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是思客推出的一檔知識化音頻節目,每期5-6分鐘。我們將從新鮮、熱議的新名詞出發,為聽眾介紹前沿理念與流行熱詞,並探討熱詞產生的原因與影響。
《聽到》將成為你專屬的「私密」知識補給站,助你學新詞、懂新知。
新鮮知識、趣味表達,領先別人半步就是這麼簡單
什麼是「佛系」?吃瓜群眾表示有點不能理解,從字面上看,佛就是佛教的佛,系呢,就是系列、風格。現在的年輕人真是心累,剛結束18歲的回憶刷屏,就成為第一批踏入「佛系」的「出家」人。「出家」、「佛系」,咋一聽,有種遁入空門的歸隱感。別緊張,這裡的「佛系」並不是真要出家成佛、四大皆空,那究竟是在表達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帶你一探究竟吧!
話說,「佛系」這個詞怎麼一夜之間就火了呢?其實,「佛系」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彙,2014年日本的一本雜誌就介紹了一種叫做「佛系男子」的存在,雜誌把喜歡獨自待著,關注自己興趣愛好和生活節奏,不想在談戀愛上浪費時間的男性稱為「佛系男子」。
2017年底「佛系」突然火了起來,則是因為一篇叫做《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的文章。這篇文章將「佛系」的概念延伸為: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你要是不太理解的話,聽完下面這幾個例子就懂了。
比如,有一類員工,每天抱著「平平安安上班、安安靜靜下班」的工作理念,這就是佛系員工;有一批健身人群,覺得下班後去健身房走一圈就很開心,我們就可以稱之為「佛系健身」;有一類人,約到車會給司機打電話說,你不要動,我來找你,這就是「佛系乘客」;戀愛中的佛系情侶,不愛爭執,總是抱著「你看吧,我都行」的「友好」心態;再比如朋友圈的佛系好友,他們認為隨緣點讚就是一種愛的鼓勵。(嗯,聽著還挺有道理的~)
除此之外,佛系還可以和經濟產生化學反應,你能想像出「佛系經濟學」是什麼樣的嗎?
我們就拿「佛系理財」來舉個例子吧。銀行儲蓄應該是最符合「佛系理財」的概念,原因很簡單,你看四大銀行存款利率:活期為0.3%,三個月期1.35%,六個月期1.55%,一年期利率1.75%。也就是說,一萬塊錢存一年,你絕對可以拿到175元的利息。這種安穩平和的理財方式應該是佛系理財首選之道。
當然,炒股、買基金、投保等理財方式,也多多少少都有佛系的影子。如果熱衷炒股,你肯定聽過下面這樣的「佛系炒股經」:「炒股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為了虧錢發脾氣,事後想想又何必?」
不過,佛系理財並不是號召大家無欲無求,而是希望能以平和淡定的「佛系」心態去面對投資理財上的起起伏伏。
面對如此火爆的「佛系」現象,我們不禁捫心自問:為什麼佛系會如此流行?《人民日報》上的一篇文章說佛系如此流行,主要是擊中了現代社會的痛點,那就是累。
也有這樣一種觀點,不知道你認不認同,他說當下的年輕人生活在消費主義時代,身心受到極大滿足之後,反倒會對粗淺的欲望產生厭倦,這種因為欲望輕易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失落,反倒讓他們找不到生命的實在感和踏實感,這才是最近「佛系」流行的精神根源。
那麼年輕人到底該不該過「佛系」生活呢?有網友認為「佛系」是一種老年心態,「佛系」心態出現在年輕人身上是一種亞健康的表現。也有人認為「佛系」是一種巧妙的處世哲學,不是與世無爭,也不是消極怠惰,而是有爭取,但不張狂。有追求,但不顯露。
「世事洞明皆學問」,其實「佛系」並不是說消極,只是一種平和的處世態度。但我個人覺得,年輕人不妨積極向上一點,做一個像孫悟空那樣的「鬥戰勝佛」:會玩耍、敢擔當、勇打拼,做下偌大事業。畢竟人生漫漫,「還沒成熟,便已老去」的態度會錯過一些波瀾起伏,你覺得呢?
聽完這些,你對「佛系」是不是有了更深的了解?關於佛系,你有什麼想法,你可以留言告訴我們哦~
音頻由新華網思客×新華廣播聯合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