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創意寫作班,當作家?
北京大學中文系2014年招生目錄顯示,本屆北大中文系共招收碩士90名,擬招收學術型碩士生44名、專業型碩士生(創意寫作方向)40名。前有復旦、南大,現有北大,寫作為什麼成了一門可以拿到學位的學科?上創意寫作班能成為作家嗎?
青年作家阿乙曾經這樣寫道:(我)有很多年都不承認自己是寫作者。我這樣勸導自己:你自己也踢球,可是為什麼進不了國家隊。同理,你自己也寫作,憑什麼就能當作家?
像阿乙這樣因為出身「野路子」而感到自卑的寫作者還有很多,因為他們從沒有在大學的文學系裡接受專業的寫作訓練,也沒有從專業作家那裡得到直接的教學和指點。他們生怕自己的寫作像農民造飛機一樣遭人恥笑。
然而寫作不是科技,並非只有一條通向正確的道路,沒有哪種寫作被賦予專利權,樹了正版招牌,除此便是山寨貨色。文學學士的小說並不一定比醫學學士寫得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特朗斯特羅姆,職業居然是少管所管教。
北京大學招收創意寫作碩士,意圖培養專業寫作人才,此前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南京大學也都開設了類似專業。媒體為這種創新拍手叫好,同時又憂心忡忡——作家能夠靠專業訓練培養出來嗎?創意寫作要培養的又是怎樣的人才?
作家不能工業化生產,人類在這一點有共識。蓋因寫作是天賦和訓練共同作用的結果。天賦這種東西沒法授受,譬如愛因斯坦在26歲之前就洞悉了宇宙的秘密,其他人要經過許多年才能明白。不過寫作是可以並且需要訓練的。莫泊桑受教於福樓拜,就是把寫作當成了一門手藝來學習。
所以說,高校發展創意寫作是個不錯的主意——不是為了培養專業作家,而是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在國內的大學教育體系中,非中文專業對於寫作的訓練培養基本為零,很多學校只開有一門大學語文課,而且頗不受重視。理工專業的學生能做科研,不會寫論文的現象比比皆是。即便是文學專業,情況也未見得好。我曾在某大學中文系當過幾年寫作教師,教授過文學寫作、應用寫作、新聞寫作等多種課程。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盡力搜羅古今中外的好作品,不斷讓學生寫習作,進行多文體專項訓練。然而在這種訓練下,大部分學生依然寫得一塌糊塗,有的畢業論文都是找人捉刀。寥寥幾個畢業後投身傳媒搞新聞的學生,寫稿能力也是在工作中得來,與我這個老師關係並不大。
豈止寫作,中國大學的綜合人文養成都很匱乏。基本的認知和表達訓練,做得也遠遠不夠。究其原因,既有教育體制問題,也有教育目的設置問題。
北大、復旦等高校的做法值得肯定,然而把創意寫作放在研究生教育層面,當成精英培育來做,又有很大的不足。因為這樣影響面過於狹窄,不利於提高大學生的整體創意寫作水準。創意寫作最應該進入本科教育,作為本科生的基礎養成項目,方能提早培育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和綜合寫作水平。畢竟,人的寫作技能在二十歲左右就已經基本成型,以後的培養可能會事倍功半。
至於培養專業作家的創意寫作,可能作家格非的建議更為合理:招收有一定年齡、社會閱歷、文學積累和創作成績的學生,依託高校資源,開辦新銳作家研修班,這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