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裡面,很多老師的孩子大都考上了985名牌大學,很多人聽說別人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可能會對孩子出身於什麼家庭感興趣。
幾年前某些機構曾經做過調查,高考狀元的父母是什麼職業類型?結果顯示狀元父母以公務員、老師為主,還有少數是工程師,極少數是農民、工人。所以說,大部分狀元來自「知識分子」家庭背景。
一般情況下,能進入985、211高校的幾乎大部分學生都是學校成績優異的學生,勤奮努力地學習,知識也學得很紮實,還具備了很少一些運氣,在高考場上發揮得很好。
首先,考上985,211的學生無論性格如何,都應該是願意主動學習的。如果一個學生一拿到課本就犯困,做作業還要等老師布置,想學習好幾乎是不可能的。
為此,很多家長覺得再窮不能窮教育,從小就要培養孩子主動學習,樂於學習,願意學習的孩子,重視教育,重視知識,懂得「知識能改變命運」的家長。他們不論貧窮還是富裕,都會很重視孩子的學習。
如果父母們自身非常注重學習,才能把正確的觀念通過言傳身教傳達給孩子,在孩子心中播種「知識改變命運」的種子,總有一天,這種種子會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普通家庭能培養985,211大學生嗎?
家庭富裕的確對孩子成長教育有較大的優勢,父母用心培養則更重要。
富裕家庭的子女可以擁有更好的學習教育條件,在父母的支持下,可以上貴族學校,可以有條件支付擇校費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學習,孩子們可以有機會獲得「學霸名師」家教的一對一指導,孩子們可以上價值數千元數萬元的課外輔導班。
這些是很大的優勢,但不是決定性的。子女自身的努力比家庭背景、父母培養更重要。
2019年寧夏文科大狀元,父母在家務農,典型農民家庭出身。
2019年江西文科高考狀元,他爸是下崗職員。
2019年福建理科大狀元林建斌,個體工商戶家庭出身,父母經營小吃店。
他們的家庭背景一般,但都離富裕家庭的子女很遠。當然,這些孩子做了艱苦卓絕的努力。
如果學生們把985,211大學作為自己的高考目標,一定要做出很大的努力。一個學生如果整天什麼事都不做,另一個學生學習到每晚兩點,他們最終的命運就會完全不同。
學習畢竟是需要「辛苦」的工作。要一一檢查自己知識的漏洞,彌補自己知識的漏洞,了解原來錯誤的問題,需要學生「樂意努力」、「願意吃苦」。
所以父母不一定要多麼富裕,但必須教孩子們兩件事。一是讓孩子們自己學習,熟悉「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第二是讓孩子們「努力」,「辛苦」,不要浪費好時光。
父母的思想觀念必須正確,重視教育,眼光放長,不要只計較瞬間的利害得失。
能上985、211大學的孩子們在學習態度、努力方面遠遠超出一般學生,具有較好的應試能力和良好的心態。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成績,努力總結,善於思考,每天進步,減少與前面成績優異學生的差距。
能上985,211大學的孩子一定不尋常。他們是各個學校努力培養的「精英」。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