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您家裡是不是有很多孩子的玩具呢?孩子每樣玩不到兩天就丟到一旁了,哪怕買來時對它們寄予了極大的益智希望。
如果只能讓您選擇買一樣玩具,估計性價比最高的就數積木了。
所謂「無積木,不童年」,別看這只是一塊小小的積木塊,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的智慧就體現在手指尖上。
手部精細動作是孩子重要的生理發展需要,手部小肌肉群的不斷發展,才能讓孩子有能力創造出更多屬於自己的作品,手巧則心靈,心靈則聰明。
而積木正是孩子百玩不膩的玩具,也是訓練孩子手部肌肉和精細動作的好幫手。
但要想玩好積木,充分發揮出他的作用,就是一門大學問了。
0101每個家庭都有的積木,到底有什麼好處?
1)培養空間感知能力
積木屬於三維立體的玩具,孩子通過可以搭高,也可以橫縱向搭建,更可以把一些小塊積木藏在大積木裡面。
如此多的可能性,便能幫助孩子理解上下、前後、左右、裡外等基本方位。積木本身就是老師,孩子在不斷創意構建的過程中,就會不知不覺感知空間,形成初步認知。
2)增強秩序感
積木搭建需要一定的規律,這個過程中就凸顯了孩子心中的秩序感。
很多孩子喜歡參照說明書一步步搭建,或者在家長的引導下搭建,這些會讓他有秩序感,先做哪一步再擴建等等。
3)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
孩子的想像力不會是嘴巴上說出來的天馬行空,而是真正落在指尖的結果。
孩子搭出來的作品,就是他腦海中想像形成的效果,而「想像成真」後,更多的是喜悅。更有的孩子會將自己看見的故事情節,通過搭積木表現出來。
積木就像滿足孩子開放性思維的工具,可以隨意創造,體現心中的價值觀。
4)提升專注力
搭積木的過程,調動著孩子手、眼、腦三者的能力,唯有它們高度配合、互相支持,才能完成孩子心中的作品。
曾經有個家長跟我說:孩子只要一玩上積木,嘴裡就振振有詞,你叫他都聽不見。
5)情緒管理
更容易被忽略的是,積木還可以處理孩子的情緒,提高抗挫折能力。
沒有哪個孩子搭積木沒倒過吧?我們可以觀察孩子在積木倒的一瞬間是怎樣的反應。很多孩子接受不了積木倒了,這時我們就要鼓勵孩子再來一次,反覆進行「錯誤嘗試」。
這個過程中,孩子就知道了:積木倒掉沒關係,可以再來一次,接受失敗,總結教訓,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是當今時代,孩子應該具備的品質,逆商足夠,才能走得更遠。
其實,積木也不是一下子就被孩子喜歡的,而是慢慢走近孩子內心,一點點拉近距離的。
0202孩子與積木的發展階段
0-5個月:
這個階段,家長提供的積木,寶寶只會看看摸摸,大概注視3秒。
6-11個月:
這個階段寶寶開始出現對積木最初的認知,他們開始撥弄積木,用手有意識地抓,還會弄出聲音。積木更像是寶寶的樂器,只要有聲音,就愛不釋手。
1歲左右:
這時的寶寶就像破壞王,搭好的積木也會推倒,這是寶寶驗證自己能力的表現。尤其一歲半左右,寶寶就可以把積木連成線搭建,也可以嘗試搭起一塊積木。
搭起積木的過程,家長不能操之過急,一步步來,才不會讓寶寶對搭積木失去興趣。
2歲左右:
寶寶有了對搭建最初的認知,壘高和排長隊就是此階段寶寶掌握的技能。
他們能夠模仿搭火車,一個火車頭加上連線的火車尾,但不能搭得太高,最多2-3塊。不過,孩子開始知道靠近、分開、長的、高的……
隨著月齡增長,孩子對積木的掌握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3歲:
到了這個年齡,孩子搭的積木就開始「有模有樣」了。
他們可以利用積木架橋、圍堵,還可以進行對稱的圖形搭建,更注重空間的變化。比如小馬在橋上走,船在橋下飄,小豬「出」柵欄等等。
4歲半:
孩子的積木搭建變得更高,開始設計並且有計劃地「行動」。
「我要搭一個飛機場」、「我要搭一輛大卡車」,搭建之前心裡就有了目標和畫面,因此搭出來的作品更具有觀賞性。
此時孩子也開始關注積木的數量,不自覺數數,檢查自己的積木數量是否發生變化。
5-6歲:
孩子能熟練掌握「量」的概念,更迫切地構建真實事物,將自己所見所想更真實地還原在積木作品中。
而此時孩子對自己積木作品保護的欲望也是最強烈的,「不能拆」、「不可以破壞」成了孩子的口頭語。
可知,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發展,積木的玩法也是不一樣的。但是,開放性如此強的積木,你真的充分利用了嗎?真不是簡簡單單摞一摞而已。
0303如何根據孩子的年齡制定積木方案?
我們要遵循調動孩子多種感官的原則,比如小月齡寶寶可以把積木從高處往下扔,感知空間的變化,讓他知道扔了積木就會離我遠一些,這就是因果關係。
還可以帶著寶寶進行積木藏貓貓,家長故意把積木藏在安全地帶,讓寶寶去找,在藏找的過程中孩子就知道了,暫時消失的事物還可以再回來,這就是客體永久性。
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進行積木配對,把顏色相同或大小相同、觸感相同的積木進行配對。配對時還可以把它們搭高,看空間的變化。
很有很多孩子喜歡把積木搭高再推倒,推倒積木的遊戲就可以滿足孩子的願望。
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搭高積木,搭好後大聲詢問:準備好了嗎?我們要向哪個方向推倒積木?這樣潛意識地讓孩子理解了方位,幫助孩子和積木互動。
事實上,積木作為孩子最經典的必備5樣玩具之一,隨著時代的變化,種類也越來越多。
0404如何挑選適合孩子的積木?
6個月到1歲:
這個階段積木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因為此時孩子總愛啃咬。
因此積木的材質要是無毒無味的環保ABS塑膠材質,大小要超過3.5釐米,大顆粒不僅好抓握,還不易入口。
顏色要選擇黑白或紅黑色的,有的家長想給寶寶買布制積木,這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定期消毒,保證衛生。
1-2歲:
這個階段孩子對積木是探索的開始,我們要選擇外圍是圓邊或沒有稜角的積木,這樣在搭建的過程中即使倒掉也不會傷害孩子。
大小可以參照孩子的手掌購買,選擇孩子雙手剛好能一起抓握的積木,鍛鍊雙手配合能力。
2-3歲:
這個階段,孩子基本上就會表現出自己對於積木的喜好,可以準備2-3款積木玩具讓孩子親自選擇,他們的決定一定不會讓家長失望。
而且,此時的積木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多邊形,形狀和質感上都可以多元化一些。比如:磁力拼圖積木、磁鐵吸吸積木、小顆粒(3.5釐米左右)的積木組合都是可以的。
3歲以上:
到了這個年齡,孩子開始不喜歡太花哨的顏色,積木最好是原木色的,更討孩子的喜歡。
多形狀、多尺寸的積木都可以讓孩子玩,目的以提高空間感知能力和創造力為主。
一般來說,選擇好的木質積木需要在陽光下曬半小時,這樣可以殺菌,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玩的過程中家長也要陪伴在身邊,和孩子一起,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家長唯有認識到以上這些點,才能讓積木成為陪伴孩子提高認知的好夥伴,說不定,下一個建築家就是那個熱衷於搭積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