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網訊(記者 於倩 張玲 王緣 通訊員 馬蘭 程守勤 陳豔萍 戴鵬 楊璞)雖然不能像醫生一樣拿手術刀、開處方藥,但是他們卻擁有愛心、耐心、細心,讓病人寬心、放心、安心。他們,是護士。一年一度的「5·12」國際護士節又至,在新冠肺炎疫情戰「疫」中,隨處可見護士的身影,他們像戰士一樣奮勇戰鬥,取得了來之不易的階段性勝利。這勝利離不開每一位「逆行」的白衣天使以微光凝成火炬,用生命守護生命。
如今,這群白衣戰士已經回到工作崗位,投入到原本的工作中來,他們將繼續用他們的一己之力守護我們的健康。
「經過那段歷練,讓我更加專注工作,也更注重提升工作技能」
陳慧梁
「我的『小武漢』出生啦!是個男孩……」今年3月20日上午,龍虎網記者接到了南京市高淳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陳慧梁的報喜電話。這個電話是陳慧梁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打來的,那時的他並沒有守護在妻兒身邊,而是堅守在武漢戰「疫」一線。
在武漢馳援了52天的陳慧梁回到南京結束隔離後終於可以抱抱自己的孩子了。「當時就是感動和喜悅,我妻子給我抓拍了一張照片,笑得特別燦爛。當時抓到寶寶的襪子我感覺都是香的」,陳慧梁回憶著初見孩子的場景和心情。談及那段「疫」線經歷,陳慧梁由衷地感嘆「武漢真的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很不容易」!與此同時,陳慧梁也表示,那段特殊的經歷也更加堅定了他從事醫護職業的信心。如今,陳慧梁已早早投入工作崗位,「經過那段歷練,讓我更加專注工作,也更注重提升工作技能。生命是脆弱的,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更多人康復」,陳慧梁說。
邵明月
南京市溧水區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邵明月在武漢戰「疫」期間,聽到一位老年患者問了一句「姑娘,外面的花開了嗎?」有繪畫特長的邵明月,在醫護人員的防護服上畫了很多漂亮的花兒。3月31日邵明月結束了52天的支援工作,返程回到南京,並於4月29日正式回歸崗位。
說起去武漢戰「疫」,邵明月覺得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她說:「這只是去做我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這52天在武漢的經歷讓邵明月在專業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她表示自己今後還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提升應急能力,還會把自己的繪畫特長繼續用於為患者服務上來,「只要患者需要,我就會繼續畫下去!」
「疫」線「飛虎隊隊長」:卸掉光環,回歸我的平凡崗位
李曉青
李曉青是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2月11日她隨隊馳援湖北黃石,擔任黃石市中醫院重症護理組組長。在黃石的重症病房奮戰的47天,她配合完成近10例氣管插管、完成黃石市中醫院首例危重新冠肺炎患者俯臥位、完成首例有創壓力監測、施行首例持續腎臟替代治療的護理……因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風格,被稱為護理「飛虎隊隊長」。
「病人在哪兒,我們就在哪兒!重症病人在哪兒,我們就更該在哪兒!」在5月8日下午該院舉行的「5.12」國際護士節表彰大會發言中,李曉青這樣說。因抗疫的突出表現,她榮獲了江蘇最美醫務工作者、江蘇省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江蘇省三八紅旗手等多項榮譽,面對這些榮譽,李曉青坦言,「不喜歡別人喊我們是英雄,也不喜歡說我們是逆行而上。對於我們這個職業來說,沒有逆行,因為救人是我們的本職工作。我希望更多的時候,卸掉光環,回歸我的平凡崗位。」
安伯萍
在疫區隔離病房,上班不能帶手機,病區內醫護人員又來自多地工作習慣也不同,如何更高效地交班?來自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科的主管護師安伯萍在援助湖北黃石抗「疫」時,與同事們一同創新手法,採用手寫交班記錄並貼在玻璃窗的方式,這種方式讓值班人員在接班之前也可以藉此做到心中有數,在接病人的時候可以做到更主動、更全面。
