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意見》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要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意見》提出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具體包括做30項工作。其中,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作為了其中重要一項。
文件強調要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全面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任務。統籌布局農村飲水基礎設施建設,在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推進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有條件的地區將城市管網向農村延伸,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中央財政加大支持力度,補助中西部地區、原中央蘇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養護。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做好水質監測。
面對變化和發展的農村社會經濟環境,解決當前農村供水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存在的投資、標準、長效機制等現實問題,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發展戰略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戰略內涵與挑戰
(一)戰略內涵
儘管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尚在進行中,基礎設施建設也尚未達到完善的水平,但總體上,粗放發展模式已經過去。與我國經濟發展相同,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趨勢下,農村供水也面臨著從粗放到質量的轉型升級,其中,城鄉一體化模式有利於消除當下突出的「二元」結構問題。
城鄉供水一體化發展,就是通過統籌謀劃、優化布局和創新機制,打破「一地一水」等傳統農村供水方式的弊端,通過城市管網延伸、區域供水互通、提高鄉村供水標準等措施,大力改善農村供水狀況,著力解決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存在的顯著差距,實現農村供水與城鎮供水在管理、服務、水質、水價等方面同標準,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提供堅實基礎。
(二)戰略挑戰
1.農村用水戶分布格局
我國農村地區人口規模大、聚住地分散。按照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4億人,佔人口總數的50.32%;與上一輪人口普查數據相比,下降1.33億人,下降趨勢顯著。目前,全國範圍行政村總數為69.15萬個、自然村186.52萬個、鄉鎮3.42萬個。
正是由於農村居民生活和社會活動的分散化的分布格局,使得農村供水具有較高的複雜性.一方面,農村供水設施的建設和運營需要建立在其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具有較強的因地制宜性,因而供水設施受住戶分散的影響,全部集中難度較大。而另一方面,從供給角度看,城鄉一體化供水規模越大,城鄉基礎設施均等化的特點就越顯著,如城鄉供水一體化;反之,規模越小,影響供水水量、水質、保證率、長效管理的因素就越多,主要是涉及到建設投入與運營維護等問題。
2.城鄉供水管理體制
除部分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區外,目前大部分地區城市與農村供水管理和運營主體都不同,城鎮供水企業多為純國企或國企控股,民營性質的佔比相當小;而農村供水企業集體性質的居多,也有部分私人性質的,非專業化運營佔比較大,如湖南全省已建成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運營形式有縣級水利部門管理、鄉鎮管理、村組集體管理、承包管理、買斷經營和自建自管等,其中非專業化經營管理佔90%以上,相應的投資、資產屬性、運營管理模式也不同,城鄉供水一體化實施中的產權交割、利益調整、管理重組等難度大、複雜程度高。
3.資金需要大、籌措難度大
從農村供水角度,解決當前不符合農村飲水安全標準的農村飲水問題,所需資金缺口較大。目前農村供水的融資方式為中央補助、地方配套、受益群眾交納和參與企業投入等,隨著中央和地方事權的劃分,中央投資資金比例減小,地方配套多,資金籌措壓力大。而目前由於財政收入增幅持續回落,主要依靠財政性資金開展建設難以為繼,同時由於國家對融資平臺和地方債務的強監管,不少地方融資能力弱,迫切需要創新融資機制,解決好資金籌措問題。
二、戰略框架
(一)主要原則
1.兩手發力,各運其功
城鄉供水一體化發展,既要發揮政府組織協調、宏觀規劃等職能,也要積極改革創新,發揮政府推動和支持在推進市場化運營中的作用,為創造城鄉供水一體化實施機制奠定基礎。
2.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按照地理環境、居落狀況、城鎮化發展、水資源配置等情況,積極創新供水管理模式,從水源地、管網、自來水廠到用戶等方面優化布局和配置,建立不同管理模式,分類推進和實施,實現城鄉供水「同水質、同服務、同管理、同價格」等一體化目標。
3.規模經營,市場化運作
城鄉供水一體化發展布局,要充分考慮到影響工程運行成本和良性運行的供水規模問題,能集中就集中、能大則大、能並則並,儘可能擴大供水範圍和規模,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實行企業化、專業化和市場化運作,建立城鄉供水一體化的良性發展基礎。
4.完善機制,強化主體
完善城鄉一體化管理機制,實現城鄉供水管理、規劃、配置和運營的規範化管理體系。明確城鄉供水一體化實施主體,打造一支強有力的專業化管護隊伍,培育運營管護能力和水平,健全長效運行管理機制體制。
(二)主要思路
以城鄉供水基礎設施均等化為導向,堅持「城鄉一體、原水統籌、資源整合、規模發展、因地施策、專業運營、優質服務」的總體思路,綜合考慮地區自然地理條件、社會經濟狀況以及供水設施基礎狀況等因素,對水源進行統一高效、統籌配置,優化城鄉一體化供水布局,採用「延伸(城市供水管網)、聯網(聯結主幹供水管線)、整合(整合農村供水管網)、提標(提升提質農村供水工程)」等方式,大力改善農村供水狀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優化和積極作用,強化市場主體建設,創新投融資機制,完善運營管理體制,提升供水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營效益。構建順應社會發展和新時代要求的規模化、集約化、同標準的城鄉供水體系,實現城鄉供水同質、同標準、同服務、同管理的一體化管理目標。
編輯:徐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