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門群島考慮與臺灣「斷交」的傳聞已令臺當局驚慌,14日,又有臺「議員」爆料,海地也傳出「斷交」警訊。
臺灣「中央社」報導稱,臺灣「邦交國」索羅門群島總理13日已召開內閣會議,討論是否與臺灣「斷交」。臺灣「總統」蔡英文14日在嘉義接受採訪,強撐「臺灣與索羅門群島有很長邦誼,雙方也有很多合作計劃」,稱正「盡全力與索羅門群島溝通」。
14日下午,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在臉書發文說,就在索羅門群島召開內閣會議討論是否與臺灣「斷交」的同時,大陸正做工作讓海地與臺「斷交」,承認「一個中國」。
臺灣綠營媒體《自由時報》注意到,香港《南華早報》14日也刊出報導說,大陸在海地的代表發出明確信號:只要海地堅持一中原則,北京便願建交。報導稱,大陸海地貿易發展辦事處常駐代表上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表示會加強與海地的政治、經貿、公共衛生、教育方面合作,並提供無息貸款、優惠貸款等援助,只要海地堅定支持一中原則。
海地外交部沒有立即回應《南華早報》的報導。臺「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14日緊急澄清說,臺灣與海地「邦誼穩固」。
薩爾瓦多與中國建交,臺灣「邦交國」數量減至17個。連日來,蔡省長很鬱悶,美國也很憂心,這「邦交國」越來越少,以後自己的「臺灣牌」還怎麼打?蔡英文上臺2年斷了5個「邦交國」,照此速度,豈不是清零也不遠了?
眼看情勢不對,美國決定出手「護臺」,祭出了一套組合拳:
第一招:輿論攻勢美國駐薩爾瓦多大使第一時間發文稱,薩臺「斷交」「毋庸置疑將影響美國與薩爾瓦多政府的關係」。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將矛頭對準了中國,表示大陸近期的外交舉動是「片面改變現狀」,會傷害地區「數十年的和平、穩定和發展架構」,還提出大陸「幹涉薩爾瓦多內政」的說辭。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舉行的大使提名人聽證會上,有參議員表示,美方有許多籌碼可以善加利用,應當可以「阻止中國的進一步行動」。第二招:打擊報復
薩爾瓦多間接打臉美國,美國決定打擊報復,一方面發洩心中不滿,一方面震懾尚存的臺灣「邦交國」。美國務院直言,對薩爾瓦多同臺「斷交」深感失望,正在審視與薩爾瓦多的關係。有參議員針對「2019年國防授權法案」提出一項修正案,要求限制美國對薩爾瓦多的援助。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表示,「美國政府必須動用各種工具,對抗中國對臺灣的霸凌行為」。
第三招:極力施壓宏都拉斯與尼加拉瓜都是臺灣的「邦交國」,尤其宏都拉斯被普遍認為是下一個將「倒戈」的國家。美國對駐兩國大使提名人提出要求,希望兩人赴任後向兩國政府透露,他們與臺灣的關係對自身未來和與美國的關係至關重要。兩位大使提名人也表了忠心,尤其是駐宏都拉斯大使提名人表示,若任命獲國會同意,會將此事列為優先項目,赴任後將立即確認並儘快向委員會報告。
看得出,美國是真的急了,世界頭號大國的風度也不要了,除了罵人就是威脅,儼然一副流氓樣兒。可問題是,這些招式能管用嗎?美國或許是有信心的。因為在臺灣碩果僅存的「邦交國」中,南美國家佔了大頭。美國向來把南美看作自家後院,幻想著憑藉自身強大影響力,這些小國註定不敢「造次」。但不知道美國是不是忘記了巴拿馬的例子。利用巴拿馬運河,美國的東西海岸物資調度獲得了一條廉價而可靠的水上路線。正因為這一層關係,巴拿馬國的歷史和美國深深地糾纏在一起,美國對其控制欲極強。
2016年,作為臺灣「邦交國」的巴拿馬在蔡英文上任後,第一時間邀請她訪問。訪問中,欣喜的蔡英文寫下:見證百年基業,攜手共創榮景。籤名是「President of TAIWAN(ROC)」。
但蔡英文才離開巴拿馬,隨行的民進黨「立委」許智傑發現,巴拿馬總統的臉書「有個小地方似乎怪怪的」,因為他提到「臺巴」固有「邦誼」,寫著「Panama and China(Taiwan)have a relationship of historic partnership。」【註:巴拿馬和中國(臺灣)是歷史性的夥伴關係】。1年後,巴拿馬和中國正式建交。巴拿馬總統巴雷拉還在後來參加活動時坦言,他早在10年前便想同中國建交。
可見,身處美國後院怎樣,跟臺灣熱絡又怎樣,到頭來還是抵擋不住大勢。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美國在拉美的影響力大大減弱。過去美國對這些國家口惠而實不至,如今的川普則是謊話都懶得說。比如,今年初,他曾嫌棄薩爾瓦多的災民,要求明年前將其全部遣返,並罵薩瓦爾多是「糞坑國家」。再加上隔離牆計劃等影響,川普在拉美地區徹底變成不受歡迎的人。反觀中國,歡迎各國搭發展快車的姿態與誠意有目共睹。更重要的是,中國大陸意味著大量的發展機會,以及開放合作的穩定預期,這顯然比美國那點援助款給力多了。說白了,今天的中國真的用不著花多少心思去「撬」臺灣的「邦交國」,憑藉經濟與機遇的吸引就夠了。
威脅恐嚇看著嚇人,但拗不過大勢。臺「邦交國」歸零隻是時間問題,美國就算使出「胡蘿蔔加大棒」也註定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