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校招落幕:南方省份表現亮眼 全面碾壓北方

2020-08-20 齊魯人才網

近年來,隨著中國南北方經濟差距持續拉大,南方與北方在各領域的對比也持續出現在各類輿論熱點之中,其中討論最為熱烈的當是南北方在人才吸引力方面的種種話題。伴隨著2020屆畢業生走出校門,2020屆校園招聘也成功落下帷幕,南北方在校招上的表現如何呢?且看梧桐果校招大數據為您帶來的解析(因港、澳、臺數據樣本較少,文中不做統計)。

廣東、江蘇領銜,南方校招需求大幅領先北方

如上圖所示,2020屆中國校園招聘需求量南方省份佔比為60.3%,北方省份佔比為39.7%,南方省份校招需求大幅領先於北方。在全國校招需求量排名前15的省份中,廣東、江蘇兩個南方省份分別以9.01%、8.23%的佔比位列全國第一、第二,山東位列第三。綜合來看,前15名中南方省份共佔9個席位,北方省份佔6個席位。

長期以來,我國南方經濟發展水平領先於北方,據統計2019年我國北方15省份GDP總和為34.92萬億元,南方16省GDP總和為63.61萬億元,南方GDP領先北方28.69億元,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經濟體量的巨大差距同樣會體現在對人才的吸附力上,以廣東、江蘇為例,這兩個省份作為中國GDP排名第一、第二的省份,經濟發達、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產業群集中,在新一輪的產業升級中表現亮眼,創造了各具地域特色的的千億、萬億產業集群,衍生出大量崗位,因此其人才缺口大,人才需求活躍。

主動性更強,南方企業宣講場次大幅領先於北方

從梧桐果統計的2020屆中國校園現場宣講會場次按企業所屬省份排名可以看出,廣東企業共在全國舉辦20948場宣講會,排名第1;北京企業共舉辦14484場,江蘇企業舉辦10312場,排名第2、3位。

值得注意的是,宣講會場次按企業所屬地排名前15名的省份中有10個為南方省份,北方僅北京、山東、陝西、河南、遼寧5省市上榜,但排名相對靠後。在全國人才爭奪上,南方企業已經走在了北方的前面。

在巨大的經濟體量優勢下,南方企業充滿發展活力人才需求旺盛,企業有更強的意願開展更多的宣講會來招聘人才;反觀北方,在近年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大環境下傳統經濟優勢減弱、新興產業尚未崛起,人才競爭力不足,因此表現在校園宣講會舉辦數量上,南方企業遠高於北方。

南方民營企業需求更為強勁,前十省份中包攬七席

通過上圖2020屆中國校園招聘民營企業需求量省份排名可見,浙江憑藉14.1%的佔比排名全國第一;上海佔比為13.48%,位居第二;此外,廣東、江蘇、山東民營企業招聘需求量也相對較高,分別為10.08%、9.93%和8.48%。綜合來看,共有7個南方省市上榜前10,相比之下北方僅3個省市上榜。

提起中國的民營經濟,人們最先想到的是浙江,當地民企已成為吸納就業的「蓄水池」。據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月21日,浙江省僅上市公司就有461家。伴隨著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科技的進步,浙江民營企業很好的抓住了歷史新機遇,在許多領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尤其是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異軍突起,引領了全國數字經濟潮流。除此之外,浙江經濟轉型升級在一些領域已取得重大進展,如新產業、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等方面,這是浙江對畢業生需求如此強勢的核心根本。

高薪養士,南方省份薪酬普遍高於北方

據梧桐果2020屆中國南、北方各省份高校畢業生薪酬排名顯示,南方省份薪酬比北方高約一到兩檔。南方省份第一檔(5省)薪酬區間在7500-9000之間,第二檔(7省)在6000-7000之間,第三檔(4省)在6000元以下;北方除北京薪酬突破9000元外,第一檔(3省)薪酬區間在6900-7300之間,第二檔(5省)在6000-6600之間,第三檔(6省)在6000元以下。

