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因絮果,花開花落終有時。可是,那種叫月季的花卻忘了歸期,它四季花開不斷。
北宋有位叫宋祁的尚書,著了一本《益都方物略記》。
在這本書中,月季是這樣的:「此花即東方所謂四季花者,翠蔓紅花,屬少霜雪,此花得終歲,十二月輒一開。」
怪不得花名叫月季,原來它每個月都開花,四時花開不斷,這應該是關於月季的最早記載。
明代的植物學家王象晉在他的《群芳譜》裡說,月季花也被稱為長春花、月月紅和鬥雪紅。
原來月季花還有這麼多好聽的名字。
月季的栽培歷史悠久,和我一起讀古詩,來欣賞詩人筆下那些搖曳在舊時光裡的月季花。
01
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一尖已剝胭脂筆,四破猶包翡翠茸。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鬥雪霜中。折來喜作新年看,忘卻今晨是季冬。——宋.楊萬裡《臘前月季》
感悟:寒冬臘月,滴水成冰,竟然還有嬌豔的月季花凌寒開放,怎不讓詩人眼前一亮,心生歡喜。
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多麼生機勃勃,富有青春的活力。
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鬥雪霜中。香欺桃李,勇鬥霜雪,風姿颯爽,不屈不撓。
花開有期,月季好像忘了歸期,它四時常開不斷,只願好花常開,好景常在。
楊萬裡的這首《臘前月季》,被傳為是詠月季的佳作之一。
楊萬裡是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後世學者尊其為「誠齋先生」。
他的詩詞風格清新自然,淺顯易懂,富有幽默情趣,被後人譽為「誠齋體」。
他一生憂國憂民,是那個時代傑出的政治家。
「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這句尤為世人所稱道,因為它也是詩人樂觀豁達和敢於抗爭的高貴品質的寫照。
02
誰言造物無偏處,獨遣春光住此中。葉裡深藏雲外碧,枝頭常借日邊紅。曾陪桃李開時雨,仍伴梧桐落後風。費盡主人歌與酒,不教閒卻賣花翁。——宋.徐積《長春花.其一》
感悟:原來造物主也有偏心啊,唯獨讓月季花四時常春,他不但贈與它「雲外碧,日邊紅」的美麗色彩,還賦予它「不染纖塵,超凡脫俗」的高貴品質。
曾陪桃李開時雨,仍伴梧桐落後風。月季花的花期可真長,從春天開到老秋,秋風瑟瑟,梧桐都落盡了,月季依舊盛開。
花開有你,風裡有你,雨裡有你,此後歲月都是你。
徐積以孝廉卓行天下。三歲喪父,讀孝經便淚落不止,為避父諱,終生不用石器,行路是與石則必繞之,被時人稱之為「石邊孝」。
03
一番花信一番新,半屬東風半屬塵。惟有此花開不厭,一年長佔四時春。——明.張新《月季花》
感悟:月季一到開花時節就有一次花朵更新,
新開的花朵伴著春風,凋謝的落花零落為泥。
月季花百開不厭,花開花落四季長春。
惟有此花開不厭,一年長佔四時春。這是不是就是人們常說的歲月裡的堅守呢?
月季祇應天上物,四時榮謝色常同。可憐搖落西風裡,又放寒枝數點紅。——宋.張耒《月季花》
感悟:此花只應天上有,落入凡塵亦不同。
花開花謝從不間斷,它佔盡了四時風光。
縱使凋零在西風裡,枝頭仍有蓓蕾迎著寒風中綻放。
張耒是蘇軾的門下,是「蘇門四學士」之一。
他平生仕途坎坷,屢遭不幸,可他從未忘懷操寫詩文。
可憐搖落西風裡,又放寒枝數點紅。
一任風吹雨打,仍勝似閒庭散步。
詩人稱頌的是花,亦是人。
蘇軾喜歡月季,曾贊其曰:「花落花開無間斷,春來春去不相關。牡丹最貴惟春晚,芍藥雖繁只夏初。唯有此花開不厭,一年長佔四時春。」
曹雪芹也極其喜歡月季,並把它寫進了《紅樓夢》,大觀園裡隨處可見月季的身影,在元春賜給老祖宗的服飾上,在怡紅院的籬笆牆上,在小丫頭們的鬥草遊戲裡。
薔薇顏色,玫瑰態度,寶相精神。這是月季的境界,也是詩人對月季品質的最高禮讚。
本文劉玲子candy原創,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立即刪除,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