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扁鵲的幾則故事。無論是學習醫術,還是治病救人,扁鵲的一生都充滿著傳奇色彩。在古代治病救人的職業是最神聖的,這也可能是扁鵲的故事流傳下來的原因吧。「扁鵲」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一個名醫名叫秦緩。因為他住在齊國的盧村,所以叫他盧醫。秦緩是一名醫術非常高明的神醫,一般他給別人看什麼病就能治好。他的診脈技術更是聞名天下。按照中國古代的說法,神醫就像喜鵲一樣,飛到哪裡就能給當地帶來福音。因此古代把那些醫術高明的神醫稱為扁鵲。
秦緩在長期的醫療過程中,刻苦鑽研,認真總結了一整套行醫問藥的方法。成為了一個知識淵博的名醫,所處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非常動亂。即便如此秦緩也時常遊走在列國之間,幫助人們醫治疾病求醫問藥,解救百姓的疾苦。所以人們都尊敬地尊稱他為扁鵲。可見大家把這個醫士稱為扁鵲是對他極大的認可。扁鵲善於運用望聞問切四種方法來診治病人。尤其擅長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錄了他的兩個醫治病歷,一個是採用脈診的方法來診斷簡子的病。另一個是採用望診來診斷齊恆公的病。下面介紹幾則有關扁鵲的故事,藉此來了解扁鵲醫術如何高明。
扁鵲三兄弟。魏文王曾經向扁鵲求助,他說:「你們家的三兄弟都擅長醫術,那麼誰的醫術最為高明呢?」扁鵲回答說:「大哥的醫術最好,二哥的醫術稍微差一點,而我的醫術最差。」魏文王感到困惑:「請你再說明白一點。」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人發病以前,這時候病人都不知道自己有病,大哥下藥就把病情扼殺在萌芽中,即使他的醫術不被世人所理解,但在我們家,都認為他的醫術很高明;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情剛剛顯現的時候,這個時候病人的病情還不是很嚴重,病人也沒有什麼痛苦,二哥一劑藥下去就可以藥到病除,所以很多人都認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靈;而我治病,是在病情已經很嚴重的時候,病人已經受到了很多的心痛的折磨。,所以他們看到我用針放血,或用毒藥以毒攻毒,或者動大手術,讓病情很快痊癒。所以病人都認為我的醫術非常高明,只有我聞名天下。」魏文王恍然大悟。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到這一點,等到錯誤造成以後,才想辦法彌補。彌補得好,當然聞名天下。但更多的時候,亡羊補牢已經為時已晚。
扁鵲見秦武王。扁鵲見秦武王,秦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訴扁鵲,扁鵲建議他及早醫治。而秦武王的大臣卻感到了困惑:「大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未必能夠治好,弄不好還會造成失明或者耳聾。」秦武王把這句話告訴扁鵲,扁鵲聽到後非常生氣:「大王你同治病的人一起討論病情,又把病情告訴不懂的病情的人,卻聽信不懂病情的人的話。幹預治療,就憑這個就可以知道秦國是有多麼混亂。讓不懂的人指手畫腳,卻不聽信懂的人的話。秦國隨時都有滅亡的可能。」這就好比是打籃球的人去指導踢足球的,道理是一樣的。
扁鵲見蔡桓公。扁鵲來到蔡國,蔡桓公知道扁鵲的名氣很大。於是打算宴請扁鵲,扁鵲見到蔡桓公說:「大王你有病,雖然不是很嚴重,但不治療的話會加重。」蔡桓公不僅不相信,還很不高興。十天之後,扁鵲再次去見了蔡桓公。見到蔡桓公時說:「大王你的病已經到了血脈,再不治療的話會加深。」蔡桓公更加不信,而且還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左右,扁鵲見到蔡桓公說:「病情已經到了,腸胃再不治的話會更加嚴重。」蔡桓公非常生氣,他並不喜歡別人說他有病。又過了十天。扁鵲這次見到蔡桓公,就躲開了。蔡桓公很困惑,派人去問扁鵲。扁鵲說:「剛剛發病的時候病情在肌膚之間,還很好治療;在血脈之中的話,還可以用針刺來治療;到腸胃中的時候,喝酒就可以治療;可是現在病到了骨髓中,我就無能為力了。」五天之後,蔡桓公的病情就加重了,派人去找扁鵲,可是他已經離開了。後來蔡恆公就這樣病死了。雖然每個人都不喜歡被人說有病,但是醫生說有病的話就應該注意點,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扁鵲醫治趙簡子晉國的大臣趙簡子病了,昏迷了五天五夜。很多大夫去看了,都沒有看出病因來。別去看了,以後說他的血脈都是正常的,不超過三天,他一定會醒。結果才過去了兩天半,趙簡子就醒過來了。扁鵲醫治虢國太子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看到到處都在祈福。就問發生了什麼事,得到別人告知是虢國的太子死了半天了。扁鵲問明事由以後,覺得虢國的太子是患了一種病才昏迷不醒。他的呼吸非常的微弱,不注意就以為他死了。於是決定去查看他的病情。他用針刺太子的百會穴,用藥注入藥力,混合使用後就見太子立即坐了起來。經過幾天的調理後,太子徹底的康復了。從那以後就有人傳言扁鵲有起死回生的醫術。
但扁鵲卻說,他不能醫治死人,他只能把活人治好。扁鵲醫治病人還有六個不治病原則:一是仗勢欺人,驕傲跋扈的人不給治療;二是貪圖富貴,罔顧人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飲暴食,不注意養生的人不治;四是發現病情不及早治療的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吃藥的不治;六是相信巫術而不相信醫道的人不治。而中醫的望聞問切診治方法是扁鵲總結出來的,扁鵲對中國醫學的研究就這樣被後世流傳下來,他的貢獻是值得稱頌的。扁鵲也是中國中醫事業的開鑿者,成為了醫生們崇敬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