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城鎮化中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建設

2020-12-23 中國網財經

  展望未來一個時期,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時代背景有了新的內涵。黨的十八大提出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和「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的戰略目標。新一屆政府高度重視新型城鎮化發展,將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作為未來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在城鎮化進程中,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是一篇大文章,需要群策群力。保險天然地具有「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的功能,在推動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建設、服務城鎮化戰略方面可以發揮獨特優勢。

  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是城鎮化戰略實施的重要保證

  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是實施城鎮化戰略的應有之義,也是制約城鎮化進展的關鍵因素。隨著城鎮化戰略的不斷推進,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重要性將越來越凸顯出來。

  一是構建和完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是城鎮化戰略實施的重要基石。關於城鎮化,現在有很多提法,如「城鎮化是工業化的必然結果、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抓手」「也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說一千道一萬,城鎮化的實質是人的城鎮化,其核心是要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的制度藩籬,逐步推進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均等化。同在藍天下,共享一片天。可以說,享有公平的社會保障待遇是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將增強公平性作為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點。為此,必須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積極解決教育、養老、醫療、住房等民生問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是構建和完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是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本質要求。據中國社科院統計,截至2011年,我國城鎮人口達到了6.91億人,城鎮化率51.27%,城鎮常住人口首次超過農村常住人口。但是,也有一些專家學者指出,這個「51.27%」是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實際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低一些,估計在40%左右。在現行的社會保障體系下,這就意味著被納入城鎮人口統計的1億多農民工及其家屬「被城市化」,未能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大量進城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難以融入城市社會,難以成為真正的城鎮居民,這不僅阻礙了正常的城鎮化進程,制約了城鎮化對擴大內需和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也潛藏著一定的社會風險。通過構建和完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有序解決農業轉移人口的保障問題,是突破戶籍制度造成城鄉二元結構的根本途徑。

  三是構建和完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根本保證。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共享現代化成果,必須走城鄉發展一體化道路。人們常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保障」。沒有農村的小康,中國的小康也難以實現。城鎮化戰略實施後,我國仍將有為數眾多的農民留守在農村,「三農」問題在一定時期內仍將存在,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將直接影響城鎮化戰略的進程。為此,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同時,必須將「三農」問題納入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構建之中,大力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加快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推進社會保障服務網絡向縣以下延伸,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保險業在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建立和城鎮化建設中的獨特作用

  在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建設至少要涵蓋三方面人群:一是原有社會保障體系已經覆蓋的人群;二是新進城居民;三是留守農民。國際經驗表明,保險作為市場化的風險轉移機制和社會互助機制,在統籌城鄉發展、完善社保體系、提高保障水平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保險業可以在推動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推進城鎮化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

  推動築牢現有社會保障體系,有利於城市「老市民」生活安心。解決現有社會保障體系歷史欠帳較多、覆蓋率不高等難題,是城鎮化建設必須面對的挑戰,商業保險可以發揮積極作用。一是豐富社會保障體系的層次。政府保障是廣覆蓋、保基本,大力發展商業保險,有利於建立多層次的安全保障網。例如,到2012年底,全國5家養老保險公司受託管理資產2009億元,個人年金保險業務保費收入達到1319億元。二是提高社會保障「安全網」的強度。通過政府購買商業保險服務,可以把居民面對的個體風險在全社會分擔。如保險業參與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方面,目前有近100家保險公司經營商業健康保險業務,涵蓋疾病險、醫療險、護理險和失能收入損失險四大類近2000個保險產品。同時,保險業積極參與新農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和各類補充醫療保險等保障項目的經辦管理,湧現出廣東湛江模式、河南新鄉模式、江蘇太倉模式、北京平谷模式等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2012年,國家推行的大病保險制度,保險業在其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三是增強財政支出的可持續性。未來20年我國將經歷快速的人口老齡化,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將達到1/4,而且是未富先老,這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帶來巨大的壓力。保險業可以通過經辦服務等多種方式,在其中發揮應有作用,從而降低政府在社保支出上的壓力。

  推動解決農業轉移人口的社會保障問題,有利於進城的 「新市民」住得開心。通過發展進城務工農民的一攬子保險,提供多層次、多類別的風險保障,促進進城務工農民真正融入城市。利用在條款精算、資金運用、承保核保、理算理賠、風險控制等方面的優勢,保險業積極創新開發適合進城務工農民需求的工傷補充保險、養老補充保險、住院醫療補充保險、計劃生育保險等保險業務。通過專業化運作,為進城務工農民提供意外、養老、醫療、生育等多層次、多類別的保障,不斷提高進城務工農民的社會保障水平。

  推動解決留守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有利於留守農民留得放心。發展農業保險,對於抵禦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和農村建設中的風險,縮小城鎮化進程中城鄉人口轉移的跨度和衝擊,更好地服務城鎮化戰略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國農業保險業務規模已超過日本,僅次於美國,躍居世界第二。2012年,農業保險已承保包括主要糧食種植、森林、經濟作物等在內的90多個險種,保費收入241億元,為近2億農戶提供了9006億元的風險保障。啟動了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為農民提供保費少、保額低的保險服務。農民平均花20-30元就能獲得1萬元左右的保障。截至2012年底,小額保險覆蓋人群擴大到近3200萬人。此外,在重慶等地探索通過土地徵用補償款,建立了新型的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

  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思路

  保險業要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建設,提高服務城鎮化戰略的水平,關鍵是圍繞國家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方向,結合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和發展,充分發揮保險功能和優勢,找準服務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不斷擴大參與社保建設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促進社保體系健康發展。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紛紛對社保制度進行改革,通過建設多支柱的社會保障體系,降低第一支柱在社保體系中的比重,更多地發揮第二和第三支柱的作用,將市場機制引入第一支柱等多種措施,力求更好地在政府、個人之間,政府與市場之間分擔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責任,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運行效率。保監會將著眼促進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建設,充分借鑑國際經驗,研究商業保險參與社保體系建設的路徑和方式,作好頂層設計,不斷加強和改進保險監管,進一步提高保險業的服務能力和水平,為完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貢獻力量。

