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LR 2021傑出論文獎公布,DeepMind是最大贏家

2021-12-17 機器學習算法與Python學習




(給機器學習算法與Python學習加星標,提升AI技能)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ICLR 2021傑出論文獎出爐!今年共有2997篇投稿,接收860篇,最後共有8篇獲得傑出論文獎。這8篇論文中,谷歌成最大贏家,共有4篇論文獲獎(包括DeepMind、谷歌大腦在內)。除此之外,AWS、Facebook等機構,以及CMU、南洋理工等高校也紛紛上榜。

一起來看看都是哪些論文。

共有8篇論文上榜

1、Beyond Fully-Connected Layers with Quaternions: Parameterization of Hypercomplex Multiplications with 1/n Parameters

來自AWS、Google、南洋理工大學。

這篇論文提出了一種基於四元數的全連接層(Fully-Connected Layers with Quaternions),用四元數的哈密頓乘積(Hamilton products),替代了全連接層中的實值矩陣乘法,節省了1/4的可學習參數。

論文對超複數乘積進行了參數化,允許模型從數據中學習乘法規則,無需在意這些規則是否被預定義。與普通的全連接層方法相比,這種方法只需要使用1/n(n即維度)的可學習參數。

2、Complex Query Answering with Neural Link Predictors

來自UCL、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

這篇論文提出了一種名為複雜查詢分解 (CQD)的框架,通過在嵌入空間實體集上的推理,來回答相對複雜的邏輯查詢——回答覆雜查詢,被簡化為回答每個子查詢,並通過t-norm聚合所得分數。

只需要訓練原子查詢的神經網絡連結預測模型,就可利用這一框架,來回答給定的複雜查詢,而不需要用大量生成的複雜查詢進行訓練。

同時,無論查詢的複雜性如何,這一框架還能對查詢回答過程的每一步進行解釋。論文所提出的方法與查詢類型無關,可以在不明確訓練特定類型查詢的情況下進行歸納。

3、EigenGame: PCA as a Nash Equilibrium

來自DeepMind、Google。

這篇論文提出了一種天然並行化的隨機梯度上升方法EigenGame(本徵博弈),結合了Oja規則、Krasulina矩陣和Riemannian優化方法的優點,來計算Top-K主成分。

其中,PCA即博弈納什均衡、及序列化全局收斂主成分算法。

這種方法為大規模矩陣的PCA計算提供了一種可擴展方法,可計算出近200 TB的Imagenet的RESNET-200激活矩陣的前32個主成分。

4、Learning Mesh-Based Simulation with Graph Networks

來自DeepMind。

這篇論文介紹了MeshGraphNets,一個用圖神經網絡進行網格仿真學習的框架。這一框架可以精確地預測各種物理系統的動力學,包括空氣動力學、結構力學和織物的形狀等。

這種方法拓寬了神經網絡模擬器可以運行的問題範圍,並有望提高複雜的、科學的建模任務的效率。

5、Neural Synthesis of Binaural Speech From Mono Audio

來自Facebook Reality Lab、CMU。

這篇論文提出了一種雙聲道合成的神經繪製方法,可以實時生成逼真、空間精確的雙聲道聲音。所設計的網絡以單聲道音頻源為輸入,根據聽者相對於聲源的相對位置和方向,將雙聲道雙耳聲音合成為輸出。

論文從理論上分析了原始波形上l2損耗的不足,並介紹了克服這些局限性的改進損耗。

6、Optimal Rates for Averaged 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 under Neural Tangent Kernel Regime

來自東京大學。

這篇論文分析了過參數化(overparameterized)的雙層神經網絡回歸問題的平均隨機梯度下降的收斂性。

論文證明,平均隨機梯度下降可以通過利用目標函數的複雜性以及與神經切線核(NTK)相關的再生希爾伯特空間(RKHS),在保證全局收斂的前提下,達到極小極大最優收斂速度。

7、Rethinking Architecture Selection in Differentiable NAS

來自UCLA、理海大學、Amazon。

可微神經結構搜索(differential 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NAS)以搜索效率高、搜索過程簡單等優點,成為當前最流行的神經結構搜索(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NAS)方法之一。

這篇論文分析認為,架構參數的大小,並不一定證明操作對貪心超網絡(supernet)性能的貢獻效果,並提出了一種可供選擇的、基於擾動的體系結構選擇,直接測量每個操作對貪心超網絡的影響。

8、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ing through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來自斯坦福、谷歌、谷歌大腦。

論文提出了一種基於隨機微分方程(SDEs)的分數式生成模型框架。其中,SDE通過緩慢注入噪聲,平穩地將一個複雜的數據分布轉換為一個已知的先驗分布,相應的逆時SDE通過緩慢去除噪聲將先驗分布轉換回數據分布。

逆時SDE只依賴於擾動數據分布隨時間變化的梯度場(分數),引入了預測-校正框架來糾正離散逆時SDE演化中的錯誤,推導了與SDE相同的分布採樣的等效神經ODE,使精確的似然計算成為可能,並提高了採樣效率。

