設備,環保安全,穩定性也高,好幾家企業都從我這裡學了樣改了這套設備。」
據了解,節能型環保加熱器採用電加熱,使用油導熱,具有加熱速度快,熱效率高,節能環保等優點,用它代替原先普遍使用的小鍋爐為木材加壓提供熱源,成了洛舍當地木皮企業的新選擇。
「農村要小康,電力要先行。這些年供電公司對電網的大力建設,大大助推了我們洛舍的『金名片』——鋼琴產業發展。」當記者來到鎮政府拜訪洛舍鎮工業副鎮長周幫川時,他不無感慨地說道。他說,今年湖州市政府印發了湖州構建「生態+電力」助推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洛舍前期的木皮產業電能替代其實已經走在了「生態+電力」的前頭,現在正積極提升電力在各行業的用能佔比,努力將鋼琴產業打造成「生態+電力」樣板,確保企業和環境可持續發展。
伴隨著鋼琴上下遊產業的升級,近年來德清公司也不斷加大鋼琴小鎮電網建設力度,先後完成了110千伏洛舍變二期擴建工程,新增變電容量5萬千伏安,新增及增容改造配變81臺,新增配變容量1.76萬千伏安,電網網架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據悉,2017年,洛舍小鎮年產鋼琴超6萬架,佔全國鋼琴總產量的1/6。2018年,正如周幫川鎮長所言,供電服務正助力當地產業升級。洛舍小鎮,將以鋼琴產業為載體奏響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