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對於一個成年的女性來說,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月經期的時間長短,月經量的多少,月經血的顏色,月經期間排出的子宮內分泌物等,都能反映出女性的身體是否健康。
而在兩次月經期之間發生陰道的出血,其實除了可能是月經中期的排卵期出血外,也有可能是以下5種子宮病變,需要引起警惕。
1、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其實是宮頸的柱狀上皮增生,是一種生理現象。主要症狀可以表現為白帶變多,白帶呈黏稠狀或者膿性,顏色變黃,有異味等。宮頸是否發生糜爛可通過做宮頸刮片檢查出來。
對於輕度或中度的宮頸糜爛,又沒有生育過的女性,其實是無需治療的,只需要觀察即可。對於中度或重度的患者,如果沒有生育需求的,則可以採用物理治療,比如雷射、冷凍等。
2、宮頸息肉
主要是由於子宮頸的慢性炎症,比如宮頸管黏膜的增生而引起。一般來說,宮頸息肉的直徑多在1釐米左右。體積比較小的宮頸息肉多不會出現症狀,只有在進行婦科檢查時才被發現。
但是如果息肉較大,可能會出現接觸性出血。特別是在排便用力或者行房後會有出血表現。宮頸息肉的診斷也是做宮頸刮片或者是宮頸活體組織檢查。
3、急性子宮內膜炎
患有急性子宮內膜炎的女性的月經量往往會增多,行經時間會變長,而且平時可能會出現 陰道的不規則出血,嚴重的情況則會出現陰道出血淋漓不盡。可做B超或白帶檢查來發現。
對於女性來說,子宮內膜炎的危害還是比較大的,主要體現在它會導致女性不孕。當精子進入宮腔內後,白細胞會進行吞噬,從而使得精子數量降低,而且即便形成了受精卵,也會因為子宮內膜有炎症而不容易著床而流產。
4、功能失調性子官出血
多發生在青春期前後、更年期前後等。主要表現為月經期、月經周期的異常。主要多是由於內分泌系統失調而引起。
經常發生在青春期或者圍絕經期的女性,且多為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可以通過B超、診斷性刮宮、宮腔鏡檢查來診斷。
5、宮腔內異物
如果子宮腔內有異物比如子宮肌瘤、子宮息肉,又或者是子宮囊腫的話,同樣也會引發子宮內出血。這種情況也會導致行經時間變長,經量增多。
對於宮腔內異物,可通過微創手術或者診斷性刮宮後做病理學檢查以明確具體性質,然後看是做藥物治療還是手術。
在非規律的月經時期陰道出血,而且出血症狀異常,如過多、過少、顏色淺淡或濃深、有異常氣味等,都不能視為正常的月經。
如果有出現以上說的5種情況,建議應該去醫院檢查明確具體是由哪種子宮病變引起,再對症治療。當然,除了子宮病變會引起陰道出血外,盆腔或陰道炎症,某些血液病也會導致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