物質基礎是人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人才流動的基本動力因子。有調查研究表明,「收入高低」是促使人們跳槽和選擇工作地的首要原因,南方省份比北方普遍稍高的薪酬帶來的最直觀影響是畢業生選擇就業地時更青睞於南方。

南方省份畢業生人才吸引指數遙遙領先,北方省份包攬後10名

人才吸引指數=當地畢業生淨流入量/全國畢業生流動總量,人才吸引指數反映出一個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指數為正數表示該地人才淨流入,指數為負數表示該地人才淨流失。

從上圖梧桐果數據來看,廣東以10.27的人才吸引指數位列第一,成為2020屆高校畢業生淨流入量最多的省份;上海、浙江分別以9.04和7.95的人才吸引指數位列二、三位;前十名中南方省份共佔7名,後十名則全部由北方包攬。

經濟發展引發的「馬太效應」在人才吸引方面同樣應驗,經濟愈發達的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就越強,這使得經濟落後地區的人才大量流入到經濟發達的地區,最終出現「強者恆強」的局面。像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北京這些經濟發達地區,存在著「畢業不出省,省內擠滿人」的現象,這些省份的畢業生多數在畢業後就直接選擇留在經濟更加發達和工作機會更多的高校所在地進行就業,從而導致這些地區人才流出數量小。

2020屆校招已然落幕,南方省份在這一回合的人才爭奪中明顯略勝一籌,然而隨著2021屆秋招的啟幕,新一輪的人才爭奪也即將開啟,了解更多畢業生就業大數據,請持續關注梧桐果。

