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美文——齊桓公的「理性」與「感性」

2020-08-28 環市東韋德

全國Ⅰ卷作文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很高興能在班級的讀書會上和大家分享我對春秋時期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三人的看法。

在這個三個人當中,我感觸最深的不是管仲,因為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星光熠熠,並不缺乏像管仲這樣才華出眾的先賢。也不是鮑叔牙,因為中國人是謙虛而樂於成人之美、有容人之量的偉大人物也很多,雖說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但終究伯樂還是有很多的。


惟獨齊桓公真的是很少見,作為一個在「巔峰位置」上王者,很多王者,要麼理性過度,深信人際厚黑學,完全不相信身邊的人。要麼感性過度,容易被身邊人所左右,而失去了獨立判斷的能力和意願。

齊桓公能重用管仲,一方面是感性的表現,因為他相信鮑叔牙的判斷,相信鮑叔牙的無私舉薦必然是國家社稷之福。另一方面是理性的表現,無論胸懷再大的人,在面對曾經有可能致自己於死地的對手,多少還是會有隔閡,但理性告訴齊恆公,一切不過是「各為其主」,「對事不對人」才是王者的氣度。


在現實生活,我們能像齊恆公那樣兼具感性和理性嗎?這個真的不容易,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情緒,我們習慣性會對曾經與我們有不愉快經歷的人或事,多少會耿耿於懷,這是是一個天然的情緒性反應。

我們需要克服這種情緒性反應,就需要兼具「感性」與「理性」。從感性層面看,需要認識到人生匆匆不過數十載,白駒過隙,人生赤條條來,赤條條走,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從理性層面去看,將不利因素轉變成有利因素,是最有利自己自身利益的,把曾經的對手變成朋友,把曾經的困難變成經驗,讓自己在未來更容易走向成功。



人是如此,國家也是如此。今天很多的「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爭端」,不過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很多都是利益分配使然,歷史走到了一個拐點,就需要構建一個新的「國際貿易秩序」,讓每個國家都能接受,都能受益。儘量避免被「情緒」所掌控,兼具理性與感性,我們要做新時代的「齊恆公」,大道至簡,以「王道」對「霸道」。​​​​


作者:戴斌,中宜教育及格蘭堂科技CEO、廣東省青聯委員(教育界別秘書長)

