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信訪局幹部馮玉是自治區第二批駐村工作隊隊員。2016年11月,她把4歲的女兒託付給婆婆後就收拾行囊,作為首批3000名南疆學前雙語支教幹部之一來到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克孜勒鎮喀拉薩村。此時,離她結束駐村工作僅僅過去了八個月。
「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捨不得村子,還有這些孩子,也許這就是緣分……」馮玉笑著說。
馮玉和孩子們在一起。
《最後一公裡》(ID:MqMsMx)記者段清宇 通訊員劉廣卿報導
01「忘在幼兒園的孩子」
第一天看到活潑可愛的孩子們,馮玉就打心眼兒裡喜歡他們。為讓孩子們能快點接納自己,她每天提前一小時等在校門前,讓上學的孩子們第一眼就能看見她。
「支教第一天我有點懵。這些新入學的孩子們顯然對學校生活『水土不服』。因為年齡太小、沒有離開過父母等原因,教室裡幾乎沒有一分鐘是安靜的。哭喊聲、吵鬧聲不絕於耳,還有不少孩子尿了褲子……」馮玉哭笑不得地說,「情況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雖說我也是一名母親,但面對一群不滿4歲的孩子,我頓時變得慌亂、不知所措起來。」
對馮玉來說,面臨的問題還遠遠不止這些,無法與孩子們很好地交流溝通才是最大的困難。她只能對著孩子們一邊比劃一邊不停重複,好在孩子們非常聰明,經過短時間的磨合期就能與馮玉流暢地交流了。
給孩子們上課。
為培養孩子們講究衛生的好習慣,馮玉買回來兩個水壺,每天早晨從自治區信訪局駐村工作隊宿舍燒好熱水後提到班裡,兌好水溫並按照「六步洗手法」逐個教孩子們洗手。感到新奇的孩子們一步步跟著馮玉做,逐漸養成了習慣。一天天下來,孩子們的手越來越乾淨,而馮玉的雙手卻開始變得粗糙,被風吹出了裂口,但她毫不在意。
有一次,她剛要開始給孩子們上課,突然發現門口站著一個拎著水壺的中年婦女。馮玉以為是走錯了班級,中年婦女卻滿臉歉意地說:「馮老師,我是熱依拉·夏克爾的媽媽。不好意思啊,我早晨有些忙,忘記給孩子洗手了……」熱依拉的媽媽認認真真給孩子洗了手後才離開。看著她的背影,馮玉覺得,沒有什麼時候比那一刻更有成就感了。
有這樣細心的媽媽,自然也有粗心的媽媽。馮玉經常會遇到有家長粗心忘記接孩子,通常此時她會將最後留下的幾個孩子帶回宿舍,先給孩子們做些好吃的,再陪他們講故事、做遊戲。
02「她是值得信賴和託付的人」
阿卜力米提·阿卜啦的爺爺一開始有點擔心,怕城市裡來的老師們照顧不好自己的孫子,但一件事讓他改變了對支教老師的態度。
那是開學後的第三天,阿卜力米提的爺爺把孫子送到教室後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在窗外觀察了半個小時。
彼時,孩子們都是剛剛被父母送到教室,不少小傢伙正鬧著小脾氣不依不饒地要媽媽,教室裡亂作一團。可教師們並不忙亂,只見馮玉有條不紊地一邊抱起正在哭鬧的阿卜力米提,就像他的母親最常做的那樣,邊拍哄邊親吻他的臉頰。馮玉還將另一個小姑娘攬進了自己懷裡,說笑著逗她。漸漸地,孩子們平靜了下來,開始跟著老師認真上課了。
在窗外的阿卜力米提的爺爺看到這一幕,不由得讚許地點了點頭。「孩子交給這些支教老師,他們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我們的孩子,我放心。」阿卜力米提的爺爺說。
深夜在燈下備課。
熟悉了情況後,馮玉發現班裡的西任古麗·圖爾貢是一個孤僻的孩子,每天都一個人安靜地坐在座位上不哭不鬧。
馮玉開始主動跟她說話,有意更多地安排她與小朋友做互動遊戲,哪怕她開口說一個字,馮玉也會摸摸她的頭以示鼓勵。就這樣堅持了一個月,一天放學時,西任古麗鼓起勇氣走到馮玉面前,清晰地用國語對馮玉大聲說:「老師,再見!」
「聽到這聲告別,我當時激動極了!這意味著孩子接納了我,也意味著孩子心靈的窗戶終於打開了,她終於戰勝了自己。現在的西任古麗·圖爾貢已經是一個開朗的孩子了。」馮玉笑著說。
每每發現孩子們有一點點成長和進步,馮玉都會高興地抱起他們親幾口,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猶如自己栽的樹上結了果!」。
隨著時間的推移,馮玉逐漸與孩子們有了默契。就連中午哄孩子午睡這個讓所有教師都頭疼的問題,馮玉也有妙招來解決。摸摸阿卜杜拉·艾尼的頭、拉拉買日比耶·買買提的小手、拍一拍排孜麗葉·艾力的肩、對最淘氣的阿米熱·阿不來提說幾句悄悄話……馮玉清楚地記得每個孩子的小脾氣、小習慣和小愛好。
馮玉和孩子們過六一。
03「她是我心裡最優秀的老師」
有人認為,幼兒教師的任務就是把孩子哄好、餵飽,直到家長下午把孩子接走。但馮玉卻說:「幼兒教師是孩子人生的啟蒙老師,對孩子一生影響很大。我們必須用心工作、用情關愛,才能無愧於這個神聖的職業。」
她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每天下課後,她都會花大量時間在網上查資料、做教案,把教學內容做成生動的課件。為提高孩子認知,她每周都會騰出時間到阿克蘇市採購不同教具,在她居住的房間裡擺滿了各種教學用品。她還把教室布置得溫馨舒適、愛意滿滿……
讓馮玉驕傲的是,孩子們很爭氣。在完成規定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馮玉給孩子們開了「小灶」——音樂課,孩子們很喜歡。現在她班裡的大部分孩子都能用國語唱《世上只有媽媽好》《三條魚》《打電話》《兩隻老虎》《小兔子乖乖》等兒歌,能用國語與人進行簡單交流。
帶孩子們觀察小魚。
雖然每個孩子性格各異,在學習能力方面也不盡相同,但馮玉發現了每個孩子身上不同的閃光點。伊米然·圖尼亞孜踢球傳球很有天賦、熱依拉·吐迪的畫畫得有模有樣、娜孜古麗學唱能力較強,兒歌教一遍就會……說起孩子們,馮玉如數家珍。
「南疆實行免費雙語學前教育,連午餐也由國家買單,這是黨中央對新疆特別是南疆各族群眾的關心關懷。」在課餘和雙休日的家訪中,馮玉總是一遍遍地對家長宣講黨的惠民政策。她還建立了學生家長微信群,每天在群裡發送自治區九項惠民政策的各項消息和孩子學習生活照片,在學生家長中傳遞正能量。
馮玉的微信名叫做「大樹小樹」。她說,這個名字會一直用下去,她要一直做孩子們的大樹,為孩子們遮風擋雨,助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