  通過商業保險機制,進一步提高城鎮化進程中居民的社會保障水平。只有解決了進城農民的養老、醫療等後顧之憂,讓進城農民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樣的社會保障,才能讓他們真正融入城市,成為「城裡人」。下一步,保監會將繼續引導保險公司發展多種形式的商業健康保險,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的醫療保障。實施好大病保險制度,加強對保險公司大病保險業務的監督管理,促進大病保險持續健康發展。繼續推動發展商業養老保險,探索推進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大力拓展企業年金業務,提高國家養老保障體系的可持續性。

  推動農業保險發展,進一步提升農村和農民的現代化水平。未來一個時期,保監會將加大「三農」保險發展力度,使「三農」保險真正成為支農惠農、強農富農的有效方式。以主要農、畜產品及森林為重點,努力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逐步提高保障程度;圍繞區域和產業發展政策,拓展保險服務「三農」的新領域;加大產品創新力度,開發推廣菜籃子工程保險、天氣指數保險、小額信貸保證保險、農房保險、農產品質量保證保險等新型險種;推進基層服務網點建設,延伸服務內容,優化服務流程,為農戶、農企提供優質服務。(中國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周延禮)?

相關焦點

  • 北大賽瑟論壇•2013(第十屆)熱議「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與經濟...
    4月17日,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和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辦的「北大賽瑟(CCISSR)論壇•2013(第十屆)」在北京大學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
  • 周延禮:法律法規和市場規則是科技+保險的基礎
    原標題:周延禮:法律法規和市場規則是科技+保險的基礎 來源:新京報原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新京報訊(記者 張思源)在12月7日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原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在主題演講中,特別強調了監管在保險+科技的運行中的重要地位,周延禮表示,法律法規和市場規則是基礎,如果以科技作為支撐
  • 周延禮:保險在流程再造上要進行變革 在防風險上要高人一籌
    來源:澎湃新聞周延禮:保險在流程再造上要進行變革,在防風險上要高人一籌澎湃新聞記者 胡志挺「保險的不變,就是保險的功能不變,保險的保障功能以及融通社會管理、風險管理沒有變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保險業在不斷變革當中體現了其變化中最突出的一點,也就是科技保險的誕生。」9月24日,原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在首屆外灘大會保險科技分論壇上如此表示。
  • 十八大代表探討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建設
    (十八大新華視點)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十八大代表探討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建設    新華網北京11月11日電  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黨的十八大報告關於社會公平的表述
  • 新時代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新境遇新路徑
    黨的十九大在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安排時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我國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依據是「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這表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收官階段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進入新目標階段,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愈加凸顯。
  • 財富管理峰會 | 周延禮:從「點」到「面」 推進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
    上證報訊(記者 陳婷婷)12月13日,在由上海證券報社主辦的「改革新紀元·踐行新發展」2018中國財富管理峰會暨第九屆「金理財」獎頒獎典禮上,原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作題為《改革開放40年:上海保險業創新發展20年》的主題演講。
  • 社會公平是社會建設的核心
    報告提出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六大任務:1.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2.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3.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城市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 全面理解黨的十九大報告與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七有,構成了人民群眾的基本民生訴求,也構成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基本方向;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城鄉居民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遭遇的民生五難,則是政府必須妥善應對的現實挑戰,也是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著力點。
  • 戴建華: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指出:「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人民性、公平性、正義性,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導。
  • 銀保監會副主席給出了答案
    這是12月16日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發言的一段話。他提這段話的新聞背景或許是,最近香港警方破獲一件4.75億港元的保險詐騙集團案件,在263名受害者中,有250人來自內地,主要是家庭主婦、退休人士、以及社會中高層人士等,損失範圍在20萬港元至2000萬港元。
  • 中新金融峰會|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支持中國和東協在RCEP協議框架...
    中新金融峰會|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支持中國和東協在RCEP協議框架下擴大雙向合作 2020-11-23 2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銀行業保險業是我國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參與...
    【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銀行業保險業是我國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參與者】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黨委委員曹宇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上表示,銀行業、保險業已成為機構投資者重要組成部分,為市場提供了穩健、專業的資金來源,銀行理財積極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投資資本市場。
  •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調整海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調整海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牽頭單位和成員單位的通知瓊府辦〔2018〕38號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為統籌推進我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加強我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
  • 粟用湘:牢牢把握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著力點
    發展經濟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物質基礎   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社會物質財富,並從根本上制約著社會的公平正義。要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進一步把「蛋糕」做大,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奠定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   完善市場體系,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 清華五道口會議報名 | 《公平與效率的綜合平衡——中國現代養老金...
    【MBA中國網訊】面臨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的趨勢,在原保監會國際部的指導下,由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支持,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立項,成立了「公平與效率的綜合平衡——中國現代養老金體系的制度選擇和實踐路徑」課題組,就我國養老金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問題開展專題研究
  • 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與中國老齡社會發展
    作者簡介:   為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推動對「老齡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等新時代國家戰略的認識,由中國社會學會社會發展與社會保障專業委員會主辦、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養老服務研究中心承辦的中國社會學會社會發展與社會保障專業委員會2018年年會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與中國老齡社會發展
  • 銀保監會:商業健康保險要強化保障功能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譚謨曉)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16日表示,商業健康保險在服務健康中國、完善醫保體系、支持健康產業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近年來總體發展勢頭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未來要不斷回歸本源,強化保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