編輯:嚴慶弘

相關焦點

  • 齊桓公稱霸,靠的是什麼
    備受矚目的2020高考終於落下了帷幕,還記得高考第一天上午語文考試剛結束,瞬間衝上微博熱搜榜首,引發千萬討論。而全國Ⅰ卷的材料作文更讓齊桓公、管仲、鮑叔之間的故事成為了當下的熱門話題,青小鹿今天也想就這個話題講一下自己的想法。
  • 高考作文|齊桓公、管仲、鮑叔牙的二三事
    齊桓公寬宏偉量,雄才大略;鮑叔舉人唯才,知人善薦;管仲才能卓絕,君臣佳話。今天來聽聽學姐詳細的給大家講一下齊桓公、鮑叔以及管仲的故事!註:鮑叔牙姓鮑,因為他排行第三,所以叫他鮑叔,中國古代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分別叫做伯、仲、叔、季。
  • 今年高考作文題目居然是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
    今年高考可謂是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戲啊!基於疫情的影響,全國高考都推遲了,廣大考生紛紛收集涉及疫情素材進行押寶。令全國卷I的考生大失所望的是,他們押錯了!考題居然是齊桓公、管仲以及鮑叔牙?理科學子紛紛吐槽:怕不是拿到了一份假的語文試卷,考個語文咋還要考歷史呢?
  • 齊桓公的「虎頭爛尾」
    今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①)的作文題,閱讀材料是關於齊恆公、管仲、鮑叔牙三人之間的故事---管鮑之交,成為千古美談;齊恆公不避前嫌,任用賢能,終成就春秋霸業。我在這裡,想給大家講講齊桓公的結局---所謂「睇戲睇全套」嘛,我們不但要總結前半部分的成功經驗,更要吸取後半部分的悲慘教訓,這樣才能更透徹地理解成功的要義,更全面地認識人性的弱點。公元前645年,管仲在輔佐齊桓公四十年之後,因病逝世。在他病重期間,齊恆公去探望管仲,問誰可以接替宰相的職位。管仲沒有直接回答,只是說:「想必國君心中自有答案吧。」
  • 感性和理性相互依存
    之前說到人既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更可以是兩者共存的,我們也應該明白一點,既然感性和理性本身不存在衝突,那就必然存在和他們有衝突的東西。是什麼跟感性對立,又是什麼跟理性衝突呢?跟感性不對付的,其實是我們心中或許終將存在的麻木。不管一個人如何感性,就像大家都說的那樣,假如遇見的事情多了,看得多了,又或者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了很多巨大的變故,於是人就會變得麻木,甚至變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
  • 高考作文裡齊桓公與管仲真的是千古君臣佳話嗎?
    剛剛結束的高考語文考試結束,很多人最想知道的便是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是啥!筆者為你奉上2020年高考作文題目,看看如果是你參加考試,你會怎麼寫這些題目?全國Ⅰ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兩位公子在回國繼承王位的爭奪戰中,管仲曾驅車攔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帶,小白彎腰裝死,騙過管仲,日夜驅車搶先趕回國內,繼承了王位,稱為齊桓公。公子糾失敗被殺,管仲也成了階下囚。齊桓公登位後,要拜鮑叔牙為相,並欲殺管仲報一箭之仇。鮑叔牙堅決辭掉相國之位,並指出管仲之才遠勝於己,勸說齊桓公不計前嫌,用管仲為相。
  • 高考全國1卷裡的管仲、齊桓公和鮑叔牙
    令無數高三學生和家長揪心不已的全國高考終於結束了,又到了全員曬考題的時間,在第一科語文考試結束後,各考卷的作文題目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其中全國1卷的題目是這樣的: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觸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 齊桓公、管仲和鮑叔故事的始末,高考作文你寫了誰?
    桓公自莒反於齊,使鮑叔為宰,辭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於臣,使不凍餒,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者,則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國家者,則其管夷吾乎。——《國語·齊語》在小白齊桓公回到齊國後,立馬任命鮑叔為宰相,可是鮑叔卻斷然謝絕,並說:我只是您一個平庸的臣子,您賜予我恩惠,不讓我挨餓受凍,這對我來說就是最大恩賜了。如果要治理國家,那麼就要選管仲。並向齊桓公列舉了管仲以下五個優點:寬惠柔民、治國家不失其柄、忠信可結於百姓、制禮義可法於四方、執枹鼓立於軍門,使百姓皆加勇焉。
  • 商業世界裡的齊桓公、鮑叔牙和管仲
    每年高考作文題一經披露,都能使得社會思想泛起波瀾。當齊桓公、鮑叔牙、管仲的故事出現在2020年高考全國一卷語文科考試中,關於三位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便再度引起人們的深思。齊桓公、鮑叔牙、管仲,沒有他們,便沒有春秋五霸的發端,他們是成就空前霸業的鐵三角。
