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的奇蹟。
紙做的寶石
給你一張廢紙,你會怎麼處理它?
是無情地扔進垃圾桶?
還是把它分類回收?
或者是饒有興趣的把它們做成工藝品?
生活中,我們每人每天平均產生約700克的生活垃圾,廢紙卻佔到35~40%。
通常我們都會把廢紙丟進垃圾桶,而出生於紐約的藝術家Kirsten Hassenfeld,卻將各處收集來的廢紙,做成了一顆顆璀璨無比的「寶石」。
繽紛的色彩,精緻的設計製作,在光的照射下晶瑩剔透,與真正的寶石的唯一區別,就是它們全都是用紙做的。
她第一次到休斯敦萊斯畫廊時,便被深深的吸引了。
那華麗的裝飾牆面,蜂窩狀的「珠寶」裝飾,給了她巨大的驚喜。
從那之後,她便決心踏上「藝術之路」,在就讀本科和碩士期間,她瘋狂學習版畫和書籍藝術,並且學會了如何用紙來創作工藝品。
Hassenfeld說:
「事實上,在我還小的時候,曾從一本書上學到過如何用紙建造東西。
大約2000年的時候,我曾經用刻面寶石創作過一個作品。
後來我研究出怎麼用紙來製作刻面寶石。」
對於人們每年製造的廢紙垃圾,Hassenfeld很關心她的創作,能否對人類對待垃圾的方式有所啟示。
自1999年以來,她用無數的紙張,把最普通的材料,做成可以和媲美奢侈品的藝術裝置,並給它們取名為「在消失邊緣的夢想」。
這些美麗的作品背後,是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對自然、人類、社會的相互關係,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察與反思。
為了創作出精緻的作品,她總是孜孜不倦地試驗新紙張類型和製作方法。
一件完美的「寶石」作品,Hassenfeld要花數千個小時去手工切割,摺疊,粘合,軋制。
就這樣,她先用毛根搭建整個裝置的框架,然後每個口都用膠水把紙粘上。
她會用各種各樣、透明度不一的紙來製作,但她只會用一種膠水:PVA白膠水。
「最初開始用紙來做裝置的時候,我思考的是一件事物的價值或珍貴之處到底在哪裡?」
「我剛搬來紐約布魯克林時,完全以一個新的外來者的眼光,看待這個城市的工人階層與富人階層之間的經濟差距。」
「對此,我將我的思考放到了創作中,用刻面寶石作寓意,表達一種現實與渴望相衝突的矛盾心理。」
「後來,我讓朋友將他們用過的包裝紙、商務信封留下來給我,自己也到網上去買別人出售的舊包裝紙。同時,也會用一些撿來的東西進行創作。」
早在1994年,Hassenfeld從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畢業後,她就憑藉著她那執著的環保意識,和天馬行空的創意,在紐約舉辦了她的第一個個人藝術展,並得到了極大的好評。
2003年,她成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工作室,並得到了美國紐約銀行梅隆公司贊助的新興藝術家獎學金。
後來,她陸續在紐約各大畫廊舉辦了個展,她的作品還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是的,藝術有無數種可能性,或許在我們越來越重視環保的未來,Hassenfeld那綠色的、璀璨的「寶石」藝術將會引領一陣新的藝術潮流。
「物理定律規定了我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但我就是要打破這個常規,挖掘藝術一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