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10月10日訊(通訊員 李浩君)近日,浙江省陳偉名師網絡工作室的10餘位學科帶頭人在特級教師陳偉的帶領下,來到位於象山半島的寧波建設工程學校(原象山縣職業高級中學),舉行為期兩天半的線下活動。
本次線下活動是省陳偉名師網絡工作室(下稱工作室)的第五次線下活動,也是歷時最長、內容最為豐富的一次。
據了解,省名師網絡工作室以培養學科名師、輻射和引領全省教師專業成長為目標,要在兩年的建設周期內,以學科帶頭人作為核心培養對象和核心團隊成員,以師帶徒為主要培養形式,共同開展基於線上線下學科研究、教改探索和教學磨練活動。
這次工作室活動正是牽手寧波市職成教教研室,結合當地的市縣兩級名師、骨幹帶徒,量身定製項目開展,很好地詮釋了工作室的示範、引領、輻射、提高四大主題。活動共分三個環節進行。
積極參與當地創新杯說課國賽選手研訓,分享心得
寧波市作為單列市,創新杯說課國賽的成績一直非常突出,可以說是個名副其實的金牌團隊,其備賽、研訓都很有一套。本次線下活動的首個內容即為共同參與寧波市職成教教研室組織的創新杯國賽選手研訓,相互分享說課心得。
28日下午從2點開始到5時30分的整整3個半小時裡,工作室的10餘位學科帶頭人與選手所在教研室教研員及學科教研組長一起為5位寧波市選手細緻點評、精心打磨。在工作室學科帶頭人寧波教研員蘇東偉與導師陳偉名師的安排下,當天下午的研訓活動分為兩組,1組3人、另1組2人。工作室成員則各半參與其中一組中。
研訓中大家從選手的說課選題入手,結合教學分析、教學過程、教學反思以及講解PPT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地點評與潤色,人人參與,個個闡述,活動中工作室成員與寧波市參賽選手所在團隊互動熱烈,交流透徹,分析到位,不少建設性意見或充滿智慧的點子不斷湧現,讓參加的每位聽眾受益匪淺,很好地促進了地區間計算機學科/專業教師相互交流和同步發展。
量身定做開出同課異構公開課與專題講座,示範引領
本次線下活動的重頭戲則是29日整一天的公開課與專題講座活動,該活動根據當地學校要求進行定製,分別由工作室的四位學科帶頭人推出。
上午先由東道主學校的張海鈞老師與甬江職高的沈建康老師開出兩堂同課異構的進位轉換主題公開課,《進位的轉換》是計算機基礎學科中較為難上的一節,尤其是對非專業班而言,其學習尺度把握、興趣點挖掘、信息化運用都是值得探討的話題。課堂上,張、沈兩位老師分別嘗試了兩種不同的模式,張老師嘗試在機房運用計算機工具解決傳統問題,給人以新的視角;沈老師則在多媒體教室採用藍墨雲班課,藉助手機、平板等手段將課堂信息化應用做到極致,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把控在課程內容的學習上。特別是沈建康老師的精美設計、無縫連接的信息化運用技巧讓人嘆為觀止,一度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效果十分理想,得到所有聽眾的嘖嘖稱讚,展示了工作室成員很高的教學水平。
下午則開出了《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從教研組建設視角看教師專業成長》這兩個專題講座,分別由平湖職業中專的沈建林老師與樂清教研室的全志敏老師為大家帶來。沈老師眼界開闊,平時注重積累,對常用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及正確應用信息化有著較深的研究,講座根據信息化的類型,從微視頻、虛擬實現、模擬仿真等多個方面,為大家介紹了實景板書Learning class、錄製軟體喀秋莎、仿真模擬器等多款實用性、操作性俱佳的系統與軟體,為我們提供了極具價值的信息資源。作為資深的、具有多年一線執教經驗的教研員,全老師則為大家講解了庖丁解牛式的磨課過程,並且根據現實的教師成長案例,為大家清楚地分析了年輕教師在成長過程會面臨的問題,從人文關懷方面強調了教研組的和諧氣氛對每位教師的專業成長所帶來的幫助,詳實的數據與鮮活的案例一度引起共鳴。兩個高質量講座引得在場東道主學校與聽眾的陣陣掌聲。
不管是上午的公開課展評還是下午的講座演繹,四位老師準備充分,角度獨到,活動中精彩紛呈、掌聲不斷,既展示了工作室學科帶頭人的不俗水平,又給所有與會聽眾帶來不一般的享受,引發全新的思考,起到了很好地示範與引領作用。
問診東道主學校專業建設,輻射工作室的集體力量
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是在陳偉名師主持下的寧波建設工程學校計算機專業建設問診及工作室階段小結與展望。作為工作室成員張海鈞老師的所在學校,該校已辦了將近20年的計算機專業,雖說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因種種原因目前正處於發展的瓶頸期。
該校主管領導和專業負責人向工作室團隊匯報了學校概況及專業現狀,提出了學校專業建設的一些困惑,請工作室予以幫助與支持。問診中各學科帶頭人紛紛對該校計算機專業矢志不渝20年的精神表示讚賞,對學校專業建設的一些創意做法產生了興趣,並結合自己學校的建設經驗,提出了看法與建議。
陳偉老師在總結中希望學校能繼續對專業好的方面加以保持,對特色做法能作進一步提煉,做成課題,帶動專業發展。活動最後陳老師還就名師工作室的前階段工作作了小結並對下一步安排進行布置。此次問診工作一方面讓名師網絡工作室的輻射效果真正得以體現,學校上下都表示非常感謝,並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針對性活動來促進學校發展,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工作室各學科帶頭人的專業成長,促進大家的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