  • 2020高考作文||你以為的管仲、鮑叔牙、齊桓公,其實另有玄機
    話說為期兩天的高考說走就走。關於今年的高考,我們都有許多話想說。比如......因為疫情的原因使得高考延遲了1個月舉行。對於高三畢業生來說,無疑是最難忘的高考年。在一個短視頻中展現了家庭高考結束後的狀態,一位父親對其兒子說高考之前你是英雄,高考之後就是狗熊,愛吃不吃。
  • 如何玩轉職場高考,看看管仲的高考作文:齊桓公始霸1
    管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靠著包裝和嘴炮,以一介平民和囚犯之身,當了齊桓公的乾爹虧著齊桓公是個心胸寬闊的主兒,一點兒都不在在乎。還給管仲出主意:一個國家打不過,咱找兄弟國,兩個打一個,一起揍魯國唄!於是,齊國拉上了宋國繼續向魯國開戰!結果這仗又敗了!!準確說,這仗宋國敗了!!
  • 湖南2020高考作文題中的齊桓公、管仲、鮑叔是誰?
    2020湖南高考作文題:春秋霸主——齊桓公齊桓公,本名呂小白,春秋五霸之首,與晉文公並稱「齊桓晉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後 ,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後即國君位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於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見,是為平定宋國的動亂。
  • 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的故事 | 從今年的高考作文看傳統文化的回歸
    又是一年高考季。今年毫不意外地,「高考作文」「高考語文」又登上了微博熱搜。看著今年的高考作文題,許多網友紛紛評論感慨道:要是沒點兒傳統文化的知識積累,這語文考試真是越來越難了。傳統文化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長們也要重視起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高考作文中的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他們身上發生了哪些故事吧~齊桓公、管仲與鮑叔齊桓公,他的本名叫做
  • 管仲鮑叔牙齊桓公亂入高考,你還不知道他們的故事?
    比如齊桓公的胸懷,敢於任用一個曾經射殺自己的敵人,最終成就霸業;比如管仲的賢能,改革土地制度、經濟制度,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比如鮑叔牙的識人眼光、惜才愛才,所有HR都應該向鮑叔牙學習。齊桓公出於對鮑叔牙的信任,以及自己稀疏的發量,信任了管仲。雖然目前來看,管仲並沒有展現什麼本領,我們知道的只有貪財怕死,射箭還射不準,但鮑叔牙說他行,他就一定能行。
  • 高考全國Ⅰ卷作文:管鮑坑齊,鮑叔牙知管仲不知齊桓公
    高考作文題公布了,也跟著寫一篇吧,按要求,約 30 分鐘完成。題目為《管鮑坑齊》。管鮑坑齊,鮑叔牙知管仲不知齊桓公聖人愛君,但有行而無去也。叔牙盡知,管仲盡才,桓公盡仁。君臣之間,謂相知也。餘獨不然。管鮑相知,而未知於桓公也。桓公亦不知管鮑矣。夫湯之仁聞且見矣,桀之不仁聞且見矣。仁至於湯矣,四去之而五就之。不仁至於桀矣,五就之而後終去之。桓公者,其仁不聞不見,其不仁亦不聞不見。
  • 高考作文為何青睞齊桓公,管仲,鮑叔牙?小編認為有四點原因
    今年,高考全國卷一作文話題圍繞管仲,鮑叔牙,齊桓公三人展開。這讓小事兒的眼前一亮,今年的作文材料好,讓人們拍手稱快。這是對中國傳統的回歸,讓我們給命題者一個大大的贊。那麼,三者是何關係呢?小事兒在此簡單概括。
  • 管仲、鮑叔牙、齊桓公之間有什麼關係?為何會成為高考作文?
    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都會成為熱議的話題。今年出圈的作文題,是全國I卷,關於管仲、鮑叔牙、齊桓公這三人的,寫一篇發言稿,看到這題目,慶幸我不是今年高考,感覺分分鐘就要離題了。 在寫這篇文章前,我們必須要先了解一下,這三人究竟是誰,三人間有啥關係呢?
  • 齊桓公、鮑叔牙和管仲,三人發生啥事,能成為今年高考作文題?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全國各地高考作文也都相繼出爐。而管仲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跟齊桓公、鮑叔牙一起出現在今年全國一卷高考作文題。今年題目是主要圍繞著春秋時期齊桓公、管仲、鮑叔牙三個人物寫一篇在班級讀書會上的發言稿,講講自己感受與思考。
  • 齊桓公 管仲 鮑叔牙故事介紹
    |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2020年的高考作文題,你會怎麼寫?
  • 齊桓公、管仲、鮑叔牙這3人是什麼關係?為何會成為高考作文?
    那麼,管鮑二人又與齊桓公是什麼關係呢? 春秋時期是一個禮樂崩壞的時代,周朝的勢力已大不如從前,於是各個諸侯不安於現狀,開始相互討伐,五位諸侯盟主也因此先後誕生,史稱「春秋五霸」,分別是齊桓公、楚莊王、秦穆公、晉文公和宋襄公。 齊桓公小白剛出生時,齊國國力在當時還算比較強的,不過卻在齊襄公時期,發生了內亂,公子小白沒有辦法,只好和哥哥公子糾逃亡別國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