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南北方經濟差距持續拉大,南方與北方在各領域的對比也持續出現在各類輿論熱點之中,其中討論最為熱烈的當是南北方在人才吸引力方面的種種話題。伴隨著2020屆畢業生走出校門,2020屆校園招聘也成功落下帷幕,南北方在校招上的表現如何呢?且看梧桐果校招大數據為您帶來的解析(因港、澳、臺數據樣本較少,文中不做統計)。
廣東、江蘇領銜,南方校招需求大幅領先北方
如上圖所示,2020屆中國校園招聘需求量南方省份佔比為60.3%,北方省份佔比為39.7%,南方省份校招需求大幅領先於北方。在全國校招需求量排名前15的省份中,廣東、江蘇兩個南方省份分別以9.01%、8.23%的佔比位列全國第一、第二,山東位列第三。綜合來看,前15名中南方省份共佔9個席位,北方省份佔6個席位。
長期以來,我國南方經濟發展水平領先於北方,據統計2019年我國北方15省份GDP總和為34.92萬億元,南方16省GDP總和為63.61萬億元,南方GDP領先北方28.69億元,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經濟體量的巨大差距同樣會體現在對人才的吸附力上,以廣東、江蘇為例,這兩個省份作為中國GDP排名第一、第二的省份,經濟發達、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產業群集中,在新一輪的產業升級中表現亮眼,創造了各具地域特色的的千億、萬億產業集群,衍生出大量崗位,因此其人才缺口大,人才需求活躍。
主動性更強,南方企業宣講場次大幅領先於北方
從梧桐果統計的2020屆中國校園現場宣講會場次按企業所屬省份排名可以看出,廣東企業共在全國舉辦20948場宣講會,排名第1;北京企業共舉辦14484場,江蘇企業舉辦10312場,排名第2、3位。
值得注意的是,宣講會場次按企業所屬地排名前15名的省份中有10個為南方省份,北方僅北京、山東、陝西、河南、遼寧5省市上榜,但排名相對靠後。在全國人才爭奪上,南方企業已經走在了北方的前面。
在巨大的經濟體量優勢下,南方企業充滿發展活力人才需求旺盛,企業有更強的意願開展更多的宣講會來招聘人才;反觀北方,在近年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大環境下傳統經濟優勢減弱、新興產業尚未崛起,人才競爭力不足,因此表現在校園宣講會舉辦數量上,南方企業遠高於北方。
南方民營企業需求更為強勁,前十省份中包攬七席
通過上圖2020屆中國校園招聘民營企業需求量省份排名可見,浙江憑藉14.1%的佔比排名全國第一;上海佔比為13.48%,位居第二;此外,廣東、江蘇、山東民營企業招聘需求量也相對較高,分別為10.08%、9.93%和8.48%。綜合來看,共有7個南方省市上榜前10,相比之下北方僅3個省市上榜。
提起中國的民營經濟,人們最先想到的是浙江,當地民企已成為吸納就業的「蓄水池」。據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月21日,浙江省僅上市公司就有461家。伴隨著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科技的進步,浙江民營企業很好的抓住了歷史新機遇,在許多領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尤其是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異軍突起,引領了全國數字經濟潮流。除此之外,浙江經濟轉型升級在一些領域已取得重大進展,如新產業、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等方面,這是浙江對畢業生需求如此強勢的核心根本。
高薪養士,南方省份薪酬普遍高於北方
據梧桐果2020屆中國南、北方各省份高校畢業生薪酬排名顯示,南方省份薪酬比北方高約一到兩檔。南方省份第一檔(5省)薪酬區間在7500-9000之間,第二檔(7省)在6000-7000之間,第三檔(4省)在6000元以下;北方除北京薪酬突破9000元外,第一檔(3省)薪酬區間在6900-7300之間,第二檔(5省)在6000-6600之間,第三檔(6省)在6000元以下。
物質基礎是人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人才流動的基本動力因子。有調查研究表明,「收入高低」是促使人們跳槽和選擇工作地的首要原因,南方省份比北方普遍稍高的薪酬帶來的最直觀影響是畢業生選擇就業地時更青睞於南方。
南方省份畢業生人才吸引指數遙遙領先,北方省份包攬後10名
人才吸引指數=當地畢業生淨流入量/全國畢業生流動總量,人才吸引指數反映出一個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指數為正數表示該地人才淨流入,指數為負數表示該地人才淨流失。
從上圖梧桐果數據來看,廣東以10.27的人才吸引指數位列第一,成為2020屆高校畢業生淨流入量最多的省份;上海、浙江分別以9.04和7.95的人才吸引指數位列二、三位;前十名中南方省份共佔7名,後十名則全部由北方包攬。
經濟發展引發的「馬太效應」在人才吸引方面同樣應驗,經濟愈發達的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就越強,這使得經濟落後地區的人才大量流入到經濟發達的地區,最終出現「強者恆強」的局面。像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北京這些經濟發達地區,存在著「畢業不出省,省內擠滿人」的現象,這些省份的畢業生多數在畢業後就直接選擇留在經濟更加發達和工作機會更多的高校所在地進行就業,從而導致這些地區人才流出數量小。
2020屆校招已然落幕,南方省份在這一回合的人才爭奪中明顯略勝一籌,然而隨著2021屆秋招的啟幕,新一輪的人才爭奪也即將開啟,了解更多畢業生就業大數據,請持續關注梧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