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祭祀不慎,引燃泡沫壓塊...臨近冬至,上墳祭祖需注意防火!

2020-12-22 澎湃新聞

村民祭祀不慎,引燃泡沫壓塊...臨近冬至,上墳祭祖需注意防火!

2020-12-20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17日11時30分左右

池州市青陽縣的

一家廢棄泡沫加工廠房外

露天堆積的大量泡沫壓塊突然起火

接警後轄區消防部門

迅速趕往現場進行處置

經過緊張撲救,明火被撲滅

無人員傷亡

救援現場

消防員到達現場後看到,一片露天堆放的泡沫壓塊正在猛烈燃燒,濃煙滾滾。

消防員迅速出三支水槍對明火進行控制,並噴射泡沫對火焰進行覆蓋。

很快明火被撲滅。隨後,消防員使用火鉤,將泡沫壓板翻開,對殘火進行撲滅,確保不再發生復燃。

據現場監控顯示,

起火原因是附近村民在祭祀時,

燃放煙花爆竹的火星飛濺到泡沫上,

引燃了大量泡沫壓塊。

現場監控

祭祖本是緬懷親人、寄託哀思

展現親情的好事

但是一旦失火引起火災

不僅會給他人帶來經濟財產損失

甚至會威脅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火災案例

●2020年3月17日,山西

榆社縣社城鎮焦紅寺村附近山坡發生

森林火災,初步估算過火面積達2000餘公頃。經初步調查,系村民楊某斌為嶽父修建墓穴,按照農村鄉俗燒香祭拜,燃放炮竹時引燃周邊荒草,引發森林火災。楊某斌已涉嫌失火罪,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2020年3月,安徽阜陽一女子上墳放炮引發火災,濃煙滾滾,女子不知沙土掩埋滅火法,引燃旁邊的倉庫,損失慘重!

消防部門提醒大家

冬季天乾物燥

一丁點兒火星

就可能引發熊熊烈火!

這段時間

恰好是冬至祭祀高峰

上墳掃墓時火災誘發因素極多

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

一起來看下防火妙招吧~

燃放煙花爆竹 做到「三不一等」

1、不在禁放區燃放

燃放煙花爆竹,首先要留意當地市政部門的通知,在禁放區,不可以燃放煙花爆竹。其次,不要在不具備安全條件的場所燃放,如棚戶區、樓梯口、小弄堂、加油站、變電站、高壓線、文物古建築場所和草場山林附近等。

2、不讓兒童單獨燃放

煙花爆竹危險性高,小孩必須在成人的指導下按照產品說明燃放。

3、不用煙花爆竹惡作劇

煙花爆竹不得向人群、車輛、雜物堆等拋擲,防止煙花爆竹傷人或引起火災,燃放時要遠離可燃物。

4、等熄滅冷卻後才可離開

煙花爆竹放完後,有陰燃的可能,要等煙花爆竹徹底熄滅或踩滅後才可離開,防止死灰復燃。

安全祭祀七要點

1、倡導綠色祭祀,可選擇鮮花祭奠、網上祭奠、家庭追思等現代方式寄託哀思、祭奠先人。

2、如需燒紙,應選擇避風處,在事先圈定好的阻燃圍欄、挖好的深坑或自帶的焚燒桶、金屬容器盛裝。

3、在山上祭掃時,嚴禁動用明火、吸菸、燒香燭、燒紙錢、燃放鞭炮,防止山火。

4、不要在小區內草坪上、燃氣管道旁、高壓電線、汽車旁、化糞池邊、蘆葦草垛及工地、工棚附近焚燒香紙,燃放爆竹,防止因燃氣洩漏或引燃沼氣而發生爆炸。

5、祭掃如需點燭、燒紙、點香、燃放鞭炮,請清理周圍可燃物,並進行現場守護,待火完全熄滅方可離開,防止灰燼復燃或飛火引發火災。

6、大風天請避免點燭、燃香、燒紙和燃放爆竹。

7、在駕車外出祭祀時,不要將車輛停放在道路兩旁佔用消防車道,應該將車輛停放在指定停車位上,以免發生火災後影響消防車救援。

萬一遇到火災,怎麼辦?

一旦發現火情應盡力保持冷靜,要判明火勢大小和火苗燃燒方向,如有條件應當使用沾溼的毛巾遮住口鼻,最好把衣服浸溼,逆風逃生,切勿順風而逃,同時請及時撥打119報警。

消防安全不是兒戲

請大家一定注意防火

確保安全!

