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我省「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公布。到2020年,全省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教育總體實力顯著增強,主要發展指標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進入中西部教育先進行列。
學前教育
全省城鎮小區到2020年配齊幼兒園 鄉鎮至少建成1所標準化中心幼兒園
「十三五」期間,我省將繼續擴大公辦幼兒園資源。到2020年,全省城鎮小區配齊幼兒園,鄉鎮至少建成1所標準化中心幼兒園,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比例達到7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面達到85%以上。
全面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及後續行動,合理規劃公辦園布局,推進鄉鎮中心園建設,發展村小學附設幼兒園(班),支持村集體利用公共資源建設幼兒園,落實城鎮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和管理政策,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積極發展普惠性幼兒園,增加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數量,加大對企事業單位、集體辦園的扶持力度。鼓勵各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補貼租金、派駐教師、培訓教師等方式,加快民辦普惠性幼兒園發展,持續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覆蓋面。
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幼兒園工作規程》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創新保育教育方法、內容和途徑,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構建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監管體系,實施優質幼兒園幫扶計劃,提升科學保教水平。
義務教育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
到2018年全省所有義務教育學校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全部達到國家底線和省定基本辦學要求。
加快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建設。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戶籍制度改革、人口生育政策調整需要,預留和保障城鎮學校建設用地,科學規劃學校布局,依法落實城鎮新建居住區配套標準化學校建設,實行「交鑰匙」工程,確保城鎮學校學位供給。實施消除大班額計劃,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
強化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主體責任,完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考核、獎勵、問責和公告公示、監測複查制度,2018年所有縣(市、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基本消除校際、城鄉、區域間的差距。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試點。
大力推進辦學模式改革。合理配置校長教師資源,完善校長教師交流制度並形成常態化。推進創新義務教育辦學模式,深入推進教育聯盟、集團化辦學、學區化管理、結對幫扶、九年一貫制學校等改革,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基本消除「擇校」現象。
精準幫扶困難群體。落實國家「兩免一補」等相關資助政策,確保適齡兒童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完善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體系建設,強化家庭監護主體責任,保障困難群體受教育權利。深入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國家和地方試點工作,改善學校食堂條件和學生營養狀況。
高中教育
促進普通高中教育多樣化特色發展 保留並辦好必要的鄉村高中
到2020年所有高中階段學校達到國家和省定標準,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5%以上。
提升普通高中學校發展水平。統籌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實施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攻堅計劃,加強條件保障,推進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優化結構布局,繼續支持貧困地區普通高中建設,保留並辦好必要的鄉村高中。實施優質高中幫扶計劃,積極推進普通高中辦學模式改革,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健全公辦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完善學費動態調整機制,保障學校正常運轉。逐步化解公辦普通高中債務。
支持舉辦一批以外語、藝術、體育、科技等為特色的高中學校,鼓勵高中學校辦出特色。探索綜合高中、「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等多種形式,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中適當增加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發展提供多元選擇的機會。
職業教育
大力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完善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制度
持續加強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到2020年省級以上骨幹專業實訓基地覆蓋率達到80%。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政企校多元投資、多方共享的公共實訓基地。
大力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強化設區市對中等職業教育的統籌規劃,根據本地實際,統籌推進職業學校布局調整和職業教育體系及專業結構優化,確保每個縣(市、區)辦好1所縣級職業教育中心(中等職業學校)。鼓勵優質學校通過兼併、託管、合作辦學的形式,整合辦學資源,形成規模效益和質量效益。優化專科層次高等職業院校布局。積極支持推動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變,探索建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研結合為途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逐步完善從中職、高職到應用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各個層次貫通銜接、學歷教育與繼續教育互為補充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完善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制度,支持各類辦學主體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舉辦民辦職業教育。到2020年,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院校基本辦學條件達到國家規定的辦學標準,全面完成縣級職教中心達標建設任務,省級以上骨幹專業實訓基地覆蓋率達到80%。
本科教育
遴選6—8所普通本科高校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試點
「十三五」期間,我省將遴選6—8所普通本科高校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試點,率先探索應用型發展模式,條件成熟後重點向新建本科院校和獨立學院推廣。應用型本科高校以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要路徑,著力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行業企業合作發展平臺等方面的建設,全面提升高校服務山西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重點支持與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現代煤化工、新材料、節能環保、食品醫藥、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相關的100個學科專業建設。建立學科專業人才需求預測預警系統,制定完善學科專業設置、建設與評估標準體系。
特殊教育
3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區)全部建起特殊教育學校
推行全納教育,建立保障不同類型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網絡。3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區)全部建起特殊教育學校;30萬人口以下且未建起特教學校的縣(市、區)建起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在殘疾學生隨班就讀數量較多的普通學校增設資源教室;對有特殊困難或殘疾程度較重且有接受教育能力的殘疾學生,提供送教上門服務。
全面提高非義務教育階段殘疾人教育水平。將殘疾兒童學前教育納入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支持普通幼兒園創造條件接收殘疾兒童,支持特殊教育學校、殘疾兒童康復等教育機構發展殘疾兒童學前康復教育。加快發展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的高中階段特殊教育,為殘疾學生就業創業和繼續深造創造條件。
以縣為單位建立實名登記的6至14歲殘疾兒童少年檔案,落實「一人一案」,為殘疾學生提供教育服務保障。
開放教育
加快引進優質教育資源 打造一批留學生教育品牌課程和專業
穩步擴大公派出國留學規模,繼續實施地方合作項目,公派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到1800人以上,選派300名中小學教學名師赴境外培訓。提高來晉留學政府獎學金額度,新增1—2所享受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接收院校,打造一批留學生教育品牌課程和專業。
加快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支持高校和職業學校與國外高水平大學、一流職業學校舉辦合作項目。建設一批合作辦學示範項目,建成若干門全英文授課課程,中外教師合作開發10—15門課程和教材,納入高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整體規劃。建立合作辦學項目評估機制、年檢制度。
到2020年力爭依託我省高校建設的孔子學院達到4—5所。強化中方合作院校支撐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和骨幹教師選派和培訓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