關於傑出論文獎評選

ICLR 2021傑出論文獎,主要從四個方向來考察論文質量:技術質量、影響潛力、是否提出新方向、以及是否解決了重要問題。今年負責評獎的委員會,成員分別來自Facebook、DeepMind、德州奧斯汀分校、史丹福大學、微軟等各高校和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ICLR表示:

評分最高的論文也入選了此次獎項。

然而,在這8篇論文中,卻並沒有見到平均分最高的論文身影。

按平均分來看的話,得分最高的論文名為「How Neural Networks Extrapolate: From Feedforward to Graph Neural Networks」,來自MIT、馬裡蘭大學、華盛頓大學。

它的論文評分是9、9、8、9,平均分8.75,卻並未入選此次的傑出論文獎。相比於這篇論文,確實有幾篇入選傑出論文獎的論文,獲得過評委打出的10分。但這兩篇論文,卻都收到過其他評審6、7分的打分,例如(9、6、6、10)和(7、10、7、7)等。從打10分的評委評價來看,都是覺得這幾篇論文「提出了開創性的觀點」。

相比之下,評審在給MIT這篇論文打分時用得更多的評價是「有見解、有意思」。

關於ICLR

ICLR(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又名「國際學習表徵會議」,2013年舉辦第一屆,由Yoshua Bengio和Yann LeCun牽頭創辦。

雖然創立時間較晚,但相比於其他頂會,ICLR推行Open Review公開評審制度,所有論文都會公開學校、姓名等信息,並接受所有同行的評價及提問。

在公開評審結束後,作者也能夠對論文進行調整及修改。

值得一提的是,ICLR歷年會議都只評選過最佳論文獎(Best Papers),今年應該是ICLR首次增加傑出論文獎。

這次ICLR 2021評選的傑出論文獎,國內並沒有高校和研究機構入選,但有3篇論文的1作為華人作者。

對論文內容感興趣的話,可以戳下方連結查看~

ICLR 2021傑出論文獎:
https://iclr-conf.medium.com/announcing-iclr-2021-outstanding-paper-awards-9ae0514734ab

參考連結:
[1]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n58O0lgGI5kI0QQY9f4BDDpNB4oFjb5D51yMr9fHAK4/edit#gid=1546418007
[2]https://openreview.net/group?id=ICLR.cc/2021/Conference