相關焦點

  • 2020屆校招落幕:南方省份表現亮眼,全面碾壓北方
    近年來,隨著中國南北方經濟差距持續拉大,南方與北方在各領域的對比也持續出現在各類輿論熱點之中,其中討論最為熱烈的當是南北方在人才吸引力方面的種種話題。伴隨著2020屆畢業生走出校門,2020屆校園招聘也成功落下帷幕,南北方在校招上的表現如何呢?且看梧桐果校招大數據為您帶來的解析(因港、澳、臺數據樣本較少,文中不做統計)。
  • 為什麼說江蘇省的宿遷市既是「南方的北方」又是「北方的南方」?
    其中,我國的東部季風區南北跨度極大,從熱量帶的角度來看從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到寒溫帶,所以我們又把東部季風區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劃分為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秦嶺淮河一線從西往東穿過,主要涉及我國的陝西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蘇省,所以上述四個省份都是地跨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省份。
  • 中國有一個省份,北方人認為它是南方的,南方人卻認為它是北方的
    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是秦嶺淮河,而且由於氣候不同,南方和北方的風俗習慣是有較大差異的,但是我們中國有一個省份,一直以來大家對它的爭議都比較大,北方人認為它是南方的,南方人卻認為它是北方的,它就是安徽。導致安徽這個省份,南北兩邊人們的風土人情和飲食習慣都有較大的差異。我們都知道,北方主要種植小麥,所以北方人都很喜歡吃麵食。安徽越往北的地方跟隨北方的飲食,也很喜歡吃麵條、包子之類的東西。南方主要種植的是水稻和茶樹,所以南方人喜歡喝茶、吃米飯,安徽越往南的地方和南方人的飲食習慣簡直一模一樣,所以安徽的茶葉在中國也是比較出名的。
  • 孩子在南方屬於高個子,到北方身高被碾壓,南方北方身高差異原因
    但是,到了煙臺的班級後,身高卻被徹底碾壓,在班中女孩中,屬於倒數五六名。五年級,煙臺班中最高的女孩子已經達到170CM,而我家大寶才158CM。這個發現,讓我和孩子爸爸有點慌了,之前從沒有想過,竟然需要擔憂孩子的身高。
  • 太尷尬了,這省份北方人說是南方城市,南方人卻說屬於北方
    我國國土遼闊,跨著溫帶每個城市都有著獨特的魅力,能夠在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的國家裡生長,真是幸運,除了能感受到很好的山川外,飲食也是我國的一個重大特色,我們都知道中國劃分南與北是淮河的界線,但今天要和大家談的是相當於淮河的省會,是中國最鬱悶的省會,北方人叫南方城市,南方人叫北方城市
  • 國內最「難堪」省份,被網友稱「最冷」地方,不是南方不是北方!
    但是在這條線上的省份,比如上海,江蘇,安徽,湖北等省份,他們屬於南方還是北方呢?北方人認為是南方,南方人認為是北方,這些省份的人感到很「難堪」,既不是南方也不是北方,我們屬於哪呢?    所以只有北方的人享受這樣的好處,南方哪些地方又不冷,就不靠暖氣,但不是南方也不是北方,他們就受苦了!
  • 我國「最尷尬」的省份:南方人說屬於北方,北方人認為屬於南方
    我國南北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在生活習慣上,北方人冷的是炕,南方人冷的是發抖,北方人買菜論袋、論車,南方人買菜論個、論粒,不同的環境也造就了南北方的個性差異,北方人豪爽灑脫,南方人婉約大方,在旅遊勝地上,南北也大不相同,北方人想感受南方的溫潤美景
  • 我國最尷尬的省份,北方人覺得屬於南方,南方人以為是北方
    由於中國的地理位置,南北的文化氣候有很大的差異,南方人喜歡一個一個買食物,而北方人喜歡一個一個買食物,冬天,北方人喜歡世世代代買食物,南方人溫文爾雅,北方人豪放自由。北方和南方的風景也不一樣,北方人都想看看南方的美景,南方人也想看北方的雪,在很多人眼裡,北方和南方是有明顯區別的,然而,在中國卻有這樣一個處於尷尬境地的省份,南方人認為它是北方的,北方人認為它是南方的,這是安徽省。
  • 中國委屈的省份,南方人認為它是北方的,北方人認為是南方的
    南北的顯著分界線是秦嶺淮河,這條線的北邊是北邊,南邊是南邊,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有州是可恥的,這個省正好在南北交匯處,秦嶺淮河從中間穿過,所以南方人認為這個州是北方,北方人認為這個州是南方。安徽省就位於這條秦嶺淮河線上,將安徽省一分之二,但很難確定這一地區是南方地區還是北方地區,實際上,自古以來,安徽省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省份,在古代人們對它並沒有具體的區別,在這裡它屬於南方或北方,當時的元,為了便於管理整個國家,設立了行省制度,安徽省被分為浙江省、河南省或江淮省,解放初期安徽省分為皖北、皖南行署區兩個省級行政區,那是南北分明的時代,但後來又合併了,
