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

2020-08-29 彼岸花開3144456

來源:超級父母

一位校長看到女兒因為被批評而哭泣,對她說了一番話:

孩子,你見過磨刀嗎?被磨刀石狠狠磨礪的刀,一定很疼,可它沒有哭。

因為它知道,只有經過這樣的磨礪,自己才能變成一把好刀。

媽媽剛剛跟老師通電話了,她說今天的批評就相當於一次磨刀,就是讓你接受反覆的磨礪。

因為相信你能做得更好,所以才會更加嚴格。

教育路上,最心疼孩子,又最希望孩子好的,是父母,也是老師。

父母與老師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守護人,更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工作者。

作為站在同一陣線上的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對孩子的未來負責,不能肩並肩,心連心,又能相信誰呢?

1

家長不護短

教育才有力量

一個孩子因為遲到被老師罰了,家長卻說:多管閒事。

一個孩子因為不聽課被老師留堂了,家長卻說:耽誤我的時間。

老師可以不管孩子,家長卻不能放棄孩子。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不該護短的是家長,最不該嬌慣的是孩子。

有句話說得好: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後沒有兒戲。現在不管,外面的世界早晚會狠狠懲罰那些無法無天的孩子。

教育孩子要趁早,必須嚴管,必須懲戒,不能以愛的名義一味對孩子讓步。

2

老師不姑息

學生才有未來

古語有云:「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規,糾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很多孩子都覺得老師是個「壞人」,老師也認了。因為只有當孩子有了敬畏之心,才能敬畏課堂,敬畏知識,敬畏未來。

沒有人願意當一個壞人,但在教育中,為了孩子,老師願意做這樣一個「壞人」。

老師沒辦法對孩子太好,太溫柔,因為教育的底色,從來不是絕對的放任和快樂。

教育的本質是好習慣的養成,也是壞習慣的根除。現在流行的快樂教育,正在讓孩子誤入歧途。

教育裡一定有痛苦的成分,完全沒有懲戒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3

為人師表是尊嚴

教書育人乃天職

疏忽,在所難免。抱歉,無法讓所有家長滿意。

老師雖然不是無所不能的,但一定都心懷理想,抱著教育孩子的熱忱,為所有學生盡心盡力。

雖然孩子是家長的孩子,但也是老師的學生。對學生負責是老師的職責,是師德,也是個人品德。

所以要把孩子留堂時,請家長不要抱怨;要聯繫家長解決孩子的問題時,家長不要推脫。

我們為孩子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都一樣。老師其實很簡單,簡單得只想讓孩子有一個好未來。

4

通往專業的路上

廣大教師從沒忘記過努力

老師不是「孩子王」,更不是「鐵飯碗」,現在社會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嚴格。

教師資格認證一年嚴格過一年,早已不是那個魚龍混雜的年代。

學生、家長和社會提出的要求越來越多,促使老師不斷成長,一直進步。

當老師前的歲月靜好,已經變成當老師後的風風火火。老師一天24小時,有十多個小時都在圍著孩子轉。

為什麼會選擇當教師:

無非是想用自己的綿薄之力,開墾貧瘠的荒原,施下知識的肥料,澆灌智慧的甘泉,讓樹木成癮,欣欣向榮。

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是所有老師的心願,更是出於教育孩子的責任感。

5

不為難老師,不打擾教育

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

越來越多的老師,對於管教孩子有心無力:「我真的很想教好孩子,可我不敢管啊!」

「把老師當學生管,把學生當祖宗供」,這是當前教育的兩大弊端。

《人民日報》曾經發表評論:《老師不敢批評學生,誰之過?》

學生如同樹苗,若不及時修枝剪杈,極易長成「歪脖子樹」。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個世界上,最不該被苛責的是老師,最不該被嬌慣的是孩子。

教育是成就孩子的事業,無論如何,都不應演變成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拉鋸戰。

安靜下來,才是教育最該有的樣子。


6

老師不怕為孩子辛苦付出

就怕家長的不理解與不支持

只有負責任的老師,才會管學生,甚至不惜大動幹戈或苦口婆心地批評學生。

老師肯管、肯教、肯批評,都是因為孩子值得!