據悉,安伯萍4月11日集中隔離結束後,4月26日正式回歸工作崗位。她告訴記者,作為醫務工作者,能夠投身到抗擊新冠疫情的最前線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很幸運,「我也感受到祖國的強大與我們團結的力量。」安伯萍介紹,回歸崗位後,經過短暫的調整,護理工作量也是日趨飽和,比較繁忙。「這段抗疫經歷,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多了份職業的自豪感,在平常工作中更加注重溝通,會更多地關注病人及家屬的心理。同時,加強了感控管理及職業防護。」
愛的信使、折星星的白衣天使:對我而言,再也沒有更難、更怕的事情了
在「疫」線,醫護人員用生命守護生命,甘於奉獻,用無私的大愛譜寫了一曲曲讚揚之歌。醫護人員用精湛的技術、悉心的護理贏得患者的讚賞。為了更好地幫助患者康復,她們更是「七十二變」,來自南京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的李如芝、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的王慧敏就是其中的代表。
李如芝是南京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外科主管護師,她說「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幾句話一直深深印在她心中。她說,醫護人員而言不僅要護理好病人,更要關注病人的內心,要時常給他們心理上的安慰。她曾經為一對老年夫妻患者充當「愛的信使」,而一封「永遠送不到的信」成了她心頭最大的牽掛。病房裡有一對老年夫妻,奶奶70歲爺爺79歲,爺爺病情變化轉入ICU,她就幫奶奶當「信使」,然而最後一封信還沒來及送出,爺爺卻不幸去世,為了奶奶的康復,她撒了善意的謊言……
李如芝
李如芝在武漢戰「疫」56天,4月15日正式回歸崗位。對她而言,也是恢復了往常的辛苦與繁忙。回到南京的她依舊牽掛著那位奶奶,時常與奶奶的兒媳婦保持溝通,據悉,奶奶如今已知道爺爺去世的真相,目前身體不是特別樂觀。3月18日,在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發布了第二批南京「最美醫護工作者」名單中李如芝榜上有名,隨後她多次參加過武漢戰「疫」分享,就在前不久還受邀直播為湖北帶貨,「經歷過武漢抗疫之後,對我而言,再也沒有更難、更怕的事情了。我將扎紮實實地工作,不負白衣天使的使命。」
疫情剛爆發時,作為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的一名「90後」急診科護師,王慧敏憑著一腔熱血,第一時間主動請纓馳援武漢。在武漢戰「疫」的日子裡,她不僅親手摺疊把「星星」帶進方艙,在三八節當天,還精心幫患者組織協調,暖意濃濃的《愛的奉獻》響徹方艙……除此以外,她更是為患者帶去最優質的護理。
王慧敏
王慧敏告訴記者,武漢戰「疫」對她而言終生難忘,是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經過短暫的休整後,4月15日她回到崗位上繼續奮鬥。榮獲江蘇最美青年醫務工作者、南京最美醫護工作者的她表示,在「疫」線,自己學到很多,成長了很多,「今後會更加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踏踏實實、勤勞認真地工作。」
「男」丁格爾:要繼續堅守這份職業,肩負起這份職業賦予的使命
2月2日由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男護鄧猛、顧德玉、高偉、鄭智宙組成的「板寸男團」馳援武漢,他們不僅形象酷,更是能力強,充分運用在全國重症質量控制中心、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工作經驗,在此次抗疫中他們四人各自獨立擔任護理小組組長。
重症「板寸男團」
鄧猛作為江蘇省第三批援湖北醫療隊護理組副組長,身上的擔子更重,每天都馬不停蹄,進行查房、再查房、評估患者病情、布置工作、申領物資、參加碰頭會……顧德玉一人分飾多角,不僅給患者做相關治療,還擔起護理員的任務,而且他還建廣播站、唱響江蘇文化傳承之曲《茉莉花》;別看高偉身材魁梧,但照顧起病人來卻出人意料地耐心周到,除了輸液打針,熟練操作各種儀器,他總是會悉心照料無法自理的病人;鄭智宙在隔離病房連續工作8、9個小時是常事,他只想竭盡全力,在這場戰役之中,多奉獻一點力量。據悉,他們4人一起在前線向第三批江蘇省支援湖北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回望這段抗疫之路,男護們紛紛表示,自己成長了,以後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怕了,要繼續堅守這份職業,肩負起這份職業賦予的使命,竭盡全力挽救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