  • 中國「最無奈」的省份,南方人認為它是北方,北方人卻覺得是南方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的國家一步一步的在變強,一步一步的在發展,我們隨著國家的進步和發展中又發現和發展出許多新的景點了,旅遊了,高鐵了,今天小編你們來領略一下我們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希望各位能夠喜歡,如果有疑問歡迎大家來積極地評論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就是,中國「最無奈」的省份
  • 2020河北錄取分數大學排名:上海交大最亮眼,北航反超同濟大學?
    從全國一捲來看,河北省無疑是學霸最多的省份之一,學生數量眾多、省內名校匱乏、教育水平較高,造就了河北省考生的壓力和動力。對於河北這樣一個和北京如此近距離的北方省份來說,考生的選擇又會有何不同?今年的錄取分數大學排名,又有什麼值得關注的亮點?
  • 2020年中學生化學競賽決賽獲獎名單分析,衡水一中表現亮眼
    11月18日,2020年第34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獲獎名單已經正式出爐,本次共計124人獲得金牌,163人獲得銀牌,94人獲得銅牌。本文根據獲獎名單分析各省市及高中的化學競賽實力。一.四川化學競賽水平高下表展示了各省市在第34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中的獲獎情況。綜合得分的計算方式為金牌3分,銀牌2分,銅牌1分。可以看出河北的金牌獲獎人數最多而四川的綜合得分最高。湖南省在2020年的物理競賽中表現突出,湖南物理金牌獲獎人數遠超其它省份。
  • 我國位置「尷尬」省份,位於南北分界線上,是屬於南方還是北方
    我國是全球國土面積第三大國家,我國無論是東西經度還是南北緯度都很大,因為分為東部、西部、南方和北方幾個地區,學過地理的人都知道我國的南北界線以秦嶺、淮河為界,位於這一邊界以北地區,屬於我國北方,屬於這一地區,位於邊界以南地區,屬於我國南方。
  • 國內地理位置特殊省份,不知屬於南方還是北方,連當地人都不清楚
    說到南方和北方,大家是不是也和小編一樣有很多話想說呢?南方和北方似乎天生是相對的,不僅南方和北方的不同,在飲食、氣候和人文景觀、人們的性格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北方人豪爽灑脫,南方人內斂,但是,今天要介紹的是一個不知道屬於北方還是南方的特殊的國內省份。
  • 中國各省第一大姓:北方高度統一,南方各具特色,此姓天下第一
    中國各省第一大姓:北方高度統一,南方各具特色,此姓天下第一這麼多姓氏分布在全國各地,那麼,各省的第一大姓是什麼呢?你的姓氏在家鄉排在多少呢?今天我們分析南北方14個省份的姓氏排名情況,來看看各省第一大姓分別是什麼,以及各省排名靠前的姓氏都有哪些。「第一大姓」北方高度統一表中屬於北方的省份或省級行政單位有北京、山西、河北、山東、河南。
  • 2020河北錄取分數排名:上海交大最亮眼,北航反超同濟大學?
    對於河北這樣一個和北京如此近距離的北方省份來說,考生的選擇又會有何不同?今年的錄取分數大學排名,又有什麼值得關注的亮點?上海交大就是最亮眼的那一個,江蘇省理科投檔線距離清北僅2分,在河北省內也同樣表現出色,成為了除清華和北大之外唯一一個理科投檔線高於
  • 北方和南方,到底差在哪?
    從10強省看,1978-2020年北方從5個降至僅剩山東、河南2個。1978-2019年,我國10強省經濟份額從54.9%提升至61.3%。在改革開放初期,北方在我國10強省中佔據5席,其中東北佔兩席(遼寧、黑龍江)。之後,東南沿海省份迅速崛起,1984年浙江取代黑龍江進入前10。此後,北方的山東、遼寧、河南、河北長期位居前10。
  • 北方最具存在感的省會城市,不僅是交通樞紐,還是最早的都城
    最近2020經濟總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揭曉,一時間眾說紛紜。榜單中最為亮眼的就是長江沿線的諸多城市,深居西南的成都、重慶,中部的武漢,長江下遊的南京、蘇州、上海等等。而相比之下,偌大的北方僅剩北京一市之席。在南方城市的實力碾壓下,北方眾多城市顯得有些黯然失色。
  • 北方過冬PK南方過冬
    2020這魔幻的一年即將走進尾聲,冬至也已經過去,白天的時間越來越長,冬天似乎才剛剛來到。冷空氣才剛剛席捲全國,看看我們南北方如何過冬呢?北方北方過冬的樂趣是南方人體會不到的,除了漫天雪花飄飄之外,世界一片潔白,還有很多很好玩的活動。冬泳:這是南方人體會不到的樂趣,南方人看來,北方很冷,幹嘛不好好的在屋裡待著,還跑到冰冷的水裡去遊泳,這不是找罪受嘛!可是,冬泳是北方最喜歡的活動之一。
  • 鄭州的野望:北方第二城?
    南方,明星城市頻頻崛起,光彩奪目;北方,往昔工業重鎮紛紛褪色,不無失落。最直接的體現就在GDP數據上了,以下是17個GDP萬億俱樂部城市。全國17個GDP萬億俱樂部城市,只餘下北京、天津、青島、鄭州四城,大多數的城市都來自於南方的珠三角、長三角、和成渝城市群。還有就是人口吸引力。全國五年來人口淨增前十的城市,北方城市只有3個,前五名全部為南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