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雅思逐步恢復線下考試,很多考生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拿下」理想的雅思成績,都不禁發問:「到底需要多長時間備考雅思?怎麼才能科學規劃呢?」。
「 雅思考試的相關研究表明:大約需要300個小時的連續性學習(平均每周至少18個小時)才能將學生的平均分數段從5.5分提高到6.0分。而多於300個小時的連續性學習可能將學生的分數段從6.0提高到6.5或者從6.5提高到7.0。」
需要注意!上述時間要求都是就平均水平而言,但學習和備考方法卻有高效和低效之分,有些人需要相對較少的時間就可以提高成績,而另一些人則需要更多時間。因此在制定個人備考計劃時,大家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調整。
那麼,應該如何科學備考雅思呢?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正確分析問題。所以,首先應該詳細了解雅思考試,無論對於小白烤鴨還是學霸鴨來說這一點同等重要。在開始備考前,值得花一段時間真正了解這門考試到底要求什麼、自己目前的水平距離目標水平差距是多少。在備考中,也應當經常檢測自己的水平與目標的差距。
而無論你現在處在哪種水平,採用哪種學習方式,都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1. 有願景、有合理目標
總體來說,在自我驅動的目標下學習英語效果更顯著。當童鞋們把雅思考試當作一種自我鑑證,這種積極主動的想法可以幫助大家取得更大提升。許多雅思高分考生都認為通過考試是次要的,更遠大的目標是深化自己對於語言和文化的理解。
根據自己當前的水平,也應當有階段性的「小目標」,比如在x個月背完單詞,實現目標可以帶來信心和滿足感,為持續學習提供正向激勵。可以輔助一定的檢測手段來落實學習效果。
2. 強化英語輸出技能
中國雅思考生的口語和寫作能力與全球平均水平仍存在差距。這意著大部分考生需要重點改進「說」和「寫」的學習方式。很多人一直習慣於使用課本中背熟的、只適用特定語境的詞語和表達,而不能創造性的運用,這是口語和寫作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礙。
輸出技能離不開高質量的輸入,可以精讀或者背誦優秀的閱讀材料,將這些文章中的詞彙、語法、句式等融會貫通於心,逐漸變成自己的語言素材,最終靈活運用在寫作或者口語中,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也必須通過各種方式訓練自己闡述觀點和與人雙向交流的能力,適應用英語思考和反應,才能在考場上應付自如。
3. 行動
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打開你的單詞/閱讀/聽力/口語App,或者拿起書本紙筆開始練習,就現在。
1. 迷信應試技巧和考前突擊,忽略語言基礎
雅思考試的本意是讓大家真正地提升英語溝通能力,並且能夠在國外的生活學習中自如地交流,所以大家在準備時也應該謹記這一點,夯實基礎,循序漸進,把鍛鍊真實的英語能力放在第一位,而不要過度所謂的高分捷徑。很多考生過度專注在應試技巧上卻適得其反,陷入不斷備考卻始終不能取得理想成績的怪圈,反而很多語言功底紮實的高分考生並不會頻繁參加考試。
2. 過度追求「標準」
很多英語學習者和雅思考生陷入了對於「高標準「的盲目追求,把大量時間花在了模仿口音、加快、背誦長篇大論的模板上面。其實這完全偏離了雅思的本意和測評標準,雅思考試的最終目的是檢驗大家溝通和表達的真實能力,完全不必迷信口音、語速,作為一項全球認可的語言考試,雅思包容各種口音,只要表意清晰即可。
雅思考試並不只是入學的一道門檻,其實是在檢驗你的能力是否能應對國外的學習和生活。不論申請什麼學校,出國留學首先要提升的是語言思維和語言能力,為以後學習過程打下基礎。
學習英語的過程有多個不同的階段,而雅思考試僅僅是通向其中的一步。要解決這個過程中的種種難題,靈活性和堅持是兩項必要的素質,踏踏實實地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最可靠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