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除了開學和期末,平時爸爸不能進女生寢室,媽媽不能進男生寢室……「
最近,杭州高級中學錢江校區的寢室管理規定在家長群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大家各執己見。
規定已有6年 爸爸基本上都能不進女生寢室
記者聯繫上杭高錢江校區學生處主任劉宏老師。
他說,這條規定是6年前杭高開辦錢江校區時定下來的,這些年一直都在遵守。
最初這麼設置,一是因為孩子進入青春期,出於對大家私密性的保護,畢竟男女有別;二是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希望大家都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總的看來,爸爸們基本都能做到不進女生寢室,但有些媽媽想不通,覺得進男生寢室沒問題。
「特別是每周日返校時,媽媽們都想進宿舍,幫男生打掃一下寢室衛生。頭兩年,每個周日管理寢室的阿姨都很忙,要不斷提醒媽媽們不能進男生寢室。一下午有二三十位媽媽被勸回。這兩年,媽媽們越做越好,都能遵守規定。」
劉老師說,疫情期間,家長不進校園。老師們發現孩子們反倒更能幹了,即使是男生,期末離校清空寢室時,東西整理得很快,寢室打掃得很乾淨,大家的生活能力都提升了。
校長蔡小雄說:「學校不提倡家長進校園,更別提寢室了。現在學生返校,門口備有小推車,可以運行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也是培養生活能力和習慣。」
異性家長不能進寢室 有不少家長在家也這麼做
異性家長不能進寢室,大多家長都很支持。
不少家長說自己在家也是這麼做的:
「太支持了,寢室是群居環境,異性家長進入的確不合適。在我們家,爸爸從小就不隨便進女兒房間。」
「我是媽媽,兒子的房間都是敲門後才進入的,要從這些細節入手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有些家長則表示不能理解,幾位小學四年級的家長說,他們現在還是一直隨便進孩子房間的,「又沒有關係,孩子還小。」
還有幾位小學五年級孩子的家長說,這個問題至今還沒想過。其中大多數是媽媽,覺得媽媽跟兒子沒必要這麼嚴格。
家長群小調查:不少異性家長會隨便進孩子房間
我們在家長群裡做了小調查,大多數異性家長覺得,進入孩子房間應該不用避諱,萬一碰上孩子在換衣服什麼的也不要緊,「畢竟孩子還小」。
這些家長的孩子年齡基本上已經是在10歲以上,孩子已經小學四五年級了。
一位媽媽笑著講述了她有一次進入孩子房間遭遇的囧事。
她兒子今年9月份上五年級,她一直比較關注兒子的生長發育情況。兒子在換衣服時,她像往常一樣地隨意地走進去了,結果兒子急忙扯毯子蓋住自己的身體。
她跟兒子解釋說只是想看看他有沒有發育問題,兒子反問了她一句:「你怎麼不讓我看看你的身體發育有沒有問題?」
小王媽媽說,這件事讓她意識到,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母親需要跟兒子保持距離了,不能再把兒子當小孩子看待了,看來以後進入兒子房間,要先喊一聲了。
一位爸爸說,他們從小給女兒看一些性教育的讀本,女兒的性別意識很強。女兒一年級時,有次正在浴室洗澡,他因為有東西要進去拿,就隨意地進去了,結果女兒對鄭重地批評教育了一番。從那以後,別說浴室了,女兒房間他都不敢不打招呼隨便進入了。
孩子們說:我們覺得不方便時就別進
家長們覺得進孩子房間沒什麼關係,孩子們是怎麼想的呢?
在杭州一家培訓班門口,我們對剛剛下課的一些孩子做了一些隨機採訪。
兩位四年級女生說:「我們在換衣服時,爸爸進房間的確不太方便。另外時間,隨便進。」
一位九月份即將升入六年級的男生說,他覺得媽媽進自己房間,即使在換衣服也沒什麼關係,「我反正是媽媽生的,媽媽跟我本來就很親啊。我覺得上初中後,可能不太好吧。我不方便時,希望媽媽不要進來了。」
一位九月份即將升入初一年級的男生斬釘截鐵地說:「不能隨便進,我希望媽媽每次進來前能敲門 。」
不隨便進孩子房間以外 這些家長還會這樣做
採訪中,我們發現有一些家長除了不隨便進孩子房間外,還會注意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
小李同學今年9月份即將升入六年級。小李媽媽說,老公一直挺注意讓孩子明白男女有別的。從女兒還在幼兒園小班時,他就不隨便進女兒房間了。即使女兒房間門開著,爸爸要進去前,也會先喊一聲。
除了這點外,老公在女兒面前,即使天氣再熱,也從來不打赤膊,不穿三角短褲。而從女兒讀幼兒園小班起,他就已經不幫女兒洗澡了。
小李媽媽也會比較注意,在女兒面前不會穿很暴露的衣服,家裡以前請家居阿姨時,也會要求阿姨這樣做。
她說,在他們的影響下,女兒在家也會穿家居服,不會穿著小背心小短褲亂跑。
小張同學今年9月份即將讀五年級,他媽媽說,兒子小學三年級前,她一直都會幫兒子洗澡,兒子好像也很喜歡這樣的親密時刻。
不過,兒子在家時,她睡衣裡面肯定會穿內衣,當兒子問起男女性身體的相關話題時,她絕對不會避諱,會坐下來認真和他討論。
有位媽媽是醫生,她和女兒一起洗澡時,會告訴她長大了以後會和媽媽一樣,乳房會發育,會陰部也會長毛。來例假時,也會告訴她月經的形成和過程,還有和爸爸不同的地方。有時她會直接找圖片和視頻和女兒一起看,順便告訴她和男孩不同的地方,就不許別人亂摸!
心理專家:即便是父母親也要尊重孩子的身體權
針對異性家長進孩子房間這個話題,我們採訪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全國首批賦權型性教育高級講師、《青春期那些事》聯合作者陶劍麗。
她認為,學校的規定特別好,而很多異性家長在家也不隨便進孩子房間做得也很對:
「我是認為不管什麼性別都是一樣的。
異性家長進房前敲門一是體現了對孩子作為個體的尊重,二是幫助孩子形成身體權的概念,讓孩子知道即便是父母親,也要尊重自己的身體權,三是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清晰和他人身體交往的界限
」
而針對異性家長能否給孩子洗澡的問題,陶劍麗說:
「我兒子今年9周歲,基本上都是自己洗澡,但一年也有一兩次,他覺得累了或者是有撒嬌的成分在,會讓爸爸或者我幫他洗。平時我換衣服在自己房間,但如果他無意間看到,也沒什麼,從小我就和他說過男生女生身體的差別。」
對男家長在女兒前不打赤膊的做法,她覺得家長的出發點挺好的,是尊重女兒,也是在給孩子示範怎麼保護自己的身體,示範怎麼在社會中交往中行為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