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8歲的小安(化名)是單縣一中一名優秀的畢業生,高考成績622分。自他父親摔傷不能掙錢養家後,他便發誓好好學習,勵志通過學習知識改變命運,早日成為家裡的頂梁柱,擺脫貧困。
一家兩個病人,74歲老人成為家裡的頂梁柱
小安家住單縣浮崗鎮。8月13日,那天,牡丹晚報媒體記者來到小安的家進行採訪,看到簡單的農家院落收拾得乾淨、整潔。空空蕩蕩的堂屋內,映入眼帘的是一張張已經泛黃的獎狀,這些獎狀是小安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的最好證明。「這些都是孩子上學以來獲得的獎狀,也是我家的『寶貝』。」小安的母親張玉鳳說。而此時,另一間房內,小安的父親正躺在床上養病。原來,6年前,作為一名建築工人,小安的父親工作中出現意外,不幸摔傷了大腦和脊骨。「手術花費30餘萬元,保住了性命,生活勉強可以自理,但永遠失去了勞動能力。」張玉鳳說,因特殊原因丈夫的醫藥費只能獨自承擔,本來不富裕的家庭因丈夫的遭遇變得每況愈下,他也失去了掙錢養家的能力,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
採訪中,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小安的奶奶患有腦血栓,再加上已年過七旬,生活中離不開人。一家兩個病人需要照顧,張玉鳳根本走不開,無法務工掙錢,整個家庭的重擔都落在了小安74歲的爺爺肩上。「我公公已經74歲了,身體還算硬朗,為了這個家一直跟著別人蓋房子。」張玉鳳說,小安高考成績不錯,但上大學需要不少費用,為了給孫子籌集學費,大熱天裡,小安的爺爺也沒有閒著一天。
而懂事的小安,自從父親出事後,看到爺爺和媽媽如此辛苦,他勵志好好學習,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早日成長為家裡的頂梁柱,讓親人們不再那麼辛苦。
從未上過輔導班,學習全靠自覺
說起小安高考成績622分,張玉鳳滿臉笑容,這也許是這個不幸家庭最值得高興的事情了。但想起上大學需要支付高昂的學費時,她又滿臉愁容。張玉鳳說,兒子從未上過任何輔導班,學習全靠自覺。在單縣一中就讀期間,他平均五六個周才回家一次,拿些換洗的衣服,他就會匆匆返回學校學習。張玉鳳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因為家裡沒有安裝寬帶,小安只能蹭鄰居家的網絡通過手機上網課進行學習。「有時信號不穩定,兒子不得不挪動位置尋找網絡,有時會將知識點錯過。」張玉鳳說,如果家裡有網絡的話,兒子可能高考成績會更好。
談話中,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前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習電器工程專業是小安的高考夢。「今年一下填報這麼多志願,最終被哪所院校錄取也未可知。」小安說,他已做好打算,如果能如願入學,他不會有絲毫的放鬆,而會一如既往地努力學習,增長知識和見識,從而改變家庭命運。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淑婭 豔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