(供稿:池州市消防救援支隊)

原標題:《村民祭祀不慎,引燃泡沫壓塊...臨近冬至,上墳祭祖需注意防火!》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村民祭祀不慎,引燃泡沫壓塊……臨近冬至,上墳祭祖需注意防火!
    12月17日11時30分左右 池州市青陽縣的 一家廢棄泡沫加工廠房外 露天堆積的大量泡沫壓塊突然起火 接警後轄區消防部門 迅速趕往現場進行處置
  • 祭祖的注意!遂寧已有人上墳引發山火被處罰了
    隨著農曆鼠年春節臨近,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焚香、燒紙、鳴鞭、點燭等傳統習俗來表達對祖先「思時之敬」。但祭祖也需文明進行,因不文明祭祀而引發山火,不但會給周圍人生命財產帶來嚴重威脅,更會讓自己承擔法律責任。近日,大英縣卓筒井鎮村民代某某就因祭祀祖先引發山火被行政處罰。
  • 【安全提醒】冬至祭掃知多少?文明祭祀,勿忘防火安全
    祭祖本是緬懷親人、寄託哀思   展現親情的好事   但是一旦失火引起火災   不僅會給他人帶來經濟財產損失   甚至會威脅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經初步調查,系村民楊某斌為嶽父修建墓穴,按照農村鄉俗燒香祭拜,燃放炮竹時引燃周邊荒草,引發森林火災。楊某斌已涉嫌失火罪,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2020年3月,安徽阜陽一女子上墳放炮引發火災,濃煙滾滾,女子不知沙土掩埋滅火法,引燃旁邊的倉庫,損失慘重!
  • 屯溪區:冬至祭祖移風易俗 倡導鮮花文明祭祀
    「主動摒棄不文明祭祀行為,大力倡導鮮花祭祀、網上祭祀等文明祭祀新風……」在黃山市屯溪區陽湖鎮紫阜村,鎮裡的森林防火宣傳車上正在播放著《遵守禁燒規定 爭做文明公民》致廣大市民的一封信。
  • 2018冬至哪些地方有上墳祭祖的習俗 冬至掃墓需要注意什麼
    2018年的冬至就要來了,在安徽、浙江等地,冬至前後會組織家人一起上墳掃墓;冬至日祭祀祖先也是全國比較普遍的一個習俗,又稱冬祭,儀式非常隆重。那麼,冬至日上墳祭祖掃墓需要注意什麼?哪些地方有冬至上墳祭祖的習俗?
  • 冬至祭祀 勿忘防火安全
    冬至是廣大人民群眾祭奠逝者,寄託哀思,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然而,燒紙、焚香、點燭等祭祀行為極易引發火災事故。對此,縣民政局提醒廣大市民,冬至文明祭祖,防火安全莫忽視。  下周一就是冬至,按照風俗,12月19日至21日我縣會迎來祭祀高峰。  「我預約了12月20日去排門山公墓祭掃。」
  • 江西西山萬壽陵園:冬至為什麼要上墳祭祖
    在冬至,也是有著一個習俗就是上墳和祭祖的,這些到底是從哪裡的時候開始進行的呢?而大家也是了解過,冬至,也就是冬至比過年還要大,為何在冬至裡會有上墳的習俗的,一起來看看冬至為什麼要上墳祭祖吧。
  • 冬至上墳祭祖的由來是什麼 冬至掃墓的講究與禁忌
    冬至上墳祭祖的由來是什麼  據《周禮春官·神仕》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看來,從周代起就有冬至祭祀活動。漢代的《四民月令》記載,冬至之日要用黍糕做供品,祭祀神靈和祖宗,大家一起進酒餚,還要向師長和老人祝福,習俗與大年初一相同。
  • 冬至祭祀習俗:祭天與祭祖
    因此,古人特別重視以祭祀活動來娛神祭天,祈求上蒼與神靈的保佑。從宗教的角度看,冬至祭祀其實就是古人娛神祭天的一個盛大的宗教節日。冬至節的祭祀,重要的內容就是祭天祭神。冬至之日,歷代王朝都要行「賀冬」之儀,舉行隆重盛大的祭天祭神大典。祭祀活動場面宏大,一般都是在郊外舉行,因此又被稱為「郊祭」。
  • 再過兩天就是冬至了,你們那有冬至上墳祭祖的習俗嗎?
    再過兩天就要到冬至了。在中國二十四節氣中,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非常重要的4個節氣。不僅僅是體現在節氣本身,更是因為他們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特別的寓意。比如說馬上到來的冬至,就是古時候很多人祭祀祖先的一個重要節日。至今這樣的祭祀習俗在一些地方仍然流傳。
  • 冬至將至|文明祭祀 注意防火安全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冬農曆十一月初七至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2020年的冬至則在明天12月21日。
  • 古代的祭祖可以「上墳」,也可以「不上墳」
    又是一年清明節,又有一些媒體圍繞著「是該回家上墳還是外出旅行」,吵起來了。有人說,中國人以孝為天,清明節祭祖掃墓是自古以來的傳統,不回家上墳而跑出去旅遊,既不尊重傳統也不孝敬祖先,根本就是大逆不道。2.中國人自古就上墳嗎?上墳,是一種祭祀祖先的禮儀活動。既然是祭祀活動,理論上就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事實上,古代的祭祖可以「上墳」,也可以「不上墳」。不上墳的祭祀稱為「廟祭」或「家祭」,就是在遠離墳墓的祖廟和家裡進行;上墳的祭祀稱為「墓祭」,就是親自跑到墳墓所在的位置進行祭祀。