可再優秀的老師,也無法完全替代家長;再負責的老師,也離不開家長的配合。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教育的效果,取決於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老師和家長就像兩支船槳,只有同時朝著一個方向努力,才能讓孩子向著我們期望的方向駛去,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

所以當出現分歧與誤解時,無論老師與家長都應謹記:

第一、不發洩情緒,溫和地溝通。

第二、正視教育環境,重要的是解決問題。

第三、不爭對錯,一切以有益於孩子為優先。

7

有遠見的老師都帶點絕情

愛孩子的父母都捨得狠心

沒有哪個父母真正捨得讓孩子吃苦,不然不會有那麼多寵溺孩子的悲劇。

可我們保護不了孩子一輩子。現在不狠心逼孩子學會「72變」,將來誰來幫他擋「81難」?

有遠見的老師都知道,只有狠心地管,孩子才能真正成器。

有遠見的父母都明白,現在逼迫孩子,將來才不會留遺憾。

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胡同裡也練不出千軍萬馬。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就別埋怨他不爭氣。

教育需要嚴格且堅定的力量,古往今來都一樣。

8

只有家校和諧了

學生才能真正受益

一位資深老教師說過:

「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說,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這在我的教育經歷中無一例外。」

教育是三位一體的,家庭教育是根,學校教育是葉,社會教育是幹。

只有家校和諧了,教育才能更順利地進行,學生才能真正受益。

優秀的家長不會跟老師爭對錯,優秀的老師會和家長主動溝通。

在教育路上,老師和家長最應該成為最好的搭檔。

老師懂得尋求家長的幫助,家長足夠信任老師。

孩子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家長和老師在背後奮力託舉。


相關焦點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 2020-12-22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教講堂】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
    【家教講堂】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 2020-12-22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學期,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
    1、家長不護短,教育才有力量一個孩子因為遲到被老師罰了,家長卻說:多管閒事。一個孩子因為不聽課被老師留堂了,家長卻說:耽誤我的時間。老師可以不管孩子,家長卻不能放棄孩子。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不該護短的是家長,最不該嬌慣的是孩子。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
    作為站在同一陣線上的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對孩子的未來負責,不能肩並肩,心連心,又能相信誰呢?一個孩子因為不聽課被老師留堂了,家長卻說:耽誤我的時間。老師可以不管孩子,家長卻不能放棄孩子。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不該護短的是家長,最不該嬌慣的是孩子。有句話說得好: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後沒有兒戲。
  • 一生E本|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
    一個孩子因為不聽課被老師留堂了,家長卻說:耽誤我的時間。老師可以不管孩子,家長卻不能放棄孩子。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不該護短的是家長,最不該嬌慣的是孩子。所以要把孩子留堂時,請家長不要抱怨;要聯繫家長解決孩子的問題時,家長不要推脫。我們為孩子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都一樣。老師其實很簡單,簡單得只想讓孩子有一個好未來。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不該護短的是家長,最不該嬌慣的是孩子。有句話說得好: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後沒有兒戲。現在不管,外面的世界早晚會狠狠懲罰那些無法無天的孩子。教育孩子要趁早,必須嚴管,必須懲戒,不能以愛的名義一味對孩子讓步。02·老師不姑息,學生才有未來。
  • 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才是最好的教育
    一個孩子因為不聽課被老師留堂了,家長卻說:耽誤我的時間。老師可以不管孩子,家長卻不能放棄孩子。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不該護短的是家長,最不該嬌慣的是孩子。有句話說得好: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後沒有兒戲。
  • 新學期,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
    01家長不護短教育才有力量一個孩子因為遲到被老師罰了,家長卻說:多管閒事。一個孩子因為不聽課被老師留堂了,家長卻說:耽誤我的時間。老師可以不管孩子,家長卻不能放棄孩子。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不該護短的是家長,最不該嬌慣的是孩子。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老師並肩努力!
