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郵政尋求轉型 這家老牌國企要讓中國人高效代購

2020-12-15 界面新聞

擁有200多年歷史的澳大利亞郵政(Australia Post)正在將目光投向亞洲市場,中國流行的海外代購也是其瞄準的目標之一。

澳大利亞郵政執行長霍爾蓋特(Christine Holgate)3月8日接受界面記者採訪時表示,她知道有很多澳大利亞華人和留學生在從事代購,「我要幫你們做得更有效率」。

當天,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和中國澳大利亞商會在北京舉行國際婦女節午餐會。作為演講嘉賓的霍爾蓋特在會後表示,隨著網上購物和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是澳大利亞郵政重點拓展的市場。

霍爾蓋特指出,澳大利亞現在有120萬個微信帳號,用戶大多為華裔和中國留學生。據統計,2015年澳大利亞的微信用戶約為150萬;有機構估算,今年1月澳大利亞的微信月活用戶已達27.5萬。霍爾蓋特稱自己曾有一名員工經常把澳大利亞的保健品帶回中國,賣給親戚朋友,「再用賺的錢買往返機票」。

她表示,為了更好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澳大利亞郵政首先需要設立針對國際包裹寄送的專門平臺,同時解決郵費偏高的問題。

根據澳大利亞郵政目前的郵費標準,重量為10公斤的包裹從墨爾本寄到北京至少要花費121澳元(約合人民幣597元)。

「我們可以利用澳大利亞郵政在自貿區的倉庫,使我們的郵費有所下降,同時為你們提供包裝方案,讓你們能更方便地將包裹寄回中國。現在我們正在解決這些問題,我就要和中國郵政以及中國的電商平臺會談,讓這些計劃成為現實。」

澳大利亞郵政是澳大利亞國有郵政公司,總部位於墨爾本,其最早的業務始於1809年,那時的澳大利亞還未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當年,一位名叫尼克爾斯(Isaac Nichols)的前囚犯被委任負責接收抵達雪梨港的郵件。從輪船上接件後,尼克爾斯將郵件全部運回自己家中,之後在《雪梨公報》上公布收件人名單,通知收件人到尼克爾斯家中取件。

每位取件人需要支付至少1先令的郵費,包裹則按照重量計費。對於重要的收件人,尼克爾斯會親自將郵件送貨上門。尼克爾斯的家也成為了澳大利亞的第一所郵局。

發展到現在,澳大利亞郵政已經有5萬多名員工、許可商、承包商,4379所郵局及1170萬個投遞點,成為澳大利亞持續運營年限最長的公司之一。

隨著網際網路通訊和電商的興起,澳大利亞郵政面臨了全球郵政面臨的共同難題:信件數量持續下跌。這種跌勢導致該公司在2015年出現30多年來的首次年度虧損。

當年,信件業務虧損達到3.8億澳元;這一年也是200多年來,包裹業務的收入首次佔到該公司總收入的一半以上。

霍爾蓋特稱,在過去三年,澳大利亞郵政處理的信件數量下降了26%,而公司有超過65%的收入都來自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主要是包裹業務」。去年,該公司稅後利潤為9500萬澳元。

面對聯邦快遞、拓領等國際快遞集團和本地私人公司的擴張,澳大利亞郵政通過收購快遞業務、與亞馬遜等公司合作來鞏固國內市場;在拓展國際市場上,該公司選擇了與中國郵政、阿里巴巴和阿聯的Aramex合作。

2014年,澳大利亞郵政與阿里巴巴集團、支付寶達成合作協議,澳大利亞郵政在天貓國際開設了官方店鋪,銷售澳大利亞牛奶、紅酒、綿羊油等熱門商品;澳大利亞消費者則可在郵政的4000多家門店買到支付寶購物卡,使用購物卡為支付寶充值。

此後一年,澳大利亞郵政與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批發平臺1688.com合作,為中國商家提供澳大利亞貨源。去年,澳大利亞郵政在阿里巴巴旗下電商平臺Lazada上開店,讓該國中小型企業接觸東南亞消費者;此後,兩家公司又聯合保健品公司Blackmores,探索使用區塊鏈技術打擊在中國銷售的食品假貨。

在澳大利亞郵政2017年的年報中,關於公司未來發展的部分稱,市場數據顯示未來亞洲市場的包裹數量將繼續增長,公司與中國郵政、Aramex的合作將促進其在亞洲市場的發展;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則能讓該公司繼續在中國網購平臺保持活躍。

霍爾蓋特認為,目前中國、東協和印度的中產階級在迅速擴張,消費需求也會隨之增長。澳大利亞有優質的保健品、食品、農產品,澳大利亞郵政則可作為窗口,幫助該國產品進入亞洲市場。

