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喪志」這一說法,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可時至今日,我們也都明了,玩物是喪志還是長志,全都歸結於個人。著名作家劉墉先生就明確贊同玩物長志的說法,而從眾多成功的案例來看,培養優秀的孩子,還是要從會玩兒開始。
以玩賞、品鑑的方式來對待某物;
沉迷於、自己所喜好之物;
以遊戲的態度對待某物;
將自己大量的精力跟時間傾注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並不斷發展,深入了解,潛心鑽研。
今日,「00後」冒充易烊千璽詐騙 小學生被騙8萬餘元」的事件被頂上新聞熱搜。從這件事裡,我們能看到一點,就是孩子沉迷自己所喜好的「玩物」——「追星」行為,確確實實帶來了不良後果。這樣的行為也該給家長敲響警鐘,可不能讓孩子「玩物喪志」!
那麼,家長怎樣從小時候就引導孩子選擇對自己發展有益的玩物?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呢?
玩,要從娃娃抓起,而且要一直玩下去。為什麼呢?因為「光學不玩兒,傑克變成傻小孩兒」。這句話來自英語中著名的諺語:「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伴隨著各種形式的玩。給寶寶接觸各種豔麗顏色玩具,以促進其辨色能力的發展。
之後,用玩具幫助寶寶練習抓握、踢打全身的動作,鍛鍊手眼協調能力,提高對外界認識的能力。再長大些,就是球類、琴類、繪畫舞蹈類等的玩法。
而怎樣玩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好處呢?我推薦手工製作玩具,也就是DIY。
DIY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協調能力、注意力、自信心、智商和情商。
1.DIY製作的過程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付諸於實踐,親自動手一點一點來完成一個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積極獨立思考與動手操作的能力。
2.根據沃爾夫的遷移理論,手工製作可以訓練孩子官能,帶著新奇的興趣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對他們提升集中注意的能力很有好處。
3.在DIY製作的時候,孩子會積極發散思維,進行頭腦風暴,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自己頭腦中的事物。對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培養也極有好處。
4.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後,孩子會有極高的成就感,在家長的讚賞下,自信心也會大大增長。
5.在合作DIY的過程中,家長引導思考,啟發發現,貫穿各類知識的講解,擴大孩子的知識面,在寓教於樂的氛圍裡培養智商和情商,讓孩子逐漸認識到,有趣有益的玩兒是什麼樣的。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本暢銷日本30餘年,銷量超過百萬冊的手作玩具完全指南——《手工圖鑑》。
全書用6000餘幅插圖描繪170種玩具的製作過程,這裡有經典的傳統玩具七巧板、紙飛機、回力鏢的製作方法,也有彈珠拉力賽、驚奇望遠鏡、筷子單杠人偶等創新玩具的製作教程。
最重要的一點,書中涉及的170種玩具所用素材,都是身邊常見的材料,廢紙盒、易拉罐、塑料泡沫、吸管、牛奶盒等等,二次利用舊物改造,環保健康。在一起製作玩具後,家長還可以把垃圾分類的知識教給孩子。
這本《手工圖鑑》簡直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手工書,它不僅有玩具製作的詳細指南,還分為8種不同工具和4種難度等級。你可以根據自己手頭上的工具,來決定從ABCD那個難度開始。
各類玩具,《手工圖鑑》都詳細介紹了用途和使用方法。不僅是家長,老師們也可以把這本書帶到手工課上,讓孩子享受創造的快樂。
玩與學的界限,原本就沒有絕對的界限,杜絕一切玩樂的項目,並不一定就對學習有益。
木心說:玩物喪志,其志小,志大者玩物養志。這說明,玩耍並不是學習的對立面,而是對學習的補充,是志向培養的營養品。
好奇心、想像力和創造力就像肌肉一樣,不用則廢。「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會難以應對預料之外的複雜世界。如果一個孩子曾盡情地自由玩耍,他長大後更可能自如應對不可預期的社會環境」。
數據顯示,2、3歲時曾就讀於教導型幼兒園的孩子中,當他們長大後有1/4以上的人都被停過職,而曾在玩耍型幼兒園學習的孩子,只有不到7%的人有過被停職的經歷。
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真正成為孩子——這不僅是因為要讓他們享受童年的快樂,還因為不滿足孩子自由玩耍的渴望,很可能扼殺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性。
泱泱大國,芸芸眾生。有因遊戲而廢寢忘食,荒廢學業人生的人;也有志存高遠,為國爭光的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舍痴迷養花,促進了他的寫作;哈薩比斯沉迷人工智慧,發明擊敗韓國頂尖棋手李世石AlphaGo(阿爾法狗)。
只要玩的有益,玩的高雅,玩出能力,玩出文化自信,那就能玩物長志而不喪志,就能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實現「中國製造2025」就指日可待!
作者簡介:清洛12128,書評人。每日讀書、每日寫作。每進一步,就有大大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