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然之湖
文/李忠東
四川
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長江中上遊
地形起伏,變化多樣
▲瀘沽湖,一葉小舟穿行在薄霧飄渺的湖面(@楊建)
特殊的地理條件
不易形成大湖
長江中下遊那樣煙波浩渺的湖泊
四川一處也沒有
▲森林中的五色海,九寨溝的經典,擁有世界獨一無二的色彩(@楊建)
也許
在湖的規模和數量上
這裡名不見經傳
但卻有類型最為多樣
成因最為複雜的湖泊
這些湖泊往往與山水相融相嵌
成為絢爛之湖
▲稻城亞丁,一個心形冰鬥湖(@李忠東)
四川
有四種成因的湖泊最為特別
冰川湖泊
它們分布於川西高原
由冰川作用形成
玲瓏雅致、如碧似玉
往往成群出現
形成規模壯觀的湖泊群
▲巴顏喀拉山的一處古冰川湖泊,位於蓮寶葉則(@李忠東)
構造斷陷湖
主要受斷層控制
普遍發育於地塹式斷陷盆地的低洼處
▲構造斷陷湖:瀘沽湖(@李忠東)
地震堰塞湖
湖泊中的另類景觀
由歷次地震形成的堆積物雍塞而成
最著名的如岷江上遊的疊溪海子
金沙江支流上的雷波馬湖
512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等
▲卡薩湖,爐霍地震帶上的地震堰塞湖(@李忠東)
地表鈣華湖
富含碳酸鈣的巖溶水溢出地表
受到枯枝落葉等的阻擋
導致碳酸鈣沉積速度發生差導
形成的鈣華湖池景觀
大者為湖,如九寨溝高寒鈣華湖群
小者謂池,如黃龍鈣華彩池
但湖、池之間沒有定義邊界
此外
四川盆地內和山地峽谷區也有不少湖泊
但這些湖泊普遍受到了人為的改造
或完全屬於人類建築
失去天然屬性,不在本文關注的範圍
▲九寨溝鈣華湖群(@楊健)
四川的天然湖泊
大多藏於深山或分布於高原山原
湖水的補給主要依賴冰雪融水和大氣降水
往往湖水清澈,色彩碧藍
在雪山、森林、草甸的襯映下
具有一種原始質樸的神秘美
……
▲雪山下的湖泊(@楊健)
01
構造斷陷湖
斷層陷落形成的湖盆積水而成
形態簡單,常呈狹長狀
湖岸線較平直,岸坡陡直,深度較大
我國大多數湖泊
都不同程度受新、老構造的影響和控制
洞庭湖、鄱陽湖和巢湖等
位於大構造單元的轉折地帶
受構造影響顯著
雲南的滇池、洱海,青海省的青海湖
皆為斷陷湖
而俄羅斯東西伯利亞著名的貝加爾湖
也是斷陷湖
▲著名的貝加爾湖是一個斷陷形成的湖泊
四川之南
寬數十公裡的攀西裂谷縱貫南北400公裡
如巨斧將山體劈開
強烈的新構造運動
形成系列串珠狀斷陷盆地
以及邛海和瀘沽湖
四川規模最大的兩個斷陷湖
▲群山環抱的瀘沽湖(@李忠東)
瀘沽湖
四川省與雲南省的界湖
從高處鳥瞰,整個湖泊,狀若馬蹄
海拔2685米
面積48.45平方公裡
平均深度45米,最深73.2米
總容積在19.53億立方米
若都以整湖計算
瀘沽湖居四川第一,雲南第四
瀘沽湖屬高原斷陷湖泊
主要受到近南北向斷裂控制
▲瀘沽湖導遊圖
瀘沽湖青山環抱
湖西岸平直,東岸曲折多灣
共有17個沙灘
14個海灣
湖中散布5個全島
3個半島
1個海堤連島
▲瀘沽湖的溼地(@楊健)
瀘沽湖不僅風光秀美
還因湖畔居住的摩梭人
及其神秘的「阿夏」走婚制而聞名天下
他們以瀘沽湖為家園
維繫以母親為軸心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使這裡成為「神秘女兒國」
▲瀘沽湖的豬槽船(@楊健)
邛海
古稱邛池
因兩千多年前有一支「邛都夷」的氏族部落在其沿岸繁衍生息而得名。
南北長11.5公裡,東西寬5.5公裡
面積31平方公裡,平均水深14米,最深34米
據專家考證
邛海的東西兩岸為則木河斷裂帶的兩條斷層所限
南北兩端則各為一條近東西向的斷層所截
從而構成一個菱形斷塊
▲邛海衛星圖片
新近紀末以來
湖東西兩側的則木河斷裂帶發生多次升降剪切活動
從而導致這一區域發生斷陷,形成斷陷湖盆
流水注入湖盆而成大湖
如今在湖的東岸還可以看到整齊排列的斷層三角面
邛海在平面上狀如蝸牛
西側湖岸平直,其他三面湖線曲折多灣
瀘山是觀湖的最佳點
登上瀘山,但見青山擁翠之中
邛海煙波浩渺,波光瀲灩
湖畔阡陌縱橫,綠樹漁村相映
▲邛海(@楊健)
現代人更迷戀這裡的冬日暖陽
春節前後
各地尚處於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這裡卻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許多人舉家至此,於湖光山色之間
沐浴暖陽,或打牌或喝酒
把典型的成都式休閒移植到了這裡
