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這幾年國家密集出臺取消職業資格政策,有一大批證書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能考的證越來越少。很多人十分不解,原本流行的證書,為何突然間就取消了呢?取消之後,是否意味著考的證都沒用了?
一、一紙證書成為入行門檻
很多行業規定,如果應聘者沒有相應的證書,那麼就無法聘用,一些能力很強但是沒有證書的人員被拒之門外。只能是先去考一張沒啥用的證書,然後才能實現就業。
對於企業來說,這雖然能夠確保相關人員具有職業資格,但是卻並不一定能夠招聘到優質的人才。畢竟,如果一個祖傳手藝的木工想要去企業應聘,那麼既沒有學歷也沒有證書,試問企業能夠發掘到他的能力嗎?
不過,新時代下,政府一直在進行簡政放權的改革,絕大多數的證書都已經取消。截止2019年1月17日,納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只有139項。
而進入2020年,更是計劃要將國家職業資格數量再壓減一半以上,將技能人員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全部調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
二、新時代下要看能力說話
國家取消相關證書的目的本質在於讓利於民,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創新主體的解放,不再讓一紙證書成為評價人才的桎梏。
也就是說,未來的市場競爭,持有相關證書將不再是基本要求,能力才是根本!
有證書,沒能力的人將要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甚至會被清退!
畢竟國家組織的很多考試,對於相關從業人員的實際能力評價根本不在點上,重理論、輕實踐的考試即使通過了,怎麼能適應真實的就業需求呢?
三、未退出的證書含金量猛增
雖然說國家有關部門正在抓緊時間清退相關證書,職業資格目錄清單將進一步精簡。但是,仍然有部分證書堅挺地留了下來。
教師資格、註冊會計師、造價工程師、建造師、監理工程師、執業藥師、經濟專業技術資格、翻譯專業資格等還是被保留了下來。
作為未來碩果僅存的證書,這些國家級證書的含金量必然將猛增,畢竟以後能考的國字頭證書也只有這些了。其他的證書將放權給相關的行業協會、組織,即使評價更加專業,認可度不如國家級證書也是必然。
四、被取消的證書將何去何從
可以預計,到2021年,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證書數量將低於70,這是否意味著以後能考的證書也只有這麼多呢?以前取得的證書還是否有用呢?
當然不是,國家雖然取消了眾多證書,但是並不代表以後不能繼續考。以心理諮詢師為例,雖然國考取消,但是原先取得的證書將會繼續有效,如果想繼續考,還可以報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的考試。
而且,以後想考證書,除了僅存的幾十本國考證書外,其餘的證書只能考相關協會和組織的證書。
不過,目前市場上各種證書魚龍混雜,如果真的想考證,還是要看證書舉辦單位是否權威以及證書的認可度究竟如何。
考證,也要選對的考!
#職業資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