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出自《周易·繫辭傳》。
那些品德高尚的人,言行一定是十分少的。性情浮躁的人,其言行一定是多而雜亂的。
一個人說的話,恰恰能表明他的內心。
有的人說話委婉,說明不希望傷害你自尊心;有的人說話硬氣,說明本人是個狠角色;而有的人說話模稜兩可,那不是天才,就有可能是個傻子。
前兩天,與研究易學多年的老人家一起喝茶聊天,聊過去、談未來,也抨擊過別人的為人處事。
當談到一個人說話「模稜兩可」時,老人說易經中有獨特的見解,有些人,我們不能用平常的眼光去看待,不然很容易看走眼,就別小看了。周易啟示:說話「模稜兩可」的人,往往是個高人,別小看了。
周易啟示:說話「模稜兩可」的人,往往是個高人,別小看了
第一:說話「模稜兩可」的人,往往深思熟慮
言由心生,一個人的聲音,恰恰表明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這個是可以通過觀察發現的,人的心,有時難以捉摸,所以說出來的話,也是「模稜兩可」。
長輩們常說:逢人只說三分話,畢竟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有時話說太多、太滿,給你帶來的,可能是麻煩。
「模稜兩可」指不表示明確的態度,或沒有明確的主張,對問題正反兩面態度模糊。這恰恰是有些人說話的一種方式。
比方說:當一個人沒有給你肯定答覆,或是說話委婉卻落不到點上時,這可能說明,對方已是深思熟慮,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你:
他不願意,但不好當面拒絕,怕傷你自尊,或者引起你的嫉妒,於是通過「模稜兩可」的方式表達出來,答案顯而易見,只是你與他心照不宣罷了。
其實,這種通過深思熟慮的方式表達出來,在不傷害別人自尊和避免關係破裂的基礎上,恰恰說明他情商較高,換做不會講話的人,可能直來直去,惹怒了別人,自己卻不知道。
第二:說話「模稜兩可」的人,深諳人心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人心有時很難琢磨得透,有的人可以當面油嘴滑舌,背後卻鬼話連篇。有時可能連我們身邊最熟悉的人,我們也不一定能看清其人心。
人際交往中,也是同一個道理,當你能深諳人心時,才能在關係相處中,達到遊刃有餘的程度。那種說話「模稜兩可」的人,往往深諳人心。
他首先會通過對你的了解,判斷你會不會生氣,心裡在想什麼,從而權衡出對你說話需要保留的程度。如果你是個很好相處的人,關係也不錯,那對方說話可能會直一些,
而如果你很小氣,並且記仇,那他說話就會權衡一下,說些「模稜兩可」的話,讓你摸不著頭腦,也不知道該從何生氣。其實,這都是深諳人心的結果。
第三:說話「模稜兩可」的人,善於自保
說話「模稜兩可」的人,往往懂得明哲保身。
這樣的人深藏不露,不會輕易向人暴露自己的弱勢,也不會輕易給人承諾,當退則退,這是他們信奉的為人處世的哲學。
他們在說話或做事時,總喜歡「留一手」,不會全盤託出。
話說得太多,容易招風;做的事太滿,容易擔責,所以此時說話做事「模稜兩可」,便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這樣的人,很厲害,也懂得處世哲學,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人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處處都需要學習。我們應該向比我們厲害的人學習,學習他們說話做事的風格,不僅能讓自己變得更強,也不至於招惹太多的閒話。
一個人未來的前途,不僅跟能力有關,也與我們處世哲學有莫大的關係。
《易經》裡還有很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能夠幫助我們樹立合於天道的、正確的生活和工作態度。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去了一個新單位,怎麼樣表現會最好呢?《易經》的「乾卦,初九爻:潛龍勿用」
就給出了啟示,我們說小時候剛出生,兒童時代是初九,需要蓄積精力,要潛龍勿用,剛到新單位不要著急施展自己的才華,需要潛伏在那,摸清情況,熟悉環境,適應環境,這是最重要的。
再比如,在《易經》六十四卦中,謙卦的卦辭是「謙:亨,君子有終」,意思是有了「謙」的德行,十分吉利,
君子能夠有終,善始善終,有個好的結局。以謙德對人,就是尊重人,善待別人,生活中切忌瞧不起誰,尤其不要瞧不起身邊的小人物。
人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周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周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很多人覺得《周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我讀的是這本白話文圖解版本《圖解周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相近的注釋和插圖,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厚厚的一大摞書,講述了易經全文原文、譯文與給後人的啟示。每天睡前讀一讀,豐富自己的閱歷,增加自己的人生感悟,何樂而不為?
從《易經》的規律入手,清理和修繕自己過去的陳舊理念,連接本真的自己,釋放原生的力量,逐漸建立新的理念。新的理念,會帶你到達新的高度。
需要的朋友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