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對藝術有很多誤解,認為已經成書的或者被普遍認同的都是對的。寧可相信這些而不去用自己敏銳的思維和明確的判斷力去自己做一個評斷,從而得出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正確結論。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得不佩服我們的先人們所創造出的一種文字題材好像叫成語吧?記得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人要去買一雙鞋。就按照自己的腳量了一個尺寸,然後就去集市上買鞋了。結果到了地方發現忘記帶了尺寸了,就要回家去取。人家說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哪?他的回答大概是寧可相信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腳吧!我小時候只是感覺很好笑罷了。到來今天我感覺這情況竟然真的存在,那麼我還是可以繼續笑吧!這個成語好像叫鄭人買履。
國畫山水畫裡面有一種山或者石頭的組成部分叫隼。什麼是隼,名詞上解釋是一種能捕捉小鳥雀的鷹。而更為確切的說法是指著鳥的喙向上的直達腦頂這一突出部分。在國畫山水畫中很多的石頭和山都有突出部分,這就是山水畫中的隼。
在這個圖例中筆法是應用的披麻手法。那麼隼怎麼畫哪?很多人都在教授繪畫課程,但卻沒有一個人講過這個為什麼這樣畫,怎麼得出來的。既然隼的意義指的是突出,那麼我們就研究一下怎麼才能讓這一部分突出出來,是怎麼來的。傳統的國畫山水畫的構成絕大部分都是從一個形上面,進行提取或者變化得來的。這個隼自然也不例外。首先這個圖向左走向,如果去除突出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分的層次很明確的大石頭可以從左到右分四或者五等份。這個圖形不是太有特點,而且是左右走向的。相對距離與觀者顯得遠,缺少聯繫和視覺的衝擊力。那麼我們要把它引向觀者方向,拉近距離,造成視覺的衝擊力。那麼加隼是一種好的選擇,怎麼是個問題。那麼熟悉我們就把這原來沒有隼的圖進行分解,按照三分之一對三分之二就可以。把圖分開後開始加,怎麼加?
這樣左取左面一側的線條和形,然後向下方擺放,而右取右面一側的線條和形向左斜下擺放。至於大小比例按照原圖均分的比例進行就可以。那麼這個隼就出現了,終結一下,隼是擠出來的。形式有左右各自方向的線條和外形合成的,方向是對著觀者方向的。就這個來說,再一次證明,國畫山水畫的絕大部分組成都是從根本的形提取或者變化得來的。國畫山水畫有一個特點就是和諧統一性,但構成卻是巧妙的。古人對藝術的表現方式方法更為巧妙和直接,很多人認為繪畫就是繪畫。其實繪畫是一種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對待世界的看法和解決方法。我們的先人們一直在潛心研究和不斷進步,從未排斥和武斷對待別的外來形式。說事實擺道理是可取的,假的謙虛是沒有必要的。我們不是在為自己歌功頌德,是在為藝術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