相關焦點

  • ICLR 2021最佳論文放榜!清華宋颺等3位一作華人學生獲最佳論文獎!
    來源:iclr編輯:LRS、yaxin【新智元導讀】ICLR2021 今天在官網公布了最佳論文獎
  • ICLR 2018 DeepMind論文精華一覽
    以下是 DeepMind 已經通過審查的論文合集以及演講內容。更多乾貨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AI 前線」,(ID:ai-front) 我們在論文中比較了三種記憶架構(順序、隨機訪問和基於棧),並發現基於棧結構的記憶在持久性複雜度方面表現出最佳性能。為了給基於棧的記憶提供更多的功能,並且更好地匹配語言中出現的各種現象,我們對現有基於棧的差分記憶進行了泛化,讓它們能夠在每個時間步執行多個彈出操作,從而進一步提高性能。最後,我們展示了我們的棧增強語言模型能夠預測傳統 LSTM 語言模型難以實現的長期協定模式。
  • ICLR 2021傑出論文公布:清華、上財校友一作獲獎
    ICLR 2021 距正式召開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今日公布了八篇傑出論文,主題涵蓋複雜查詢應答、圖網絡網格模擬以及基於隨機微分方程的分數生成式建模等
  • SIGHPC傑出博士論文獎公布,谷歌工程師Patrick Flick獲獎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魔王近日,ACM SIGHPC 傑出博士論文獎公布,由喬治亞理工學院博士 Patrick Flick 獲得,武漢大學畢業生 Bo Fang 獲得榮譽提名獎。
  • SIGHPC傑出博士論文獎公布,谷歌工程師獲獎,武大畢業生獲榮譽提名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魔王近日,ACM SIGHPC 傑出博士論文獎公布,由喬治亞理工學院博士 Patrick Flick 獲得,武漢大學畢業生 Bo Fang 獲得榮譽提名獎。ACM SIGHPC 傑出博士論文獎每年頒發一次,旨在獎勵過去一年中高性能計算(HPC)領域的優秀博士論文,評估標準包括技術水平、研究意義、對理論和實踐的潛在影響,以及整體質量。這一獎項對全球各地以 HPC 為博士論文核心研究主題的學生開放。
  • SIGHPC傑出博士論文獎公布,谷歌工程師獲獎,武大畢業生獲榮譽提名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魔王近日,ACM SIGHPC 傑出博士論文獎公布,由喬治亞理工學院博士 Patrick Flick 獲得,武漢大學畢業生 Bo Fang 獲得榮譽提名獎。ACM SIGHPC 傑出博士論文獎每年頒發一次
  • DeepMind詳解新WaveNet:比原來快千倍,語音更自然 | 附論文
    DeepMind說,WaveNet在去年論文發布的時候還只是個研究用的原型,對於消費類產品來說,它消耗的計算力太多了。於是,DeepMind用一年時間為這個語音合成算法打造了升級版:並行WaveNet(parallel WaveNet),運行速度比原版快1000倍,語音質量也有所提升。
  • Deepmind最新成果:博弈論視角下的主成分分析
    收錄於話題 #複雜科學前沿2021Brian McWilliams、Ian Gemp、Claire Vernade | 作者郭瑞東 | 譯者現代人工智慧系統處理諸如識別圖像中的物體、預測蛋白質的3D結構這樣的任務,就像一個勤奮的學生準備考試一樣
  • ICML 2020 放榜:北理工碩士一作拿下傑出論文獎,清華大學佔據國內...
    昨日,國際機器學習頂會ICML 2020於「線上」公布了本屆大會的傑出論文獎,獲此殊榮的一共有兩篇: 《Tuning-free Plug-and-Play Proximal Algorithm for Inverse Imaging Problems》,其中一作是來自北京理工的碩士生魏愷軒,其導師是北京理工大學付瑩教授。
  • AAAI 2019 四個傑出論文獎論文揭曉
    近日,AAAI 組委會在官網公布了幾個論文獎獎項的獲獎情況。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簡介如下。AAAI 2019 傑出論文獎How to Combine Tree-Search Methods in Reinforcement Learning 如何把樹搜索方法結合進強化學習中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1809.01843 論文摘要
  • NeurIPS 2021 放榜!Transformer或成最大贏家!
    剛剛公布接收結果!先恭喜各位論文被收錄的同學,文末附NeurIPS 2021接收群,中稿的同學可以加入,方便交流開會信息。NeurIPS 2021 共提交了9122篇論文,最終接收率是26%(根據推斷,應該收錄有2371左右篇論文)。
  • 2015年普立茲獎公布 《紐約時報》斬獲三獎成最大贏家
    (圖片來源:美國媒體)中國日報網4月21日電(高晴)據美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4月20日,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公布第99屆普利茲新聞獎獲獎名單,其中最為重磅的公共服務獎由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信使郵報》摘得,《紐約時報》則憑藉三項大獎成為此次最大贏家。
  • ICLR公布論文接收結果,Oral論文華人一作佔三分之一
    原創: 文摘菌 大數據文摘大數據文摘出品幾小時前,ICLR(國際學習表徵會議)組委會公布了今年的論文接收結果,今年,ICLR共收到了2594篇論文投稿,相比去年的1591篇論文投稿,增加了38.7%。
  • Daniel Ting在「深度學習」領域獲2021年度全球排名第1名
    等雜誌發表了與AI相關的論文40餘篇。在眼科AI全球化的大背景下,Daniel作為第一作者與該領域的多位知名專家(包括Google Verily,Deepmind,Michael Chiang,Michael Abramoff,Pearse Keane等)合作發表了2篇重要的AI綜述文章,總結了AI研究的前沿技術、關鍵的技術和臨床方面以及眼科AI的未滿足需求和未來方向。
  • ICLR 2021初審結果公布!沒有滿分,平均分6分以上才能被接收
    作者 | 陳大鑫今日凌晨,ICLR 2021初審結果在官網公布,沒有論文拿到滿分10分,論文想被接收平均分大概要6分以上。本次ICLR 2021一共有3013篇論文提交,其中有856篇論文是來自NeurIPS 2020 Rejection 之後重新提交的。
  • DeepMind可微分神經計算機-論文中文解讀
    又是一篇deepmind發表在nature上的文章,還記得前面2篇嗎?一篇是DQN,一篇講AlphaGo。
  • 反思ICLR 2017:拼運算拼資源時代,學術研究如何生存?
    在 15 篇口頭報告中,只有 3 篇論文有專業學術作者;其中一篇論文被授予「最佳論文」獎。相較而言,Google Brain 和 Deepmind 的研究人員共同撰寫了 6 篇口頭報告,其次是 Facebook(3 篇)、Intel(2 篇)、Twitter(2 篇)以及 Uber(1 篇)。此處我冒險斷言,企業中研究人員的論文不太可能比大學的研究人員質量更高。
  • ICLR 2017即將開幕,機器之心帶你概覽論文全貌
    直播地址:https://www.facebook.com/iclr.ccICLR 全稱為「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國際學習表徵會議)」。2013 年,深度學習巨頭 Yoshua Bengio、Yann LeCun 主持舉辦了第一屆 ICLR 大會。
  • ICLR 2017即將開幕,機器之心帶你概覽論文全貌(附最佳論文與直播地址)
    直播地址:https://www.facebook.com/iclr.ccICLR 全稱為「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國際學習表徵會議)」。2013 年,深度學習巨頭 Yoshua Bengio、Yann LeCun 主持舉辦了第一屆 ICLR 大會。
  • EMNLP 2021獎項公布,劍橋劉方宇、哥大楊子小帆一作論文分獲最佳長、短論文獎
    EMNLP 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頂級會議,EMNLP 2021 將於 11 月 7 日 - 11 日在多米尼加共和國蓬塔卡納和線上聯合舉行。前段時間,大會公布了接收論文列表,包括長論文、短論文和 demo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