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囧爸育兒(專注於原創優質文章,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每個寶寶的到來都伴隨著家庭的喜悅和希望,然而有些寶寶因為胎兒期的發育問題而產生了一些「缺陷」,如果新手父母們不能及時發現,就會耽誤寶寶的最佳治療和康復期,「希望」就可能變成「噩夢」。
5個月還不會翻身,是因為太胖還是其他原因
女兒妞妞出生以來,由於美芳小兩口要上班,一直是奶奶幫忙帶。奶奶總怕妞妞餓著,只要妞妞一哭,奶奶就給餵奶粉。妞妞三個月時,就成了個體重接近9kg的小胖妞。
老話常說:三翻六坐,可妞妞都四個月了還不會翻身,美芳想帶妞妞去醫院看看。可奶奶說,妞妞是因為太胖所以翻身晚,而且每個孩子的發育有早有晚,不用這麼擔心。
美芳覺得奶奶說得也有道理,再加上奶奶帶過三個孩子,經驗豐富,美芳也就沒有堅持。轉眼,妞妞六個月了,美芳照例帶著妞妞去做兒保。當醫生得知六月齡的妞妞還不會翻身時,立馬開了一系列檢查單子,讓美芳帶著妞妞去做檢查。
檢查結果出來後,妞妞明顯發育遲緩,甚至有些智力低下,這可把美芳急壞了,忙問醫生該怎麼辦。
醫生表示,美芳應該早些帶妞妞來做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效果更好;好在妞妞才六個月,還可以儘量彌補,再晚一些可能就來不及了。
隨著醫學技術的提高,寶寶很多先天缺陷能在胎兒時發現,可智力低下的寶寶卻無法通過產檢篩除。很多低智兒寶寶出生後1歲甚至幾歲時才發現,那時候再想要治療,就很難追上正常孩子的水平。
智商不高的孩子在行為、語言上都落後於正常孩子,長大後體現在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運動能力差、交流障礙等等,如果是嚴重的智力低下,甚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只是輕微的智商不高,若能及早發現,經過治療和康復,是有可能恢復到正常孩子水平的。所以新手父母們應該多觀察嬰兒的情況,及早篩查出「低智」信號,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期。
1、餵養十分困難
寶寶天生就會「吃」,才出生的新生兒,吮吸是本能。如果寶寶出生後表現出不會吮吸乳房或奶嘴,又或吮吸過程中很容易漏奶、吐奶,就可能是智商低下的表現。
還有的寶寶口水多,添加輔食後吞咽困難,也說明腦部神經可能受到損傷,智力發育低於正常兒童。
2、對外界刺激反應慢
通常來說,哪怕是新生兒,也會對外界的刺激,比如溫度、疼痛等作出反應。小於2月齡的孩子會用哭來表示不滿;大於2月齡的孩子,已經能夠對大人逗弄表示出高興的情緒,也就是會「笑」。
如果寶寶對外界刺激反應不明顯,2個月後還不會笑,那則說明寶寶的智力發育緩慢,需要引起重視。
3、運動能力落後
寶寶的大運動能力發展是有規律的,比如15天抬頭、3個月翻身、6個月能做起來、9個月能站起來、12個月能扶著東西走路、24個月能雙腳跳等等。雖說寶寶的發育有快有慢,但前後相差不過1-2個月,如果寶寶大運動落後同齡人太多,就可能是智力低下。
4、對人臉沒有反應
有研究顯示,嬰兒最喜歡的是觀察成人的「臉」,他們對臉部表情有著天生的偏向。如果寶寶從不看人臉,不敢與別人對視,則說明有可能智力低下。
總而言之,寶寶的發育都是有一定規律的,父母要按時帶寶寶做兒保,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父母切記不要抱著「僥倖」心理,讓自己的錯誤造成孩子一生的遺憾。
你有曾經為孩子發育擔心的經歷嗎?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