她同時指出,去年中國前往澳大利亞的遊客數量達到了140萬人次,「我們有很強的民間交往紐帶」,「所有形式的交往都可能出現波折,就像我和家人也會有不同意見,但從長遠來看兩國關係是非常樂觀的」。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郵政開了家直郵店,方便中國人買買買
    澳大利亞郵政開了一家概念店,不賣明信片,專供中國人海淘。這家位於雪梨郊區查茨伍德( Chatswood,三個最受中國遊客歡迎的購物中心之一)的店,主要售賣嬰兒配方奶粉,嬰兒用品,護膚品和維生素,且售出商品只能郵寄到中國。
  • 代購生意太好,澳大利亞郵局也開了一家中國直郵店
    澳大利亞郵局也開始幫著代購做生意了。 在雪梨,澳大利亞郵局開了一家中國直郵店,不提供郵政服務,而是賣嬰兒奶粉、嬰兒用品、護膚品和維生素,且售出的商品只能郵寄到中國。這家店位於查茨伍德城區的維多利亞街上,該城區是雪梨多元文化中心,有 34.1% 的人口血統來自中國。
  • 魯企觀察丨小鴨重生:一家老牌國企的轉型新路
    鳳凰網山東今天繼續推出「魯企觀察」欄目,關注老牌國企小鴨集團的重生裂變。不論是褒揚亦或是質疑,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希望,在這輪發展浪潮中,魯企能夠展現更多的精彩,並持續推動山東經濟質變。這家老牌國企的未來還有希望嗎?小鴨集團用發展告訴了人們答案。經過二次創業,小鴨集團形成了以洗理技術、冷鏈技術為主的電器製造產業和以汽車模具、汽車裝備及特種零部件為主的汽車配套產業兩大主導產業,轉型成果矚目。當前,濟南正處於龍頭加速揚起的關鍵發展時刻,工業強市的推進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濟南未來的發展高度。
  • 港媒:代購熱潮席捲澳大利亞,11萬中國留學生做代購
    香港《南華早報》9月3日文章,原題:中國代購熱潮席捲澳大利亞為減輕父母為她支付高昂學費的壓力,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留學的23歲廣西學生艾麗克絲·朱(音)每月正通過做代購賺一兩千澳元。如今約有11萬中國留學生在澳從事此類活動。
  • 中國人不去旅遊後,澳大利亞30%代購店倒閉,澳媒:中國人變了
    中國人不去旅遊後,澳大利亞30%代購店倒閉,澳媒:中國人變了現在很多人都不會再為溫飽問題而發愁憂鬱,更多的人能夠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閒暇時間可以去旅旅遊,欣賞一下祖國的大好山河。國內旅遊景點眾多,國外的風景名勝也不在少數,很多人都喜歡去國外領略一下異域風情,澳大利亞也是大家經常去的一個美麗國家。但是最近澳大利亞的媒體稱:中國人變了!當然,這裡的「變」指的是國家發展迅速,綜合國力得到提升,很多產品都能夠自給自足,不需要再從澳大利亞購買。
  • 澳大利亞部分代購店倒閉,嬰兒奶粉大量滯銷!澳媒:中國人消費方式變了
    澳媒:中國人消費方式變了 據央視財經援引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日前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外消費者代購量大幅下降,澳大利亞諸多品牌都受到了衝擊,當地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代購行業徹底被疫情顛覆,部分代購專賣店倒閉,而嬰兒奶粉更是出現了大量滯銷。
  • 中國「幹得漂亮」,澳大利亞30%代購店倒閉,澳媒:中國人變了!
    中國「幹得漂亮」,澳大利亞30%代購店倒閉,澳媒:中國人變了!國內景點很多,國外的風景名勝也不少,很多人喜歡去國外領略異域風情,澳大利亞也是大家常去的一個美麗國度。但是最近澳大利亞的媒體表示:「中國人改變了!當然,這種「奇怪」,國家迅速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很多產品可以自給自足,從澳大利亞購買不必要的意思。
  • 曾經火爆的澳大利亞「代購」,如今卻瀕臨破產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澳大利亞在中國人的眼中,是一片富饒美麗的土地。福利待遇好、環境優美、教育資源豐富,因此有許多中國人移民到澳大利亞,目前,澳大利亞的華人華僑已經有67萬,佔據澳常住人口的3.41%。此外,每年都有無數中國人到澳旅遊,同時中國留學生也絡繹不絕,2019年就有26.1萬中國留學生,佔比27.3%,是澳洲留學生最大的群體。然而,疫情期間澳大利亞旅遊業首先就受到了巨大的衝擊。此前,中國遊客每年給澳大利亞帶來123億澳元的貢獻,佔國際遊客消費額的三分之一。而如今在澳大利亞,幾乎已經看不到中國遊客的身影。
  • 澳大利亞嬰兒奶粉出現滯銷 澳大利亞30%代購店倒閉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7日 報導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消費者在海外代購量大幅下降,澳大利亞諸多品牌受到衝擊,其30%的代購專賣店倒閉,嬰兒奶粉出現滯銷。疫情正在悄悄改變中國人的消費方式。澳大利亞知名保健品牌斯維詩(Swisse)前商業主管傑米·亨特表示,在線平臺已經對代購模式產生了「壓倒性」影響。
  • 疫情之下海外代購轉型之路:從滿街掃貨人轉型品牌營銷者
