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農業部關於公布率先全面禁捕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名錄的通告》,自2020年1月1日0時起,在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
禁|捕
7月29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20年14省(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相關漁政執法機構查處的首批違反法律法規、損害漁業資源與生態文明建設的10起典型案例。
其中,四川宜賓翠屏警方打掉的「非法捕撈水產品」系列案,涉案金額最大(超1200萬元)、涉案人員最多(超50人)、涉案時間跨度最長(兩年以上)、打掉鏈條最全(捕、運、販、加工「一條龍」)。
目前,共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43人,採取刑事強制措施40人,另有3名涉案人員涉嫌行政違法,移交漁政部門行政處罰。這起案件,還要從網安部門接到的一條舉報說起。
網上發現非法捕撈線索
2020年6月,四川省宜賓市公安局翠屏區分局網安大隊接到舉報,本地網民唐某利用微信朋友圈發布大量非法收售野生河魚線索。摸清該團夥網上聯繫的渠道後,7月2日,民警在唐氏漁業門市現場查扣野生黃辣丁10餘公斤,價值2400餘元;玄魚子2公斤,價值近3200元。另有部分其他長江野生魚類。
捕、運、販、加工一條龍
案件到此並沒有結束,翠屏警方抽調治安、網安等骨幹民警組成專案組,展開了進一步的調查,很快查清了唐某團夥「捕、運、販、加工」全鏈條犯罪行為。
原來,唐某在四川宜賓開設漁業門市,扮演著連接上、下遊的角色。他一方面對接宜賓城區涉魚餐館和零星客戶,送貨上門;另一方面物色在宜賓、瀘州、樂山、重慶、貴州、雲南等不同區域的代理人,源源不斷地「收貨」,然後送至宜賓。
在2018年度、2019年度3至6月禁漁期內,即使在2020年疫情最嚴峻的時間段,唐氏漁業也進行了大量的生鮮長江河魚交易,涉及多種長江特有野生魚類,涉案金額高達860餘萬元。與唐某長期保持聯繫的固定漁民達13人。
此次併案打擊的長江重點水域非法捕撈系列案共分3條線、3個批次打擊處理,從捕撈、運輸、販賣到加工,全鏈條除幹打淨,從而震懾其他違法人員。
目前唐某團夥23人涉案,其中包括唐某夫婦在內共16人面臨刑事處罰,另7人到案後初查不涉及犯罪,但涉嫌行政違法,將移交漁政部門處理。唐某夫婦等第一批犯罪嫌疑人已經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
有關規定解讀
目前,長江重點水域既處于禁漁期,也處在禁漁區,按照《農業農村部關於加強長江流域禁捕執法管理工作的意見》, 在長江重點水域釣魚的人員,所攜帶釣具數量原則上一人最多允許使用一桿、一鉤,禁止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內使用船艇、排筏等水上漂浮物進行垂釣,禁止垂釣漁獲物上市交易。
法律上的「非法捕撈」指的是違反「雙禁」相關規定:在禁漁期或禁漁區,使用電魚、地籠、圍網等被禁止的捕撈方式捕魚的行為,就構成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如果只違反一個「禁」,則必須捕撈的水產品價值達到5000元以上,才構成該罪。
長江是世界上七大水生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要屏障。但長期以來受攔河築壩、水域汙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長江航運、水利工程、挖砂採石等高強度活動影響,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生物多樣性指數持續下降,珍稀特有物種資源全面衰退,經濟魚類資源量接近枯竭。當地漁民陷入越捕越窮,資源越捕越少的惡性循環。
禁捕是有效緩解長江生物資源衰退和生物多樣性下降危機的關鍵之舉,是中央為子孫計、為全局謀做出的重要決策。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實行長江禁漁,魚類資源量和物種整體種群數量將增加和恢復,長江禁漁對水體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整個長江生態多樣性維持和社會生態系統環境的改善都有積極作用。
讓我們共同努力,保護長江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