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文」在古詩詞考試方面,要求越來越高。如,中小學要求必背208首古詩詞。其中,小學75篇、初中61篇、高中......古詩詞高要求,主要表現在理解、辨析等方面。
例舉幾個小學古詩詞考試題:
1,在A《登鸛鶴樓》、B《江上漁者》、C《望廬山瀑布》、D《塞下曲》四首詩中,描寫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反映作者對勞動人民同情的詩句是( )。
2,按要求填寫詩句:(各寫一句,含作者、詩名。每題1分,共10分)
(1)寫春景的: ;
(2)寫夏景的: ;
......
由此看出,古詩詞部分的考試,再不是簡單的背誦、默寫或填空、判斷。詩句不比文章詞句那麼直白,不理解辨析,難免出錯或串混詩意、詩句等。也就是說,會背不等於能夠答得出來、答得對。因此,提高古詩詞考試成績,會背是基礎、理解是保證、避免串混是關鍵。
下面介紹「圖記古詩詞法」。
一,快速圖記:圖像記憶,更快更牢。把詩句轉化成圖像,是圖記法的重要步驟和基本功。
如,《別董大》 作者:唐代 高適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首先,是詩名和作者的圖像轉化。方法是:運用諧音、同義字詞、故事等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聯想把詩名和作者轉化成場景圖像。然後,用簡圖把聯想的場景圖像畫出來。
「別董大」三個字,聯想轉化成:一隻在洞裡長大的憋;「唐代 高適」四字,聯想轉化成:在洞裡的憋沒事幹,就拿糖果「搞事」自娛自樂。畫出簡圖,就容易記住了。
四句詩文,也分別用這個方法畫出簡圖。按簡圖複述兩遍,基本就記牢了。
圖記法突出的優點是:容易記、不易忘、不串混。
二、望文生義:「望文生義」是貶義詞。作為方法,是記憶的一個必要步驟。
「望文生義」後,結合上課老師講的內容或查閱的資料,大腦自然進行修正和補充,就不會在原處再出錯。否則,當記的內容多了,混淆或沒把握時,自然又會回到「望文生義」,那就難以自拔了。
因此,在第一步「快速圖記」中,要有意識運用「望文生義」提高成像速度。結合上課老師講解,進行修正和補充,起到加深記憶的效果。
三,閱讀學習:詩句的特點是文字簡練,經常包含典故或知識。
因此,有不懂或不確定的詞句,一定不要放過。要問、要查資料,以求真正搞懂。
這是「提升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知識向學識和方法向學能的轉化」的必須步驟。
以上三步,尤其是第一步,家長最好帶孩子練習。奇蹟是,真的做過一兩次,真的就會看到孩子大幅進步。而且,聯想成像、畫簡圖,是孩子的長項。熟練後,可以不畫簡圖,直接腦成像。
下篇「淨增分提分法」。歡迎關注,更方便閱讀和回看!
歡迎評論留言!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