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在通訊技術的便利,很多人的聯繫都是通過手機社交,老師與家長之間也是,他們之間會建立一個班級群,方便彼此之間的溝通,然而由於某些人對於家長群概念的模糊導致他們對其運用呈現"偏離"的狀態。
近日,有網友在某社交平臺上對自己孩子所在班級群發生的一件事情進行了吐槽。
事情是這樣的:這位寶媽的孩子剛上幼兒園,一次活動後,老師就建立了一個班級群,方便大家彼此了解。
剛開始,大家都含蓄地發著簡短的問候語,突然群裡出現了一位"戲精寶媽",對於別人的問候,她回答的是一串英文,很多家長看到後就以"表情"回復,但這並沒有阻止她繼續"演講",她在接下來發了一長串的類似英文自我介紹的信息上去。
有了這個開頭,不少家長也開始"跟隨"她,用起了英文對話,有些還用泰文或日語,這讓沒有發言的家長產生了一個懷疑——自己是讓孩子上的是公立幼兒園吧,不是國際學校?
看著群裡越來越熱鬧,惹來了其他家長的不滿,一位寶爸直接用中文回懟到:"都是中國人說什麼外語,誰還不會幾句英語,有什麼好顯擺的!"
寶爸這話一出,群裡頓時安靜了,接下來的畫風就變得比較正常了。
網友們在看到這個分享後,紛紛表示認同這個寶爸的做法,並認為那個"戲精媽媽"的行為是"高級中透著滿滿的尷尬呀!"
還有人提出:現在好多爸媽都喜歡在群裡出風頭,炫耀自己或孩子的出色,使得家長群完全變質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1、 家長想讓老師多關注自己的孩子
一個班級群最少也有二、三十人,而老師就那麼幾個,通常精力有限,不可能將所有的孩子都關注到。
所以這時候很多家長就想要"另闢蹊徑",通過家長群展示自己的出色才能,給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讓老師能夠在眾多孩子中關注到自己的孩子。
2、 想要獲得老師和其他家長的尊重
孩子們的世界是單純的,但家長就不一樣了,很多家長自身帶有很強的功利心和虛榮心,他們想通過在群裡表現自己來獲得別人的尊重,進而影響到孩子們之間的相處。
其實,家長們的這種方式如果沒有運用好,選擇的時機不對或用力過猛等,不僅不會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目的,還會給老師和其他家長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還會影響孩子的校園生活。所以家長們在群裡還是要謹慎發言。
父母在家長群裡發言要注意什麼?
1、 不跟風奉承,尊重老師
很多家長在看到群裡的老師發言之後,總會在隨後發表自己的誇獎,拍起老師的各種馬屁,認為這樣的做法會給老師留下一個好的印象,讓老師能夠多關注到自己的孩子。
但其實,這種做法是適得其反的,老師可能會因為你的這些誇獎而陷入尷尬的境地,造成一些家長的誤解等。其實家長真正要做的是尊重老師,以平常的態度對待即可。
2、 禮貌回復通知,理解老師
家長群最主要的目的是方便老師通知家長進行一些配合,當得到通知時,不少家長都會選擇禮貌簡短的回覆,讓老師知道家長們對通知內容已經掌握。
但有些家長就比較不同,他們回個通知都會使用大量的話語,以顯示自己的不同;或者有些看到之後乾脆不回或提出質疑,這都會讓老師無比頭痛!
結語
家長和老師之間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培育出好孩子,而家長群是他們達到這個目的的一個很好的"工具",是兩者之間方便、快捷聯繫的橋梁,它有它正確的用途,家長們不要亂用了,這可能會對孩子的學習造成影響。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