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不應該拍攝續集」的電影系列之中,《終結者》絕對榜上有名。
每一位後繼者其實都很有勇氣,從第三集殘酷帶詩意的徒勞無功宿命論、第四集一探未來世界的末日科幻史詩到第五集直接開創嶄新世界線,
看得出每位接棒的影人和劇組都很喜愛當年詹姆斯·卡梅隆驚天地泣鬼神的經典之作,除了拼命塞入一堆致敬梗之餘,也十分拼命地在原有的框架上力求突破。
可是壞就壞在這個由 詹姆斯·卡梅隆 設定出來的「框架」,幾乎是斷絕了後續發展的所有生路。
你說不對啊,人類與 AI 的末日戰爭,還有時空穿越,格局多麼宏大。但那其實只不過是一個一閃即過的背景架構,
詹姆斯·卡梅隆想拍的,就只是將來自未來的先進機器人丟進「現代」這個時間點,執行追殺任務、打死不退的驚悚動作公路電影。
所謂的時空穿越設定,最完美的結局就是《終結者2:審判日》成功阻止天網的結局,否則就只是不斷的輪迴,
了無新意的輪迴,頂多就是派回來的機體、追殺的人和未來的AI換了個名稱而已。
除非完全跳脫、甚至打破這個框架,超然物外的看待這一連串不同的時間洪流,但那就變成《魔法少女小圓》了。
《終結者2018》就差這麼一點點,可是如果少了當年之所以成就《終結者》的獵殺元素,那《終結者》就再也不是《終結者》了。
讓經典留在當年,或許就是對經典最完美的致敬了。
不過在那些努力過,成績卻總是不如預期的續作之後,詹姆斯·卡梅隆這位原創似乎又有點手癢,
把版權收了回來,自己監製出了這部號稱完全接續《終結者2:審判日》的最新續作,成為了原創認證的正宗「第三集」,
完全抹除了原本也應該是延續《終結者2:審判日》刪除片段的《終結者3》,但整體故事依舊不脫當年這個幾乎被定死的框架之中。
雖然忽略了之前的許多續作,但也還是在裡頭看到不少點子的殘骸。
比如說,天網肆虐的未來雖然在莎拉·寇娜的努力下確實沒有發生,但天網的確將不只一位 T-800型終結者送至不同的時間點,否則也無法解釋本集令人驚愕的開頭。
天網雖然不復存在,但未來還是誕生了另一個毀滅人類世界的AI。從天網、創世紀到「軍團」,基本上也都是換湯不換藥,
半人半機械的Grace也可以跟《終結者2018》的Marcus做個好朋友。
其他種種劇情設定或推展也可以看到仿佛《終結者》全系列的精華濃縮,而這把戲其實在《終結者:創世紀》的前半部也玩過。
說是「女性覺醒」嘛,過去雖然強調約翰·康納是「救世主」,但我們都知道,所謂的救世主只是麥高芬。
從第一集的「守護聖母」到第二集的「守護聖子」,真正的救世主,或者說「英雄角色」一直都是 莎拉·寇娜 。
雖說在詹姆斯·卡梅隆眼中的所謂女權,大致上就是讓女性變成一個男子漢,做所有肌肉猛男做的事情,當年看起來很酷,現在看起來還是很熱血,但就只是流於表面而已。
反過來說,T-800 努力融入社會,原本在《審判日》就已經是父親形象的投射,
一路到《終結者:創世紀》的老爹,這次甚至組起了家庭,成為了女人眼中的「完美丈夫」,也是對「某些」所謂的女權開了個小玩笑。
不過這次是真的花了點時間描述新任救世主Dani的領袖氣質,不是純粹你爭我奪的道具而已。
但手無縛雞之力更沒戰略頭腦的稚嫩演出,有沒有說服力就見仁見智了。
至於救世主變成女生、跑來保護她的未來戰士也是女人,莎拉·寇娜為了填補心中大洞而成為獵殺終結者的女殺神等,倒是沒有令人覺得不悅,並沒有什麼刻意為之的跡象。
比較可惜的是每集都會出現不同的T-800,雖然再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看到阿諾披掛上陣還是可以令觀眾感到高興,
但對於從小看到大的粉絲來說,真正最能夠與大家產生情感連結的,只有當年《審判日》那位成長最完整也最豐富,最像機器人但最後會比贊的那尊T-800,
其他尊都只是,呃,偽物的感覺。REV-9雖然表現不錯,還頗為彬彬有禮,但也還是當年面無表情的T-1000最為驚悚嚇人,甚至可能連李秉憲的壓迫感都還比較高些。
動作場面就沒什麼好挑剔的了,大資金大製作加上以動作編排出名的提姆·米勒,武打肉搏招數流暢又生猛。
但整體節奏和場面調度,《審判日》的高牆還是在那屹立不搖,更別提情感的層面了。
如果萬一還有續集,到底還能怎麼掰下去呢?軍團再次派出REV-X之類的嗎?真的還有這個遵循一模一樣套路拍下去的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