▲邛海(@李忠東)
02
冰川湖泊
在四川西部的青藏高原
我們常常看到一種湖泊
或於雪山與森林之間
或於荒涼之域
千姿百態,綠如翡翠,色若藍寶
它們是高原的「大海」之子
古老冰川的侵蝕與堆積
或形成湖盆,或壅塞河流
然後,流水從雪山而來
匯聚成夢幻般的蔚藍
▲巴顏喀拉山深入的冰川U形谷及冰川湖泊(@李忠東)
青藏高原是多湖泊的地區
湖泊在藏語中稱「錯」
因此有人將青藏高原的旅行稱為
一錯再錯,錯上加錯
然而,與你在藏北高原看到的大湖不同
四川的冰川湖泊並不煙波浩渺
而是精巧玲瓏
有一種超凡脫俗的美
▲巴顏喀拉山的一處冰川U形谷和冰蝕湖泊(@楊健)
冰川湖泊分為冰蝕湖和冰磧湖
冰蝕湖
由冰川刨蝕、掘蝕地面產生的凹地積水形成
冰磧湖
又稱冰川堰塞湖
古冰川退縮後
冰川挾裹的物質堆積雍堵河道積水而成
冰磧湖主要分布古冰川槽谷中
往往形成在一條U形谷中形成多個串珠狀的湖泊
▲冰川湖泊的形成動圖,畫面下方為冰磧湖,上方的為冰蝕湖
▲貢嘎山西坡的冰川湖泊(@卞玉鵬)
▲貢嘎山西坡,7556米的貢嘎山主峰倒影在一個冰鬥湖的湖面(@卞玉鵬)
▲鄉城,一條冰川U形谷中,七個冰川湖泊呈串珠狀依次排列(@呂玲瓏)
▲螺髻山冰蝕湖群(@李忠東)
03
地震堰塞湖
堰塞湖
由地震、地質災害、冰川等形成的外來物質
雍堵河道而形成的湖泊
地震堰塞湖
由地震引發河道兩側山體發生解體
以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形式
阻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
四川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地區
每一次強烈地震都會形成規模眾多的堰塞湖
僅1933年的疊溪7.5級大地震
就形成10餘個地震堰塞湖
其中有8個保留至今
成為罕見的地震堰塞湖群
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更是多達132個
其中的唐家山堰湖保留至今
成為迄今最年輕的堰塞湖
▲圖解堰塞湖
疊溪-松坪溝
疊溪,又稱西陵
漢武帝在此設置蠶陵縣
一直是歷朝的邊防重鎮
還是連接北方絲綢之路與南方絲綢之路的要津
這座古城,連同那幽遠、神秘的歷史
於1933年的7.5級地震中瞬間消失
不僅如此,大地震還在
沿岷江及其多條支流形成了串珠狀的地震堰塞湖
保留至今的仍有8個
分別是位於岷江上的大海子、小海子(疊溪海子)
松坪溝內的上、下白臘寨海子,上、下水磨溝海子,公棚海子以及魚兒寨海子
▲疊溪-松坪溝地震堰塞湖群
▲松坪溝串珠狀地震堰塞湖(@李忠東)
馬湖
又稱龍馬湖,彝語「哈琅署火」
邛海、瀘沽湖齊名的四川第三大天然深水湖
也是
國內面積最大、世界罕見的地震堰塞湖
▲馬湖(@源於網絡)
唐家山堰塞湖
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起山體崩塌
堰塞湔江河道形成
是「512」大地震在四川境內形成的132處堰塞湖中最著名的一個
▲唐家山堰塞湖示意圖(@源於網絡)
▲唐家山堰塞湖(@綿陽同胖哥)
04
高寒巖溶湖
四川
地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
地質背景複雜
碳酸鹽分布廣泛
多種營力交錯複合
發育了大規模喀斯特作用的鈣華沉積
形成獨特的
高寒巖溶鈣華湖池
如九寨溝、黃龍、玉龍西
……
▲九寨溝鈣華湖群(@楊健)
▲雪野中的九寨溝鈣華湖群(@楊健)
▲黃龍鈣華湖群(@楊健)
▲雪野中的黃龍鈣華湖群(@楊健)
▲貢嘎山西坡的鈣華湖群(@李忠東)
05
牛軛湖
在青藏高原的高原面
或河流的上遊
還有一種特殊的湖
牛軛湖
在曲流的發展過程中
相鄰兩個凹岸越來越靠近
並最終直接連通
就這就是曲流中常見的的裁彎取直現象
被截去後殘留的河道集水便形成牛軛湖
四川的牛軛湖主要分布
甘孜州石渠一帶的三江源區
阿壩州若爾蓋草原
以及
青藏高原群山之間的凹陷盆地
冰川形成的U形谷底部
▲牛軛湖的形成示意圖
▲曼扎塘河曲及牛軛湖(@劉華偉)
▲若爾蓋草原的曲流及牛軛湖(@夏雪東爾)
▲紅原曲流及牛軛湖(@李忠東)
-END-
文 / 李忠東;編輯 / 老俠
攝影/楊健 李忠東 卞玉鵬 呂玲瓏等
審稿/周江陵
本平臺未署名圖片作者請聯繫我們,以奉稿酬
所有圖片版權為攝影師所有
尋找自然美景
探秘山水奇觀
用腳、相機和鍵盤記錄地球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