  • 「平安·冬至」文明祭祖,注意森林防火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祭祀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人們都會以各種方式祭奠已故親人,表達懷念之情。但同時冬至時節也是森林防火的緊要時期,不文明的祭祀方式極易引發森林火災。
  • 庚子年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祭祖祭祀方法簡述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祭祀祖宗、延續香火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清明節、中元節、冬至時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三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祭祖是改運的最快途徑每當祭祀的時候,我們就要到祖墳前燒紙,給逝去的親人送錢,這是中國的習俗,是孝順子女悼念親人的方法。但有一點,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給親人上墳燒紙錢,以孝舉來寄託哀思的同時,自己的運氣也會改變!
  • 2018年冬至為什麼要上墳祭祖?冬至掃墓由來是什麼?
    2018年的冬至就要來了,在安徽、浙江等地,冬至前後會組織家人一起上墳掃墓;冬至日祭祀祖先也是全國比較普遍的一個習俗,又稱冬祭,儀式非常隆重。冬至為什麼要上墳掃墓?據說,在唐代和宋代的時候,冬至就是一個祭天祭祀祖的一個日子。
  • 中元節|祭祀「防火」不可缺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七月十五,燒紙祭祖,看好火爐。近日,湖北省武穴市一酒店附近,圍牆邊雜草起火。這次起火原因可不是菸頭,而是,中元節期間附近居民燒紙祭祖,不慎引燃周邊雜草引發火災。中元節屬於中華民族傳統祭祖大節,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天,老百姓會前往祖先墓地焚香,燒紙進行祭祀,以表示對逝去先人的懷念。中元節風俗。按照習俗,中元節有「前三後四」的說法,即節前3天到後4天,都是燒紙祭拜的日子,時間跨度長達一周,火患隱患也尤為突出。
  • 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清明上墳祭祖的禁忌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清明上墳祭祖的禁忌 最近,隨著清明節的臨近,各種各樣的掃墓物品銷售得十分火熱.那麼,清明掃墓有什麼講究呢?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1、忌穿大紅大紫 為尊重亡者,掃墓應莊重著裝.通常來說,掃墓時要著深色衣服,最好不要穿得     原標題: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清明上墳祭祖的禁忌     最近,隨著清明節的臨近,各種各樣的掃墓物品銷售得十分火熱.那麼,清明掃墓有什麼講究呢?
  • 冬至掃墓 防火安全不容忽視
    冬至快到了,上墳掃墓的人多了起來。同時冬季天乾物燥,又是火災高發的季節。掃墓期間,注意用火安全、提倡文明祭掃,就格外重要。下周就是冬至節氣,為避開掃墓高峰,一些市民提前進入山區林地掃墓。市民:「不點,這個不能,要對森林防火(負責)。要燒紙這些始終不安全,你看這些樹全燒著了,一片林就沒有了,所以大家現在都文明祭祀,用鮮花代替,對先人的寄託和思念。」在進山入口處,廣播中反覆播放著防火要求,牆壁上粘貼著禁菸禁火通告。護林員南順明說,進入冬季森林防火期以來,他和其他幾名護林員都全天駐守在這裡,嚴防山火。
  • 冬至明明是祭祀祖先的節日,為什麼有人喊冬至快樂還要吃餃子?
    大家都知道冬至是二十四節季之一,這一天,晝夜分明,白天黑夜一樣長,從這天開始,白天開始漸漸長起來,直至夏至; 夏至起,白天漸漸短走來。這也是長起冬至,短起夏至之說的來歷。冬至前後,是我國最寒冷的時段,黃河以北地區,為了防止耳朵被凍傷,大都有在冬至這天吃餃子的習俗。
  • 安徽商報第e時間:村民上墳祭祖引發森林大火 民警與消防員聯合撲救...
    10月30日中午,天長市汊澗鎮一位村民上墳祭祖焚燒冥幣時,差點兒釀成一場大禍。  10月30日11時31分,天長市公安局汊澗派出所接到110的指令:汊澗鎮釜山社區小岱山發生火災,請立即前往處置。火情就是命令、滅火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