    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左念戲稱自己的主業其實是母親,副業才是一名韓國代購。「母親和代購一樣是需要責任感的,我作為母親的責任感,實際是從代購經歷中學習到的。」 2013年,左念開始在山東省某高校當韓語老師,期間她發現了中國人對韓國產品的需求。「不僅是韓妝,還有牙刷、牙膏、洗髮露這些,中國人都很喜歡購買。」她說。
  • 澳大利亞部分代購店倒閉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表示,澳大利亞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代購行業徹底被疫情顛覆了,不僅成千上萬的個人代購者感受到了影響,澳大利亞主要代購企業也感受到了變化。   疫情前,澳大利亞估計有15萬人從事代購,除了專業代購,還有許多遊客和國際留學生充當著臨時代購的角色,約有1000家實體專賣店迎合了這一需求。然而,疫情期間,海外入境人數大幅下降,尤其是國際留學生,但隨著澳大利亞邊境關閉以及封鎖禁令的實施,以代購渠道為代表的澳大利亞零售貿易受到巨大衝擊。
  • 疫情之下海外代購轉型之路:從滿街掃貨人轉型品牌營銷者 - 紅星深度
    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左念戲稱自己的主業其實是母親,副業才是一名韓國代購。「母親和代購一樣是需要責任感的,我作為母親的責任感,實際是從代購經歷中學習到的。」2013年,左念開始在山東省某高校當韓語老師,期間她發現了中國人對韓國產品的需求。「不僅是韓妝,還有牙刷、牙膏、洗髮露這些,中國人都很喜歡購買。」她說。
  • 沒了中國代購,澳洲奶粉賣不出去!澳媒:中國人消費方式已經改變
    澳大利亞和中國還是有很多往來,也有很多商業合作,但是近期中澳關係有些微妙。因為澳大利亞公然站隊,但是澳大利亞的經濟和中國緊密相連,中國算是澳大利亞很多領域的出口國,比如煤炭、棉花,中國都是澳大利亞的出口國,因此澳大利亞要看清局勢,因為你們的經濟與中國息息相關。
  • 中國人消費觀改變,澳洲代購店倒閉
    17日澳大利亞有關媒體報導稱,由於疫情的影響,中國民眾對海外代購的消費呈大幅度下降趨勢,澳大利亞很多本國品牌也是受到了影響。其中海外代購店關閉了近30%,嬰兒奶粉更是長期滯銷,這同時也反映出在這個特殊時期裡,發生轉變的還有中國民眾的消費觀念。
  • 澳大利亞嬰兒奶粉出現滯銷 澳洲30%代購店倒閉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7日報導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消費者在海外代購量大幅下降,澳大利亞諸多品牌受到衝擊,其30%的代購專賣店倒閉,嬰兒奶粉出現滯銷。  澳媒還分析稱,疫情期間,海外入境人數大幅下降,尤其是國際留學生。疫情前,澳大利亞估計有15萬人從事代購,除了專業代購,還有許多短暫停留的人或是遊客,充當著臨時代購的角色。
  • 代購大撤退!澳大利亞奶粉大量滯銷!行業遭遇「超級風暴」……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日前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外消費者代購量大幅下降,澳大利亞諸多品牌都受到了衝擊,當地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代購行業徹底被疫情顛覆,部分代購專賣店倒閉,而嬰兒奶粉更是出現了大量滯銷。
  • 中國代購大軍長盛不衰,澳洲品牌欲借代購擴張業務
    零售資訊公司表示,33歲的王娜是4萬名中國澳大利亞代購之一,他們利用社交媒體和行動支付,幫中國大陸消費者購買並寄送國外產品。雖然代購最早是代買歐洲奢侈品,如Gucci等,但後來發展到嬰兒奶粉及其他消費品。 由於中國食品安全事件,中國富裕而且有健康意識的消費者對安全的澳大利亞食品需求井噴。
  • 城市郵政轉型落「滬」
    「上海郵政不僅是一個經營單元,還應該是勇立潮頭、敢於創新的先行者,更應該是代表世界500強企業形象的服務窗口。」2019年11月,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劉愛力在上海郵政調研時對城市郵政的轉型發展提出明確要求。
  • 代購撤退,澳大利亞奶粉大量滯銷!行業遭遇「超級風暴」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日前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外消費者代購量大幅下降,澳大利亞諸多品牌都受到了衝擊,當地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代購行業徹底被疫情顛覆,部分代購專賣店倒閉,而嬰兒奶粉更是出現了大量滯銷。澳大利亞30%代購店倒閉 奶粉滯銷公司股價暴跌30%據ABC News(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消費者在海外代購量大幅下降,澳大利亞諸多品牌受到衝擊,其30%的代購專賣店倒閉,熱銷的嬰兒奶粉也出現滯銷情況。
  • ——上海郵政網點轉型紀實
    基於集團公司對上海郵政的定位,立足城市發展的實際,上海郵政正積極推進網點轉型工作,面向不同客群提供不同服務,演繹了生動的轉型實踐。    10月20日,上海市郵政分公司精心打造的郵政金融旗艦店——曹楊新村郵政支局重裝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