    家長不護短教育才有力量一個孩子因為遲到被老師罰了,家長卻說:多管閒事。一個孩子因為不聽課被老師留堂了,家長卻說:耽誤我的時間。老師可以不管孩子,家長卻不能放棄孩子。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不該護短的是家長,最不該嬌慣的是孩子。有句話說得好: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後沒有兒戲。現在不管,外面的世界早晚會狠狠懲罰那些無法無天的孩子。教育孩子要趁早,必須嚴管,必須懲戒,不能以愛的名義一味對孩子讓步。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再忙也要讀一讀)
    寒假期間,教育更是離不開家長的全力支撐,而長假,也成了孩子們之前拉開差距的重要時期。一個孩子因為不聽課被老師留堂了,家長卻說:耽誤我的時間。老師可以不管孩子,家長卻不能放棄孩子。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不該護短的是家長,最不該嬌慣的是孩子。有句話說得好: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後沒有兒戲。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為了孩子我們並肩努力
    教育作為一個宏大的命題,並不完全由行政部門的政令、理論家的理論和學校的教育所決定,還取決於每一位家長的教育理念和做法。有的家長認為,老師嘛,就應該三頭六臂、事無巨細地教育、照顧學生。老師其實也沒有三頭六臂,很多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最需要家長們理解的是:影響孩子成績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很多事情老師教不了,需要家長們來配合!
  • 家長和老師,並肩努力,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其實,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問題往往出在自己身上,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作用遠遠在老師之上。家長和老師彼此尊重、相互悅納、友善地解決問題,並肩努力,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 教育最忌諱的就是父母怕麻煩 有多少父母說過這句話:「老師,孩子就交給你了。」
  • 90後的教育觀:家長不護短,老師不攜帶,為了孩子並肩努力
    影響孩子成長最主要的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當下,很多事情是老師教不了,不敢教的,需要家長們來配合!新學期開學之際,一位班主任老師的肺腑之言,句句經典,啟發了無數的家長,新學期分享給您,幫助您和孩子共同成長!
  • 最棒的老師是父母,最好的學校是家庭,教育從來都不是快樂的
    家長是孩子的老師,老師也是孩子的家長,齊心協力讓孩子變更好在孩子面前,需要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是家長必須要承擔的責任,但同時家長還要承擔起教育的責任。不要認為孩子的教育都是老師和學校的,如果自己能教好那就不需要孩子上學了。這樣想的父母其實都是在推卸教育的責任。
  • 全體老師敬告家長:為了孩子,請與我們並肩努力
    家長和老師彼此尊重、相互悅納、友善地解決問題,並肩努力,才能形成合力,對孩子,家庭的影響力或許會遠遠超出我們教師。仔細觀察,班上很多成績不錯、品質好、情緒穩定、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孩子,都是從教育素養較高的家庭出來的;相反,問題較多的孩子,多數都是從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有問題的家庭出來的,甚至其中很多家庭本身就不正常。
  • 全體老師敬告家長:為了孩子,請與我們並肩努力 !請原諒老師
    全體老師敬告家長:為了孩子,請與我們並肩努力 !請原諒老師這九種不能……因為孩子,老師和家長才聯結在一起,兩者本都是最希望孩子的將來能成為更好的人,但為什麼家長和老師常常並不同步?家長和老師彼此尊重、相互悅納、友善地解決問題,並肩努力,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1做教師做得越久,就越能發現,很多時候教師的能力是有限的。對孩子,家庭的影響力或許會遠遠超出我們教師。
  •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是?
    作為站在同一陣線上的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對孩子的未來負責,不能肩並肩,心連心,又能相信誰呢?01家長不護短教育才有力量一個孩子因為遲到被老師罰了,家長卻說:多管閒事。一個孩子因為不聽課被老師留堂了,家長卻說:耽誤我的時間。老師可以不管孩子,家長卻不能放棄孩子。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不該護短的是家長,最不該嬌慣的是孩子。有句話說得好: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後沒有兒戲。現在不管,外面的世界早晚會狠狠懲罰那些無法無天的孩子。
  • 老師心聲:家長,為了孩子請與我們並肩努力!
    對各式各樣有問題的孩子,老師們會付出更多的心血,孩子在學習、行為習慣上的每一點小進步都不容易,但就是這些小小的進步,往往也很快會被不利於教育的家庭氛圍,或家長的錯誤教育方法所吞噬。這時,教師就會覺得力量太過渺小。
  • 教育路上,家長離不開老師,老師離不開家長,我們一起努力!
    著名特級校長李鎮西曾說:「學校教育很重要,但無論多麼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家庭是最好的課堂,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優生」不全是教師教育出來的,「差生」也不全是學校培養的。教育是嚴肅的事業,不縱容才是真的為孩子好。孩子自覺性的建立,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有專家表明,至少要到十五六歲,孩子才真正具備自覺性。孔子「十有五而至於學」,孟子少年時代也逃過學。聖人尚且不自覺,更何況我們的孩子。
  • 教育路上,家長和老師應該成為最好的搭檔!我們一起努力,成就孩子
    …… 復旦教授錢文忠曾直指中國教育目前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 我們的教育不斷對孩子讓步,家長也不斷對孩子讓步,為自己找理由,為孩子們開脫。 但是,教育不是這樣的,也不應該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