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上熱搜。只不過這次不是因為「種田」,而是因為講英語。
近日,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在長沙舉辦,袁隆平獻上一段英文致辭。他表示自己正致力於研究超級雜交水稻,非常願意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
袁老已屆耄耋之年,吐字已有些不清脆,但仍心系蒼生,霎時讓人溼了眼眶。
89歲的袁隆平,早已功成名就,是什麼支撐他躬耕不輟?
早些年,袁隆平的夢想是「禾下乘涼」——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籽粒像花生那麼大……為此,他和團隊刻苦攻關,幾十年如一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水稻奇蹟」,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獲獎無數,榮譽滿身,袁隆平卻一直把鼓勵當鞭策,從未懈怠。近些年,袁老又有了新的夢想,那就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他曾算過這麼一筆帳,全世界現在有1.5億公頃水稻稻田,但是雜交水稻還不到10%,若有一半種上雜交稻,增產的糧食可以多養活4億到5億人。
於是我們看到,在試驗田裡,常有一個老人在撥弄稻穗。本該頤養天年,他卻依然奔忙在田野中,是因為他始終覺得「只有下田最快樂」,更因為他希望「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袁隆平(左二)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攝: 陸波岸
辛勤耕耘數十載,袁隆平不僅給世人留下了畝產「節節高」的雜交稻,更給我們留下了「夢想的種子」。
看到袁老的視頻,許多人很驚訝,大喊「我們都誤會他了!」其實何來誤會?了解袁老的人都知道,他不光是水稻專家,更是一個不斷學習,永遠不知疲倦的人。
我們為之點讚,更應從他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種下自己「夢想的種子」,並為之不懈奮鬥,終有一天我們也能像袁老一樣「禾下乘涼」,然後「喜看稻菽千重浪」。
來源:長安觀察
撰文:何若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