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誓好好學習,早日成為家裡的頂梁柱

2020-08-17 牡丹晚報

今年18歲的小安(化名)是單縣一中一名優秀的畢業生,高考成績622分。自他父親摔傷不能掙錢養家後,他便發誓好好學習,勵志通過學習知識改變命運,早日成為家裡的頂梁柱,擺脫貧困。


一家兩個病人,74歲老人成為家裡的頂梁柱

小安家住單縣浮崗鎮。8月13日,那天,牡丹晚報媒體記者來到小安的家進行採訪,看到簡單的農家院落收拾得乾淨、整潔。空空蕩蕩的堂屋內,映入眼帘的是一張張已經泛黃的獎狀,這些獎狀是小安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的最好證明。「這些都是孩子上學以來獲得的獎狀,也是我家的『寶貝』。」小安的母親張玉鳳說。而此時,另一間房內,小安的父親正躺在床上養病。原來,6年前,作為一名建築工人,小安的父親工作中出現意外,不幸摔傷了大腦和脊骨。「手術花費30餘萬元,保住了性命,生活勉強可以自理,但永遠失去了勞動能力。」張玉鳳說,因特殊原因丈夫的醫藥費只能獨自承擔,本來不富裕的家庭因丈夫的遭遇變得每況愈下,他也失去了掙錢養家的能力,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

採訪中,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小安的奶奶患有腦血栓,再加上已年過七旬,生活中離不開人。一家兩個病人需要照顧,張玉鳳根本走不開,無法務工掙錢,整個家庭的重擔都落在了小安74歲的爺爺肩上。「我公公已經74歲了,身體還算硬朗,為了這個家一直跟著別人蓋房子。」張玉鳳說,小安高考成績不錯,但上大學需要不少費用,為了給孫子籌集學費,大熱天裡,小安的爺爺也沒有閒著一天。

而懂事的小安,自從父親出事後,看到爺爺和媽媽如此辛苦,他勵志好好學習,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早日成長為家裡的頂梁柱,讓親人們不再那麼辛苦。

從未上過輔導班,學習全靠自覺

說起小安高考成績622分,張玉鳳滿臉笑容,這也許是這個不幸家庭最值得高興的事情了。但想起上大學需要支付高昂的學費時,她又滿臉愁容。張玉鳳說,兒子從未上過任何輔導班,學習全靠自覺。在單縣一中就讀期間,他平均五六個周才回家一次,拿些換洗的衣服,他就會匆匆返回學校學習。張玉鳳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因為家裡沒有安裝寬帶,小安只能蹭鄰居家的網絡通過手機上網課進行學習。「有時信號不穩定,兒子不得不挪動位置尋找網絡,有時會將知識點錯過。」張玉鳳說,如果家裡有網絡的話,兒子可能高考成績會更好。

談話中,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前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習電器工程專業是小安的高考夢。「今年一下填報這麼多志願,最終被哪所院校錄取也未可知。」小安說,他已做好打算,如果能如願入學,他不會有絲毫的放鬆,而會一如既往地努力學習,增長知識和見識,從而改變家庭命運。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淑婭 豔粉

相關焦點

  • 【新時代 好老師】梓裡學校支教老師李意:讓孩子們成為家裡的頂梁柱
    他放棄城市的繁華和高薪的工作,成為山區支教大軍中的一員。他立志要幫山裡的孩子實現夢想,成為家裡的頂梁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梓裡學校支教老師——李意。  李意已經46歲了,2019年的9月,經過美麗中國組織的一個多月的教師職務培訓後,李意成為三河鎮梓裡學校的一名支教教師。身邊許多人會問他為什麼要放棄富足的生活到偏遠山區支教,他說:想完成年輕時的未達成的願望。
  • 頂梁柱的蜂蜜,託起一戶人家的希望
    起初,作為家裡的頂梁柱不得不選擇外出打零工,畢竟家裡的莊稼收成需要等待數月,這樣一來,家裡的勞作和照顧3個孩子的重任也落在了妻子的肩上。妻子既要跑田地,還要忙著家禽的飼養,更擔心的是兩個孩子醒了沒人在身邊照看,擔心出現什麼意外。頂梁柱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不忍心妻子一人守在家中,他放棄在外的工作,毅然選擇回到家中與妻子一同照看孩子,把家裡的農活都做好。
  • 李薦國勉勵少年兒童: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 健康成長 早日成才
    他寄語全市少年兒童,珍惜美好時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健康成長,早日成才,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做共產主義接班人。副市長李有才以及市委辦、市政府辦、市婦聯、團市委、市教育局等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李薦國一行剛走進婁底星星實驗學校,一群朝氣蓬勃的少先隊員立即走向前來,給大家行了個標準的隊禮,然後認真地為大家繫上紅領巾。
  • 「到了晚年才明白,妻子才是家裡的頂梁柱」
    但其實,我不止一次聽到劉爺爺在和小區裡的老人聊天時說:「到了晚年才明白,妻子才是家裡的頂梁柱。」據說,劉爺爺年輕時是國有控股企業的一名員工,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有社會地位且收入不錯的工作,而張奶奶沒知識沒文化,就留在老家種地。
  • 命運多舛,他是家裡唯一的頂梁柱
    兒子可能再也回不來了,但是這個孫子陳文碩從小就懂事,熱愛學習,學習一直很好,這一點對於兩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也是一種精神慰藉。熱愛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陳文碩高考完第三天就去江蘇吳江的一個電子廠打工了。陳文碩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他在學習上比較認真
  • 高中哪個瞬間,讓你覺得要好好學習?
    很多往屆考出好成績的高中生都說過,自己是在高中某一個瞬間突然頓悟,覺得該改變現狀好好學習了。今天小編就找了一些高中生們決心好好學習的瞬間,看看有沒有引起你的共鳴吧~大家也可以收藏一下,等沒有動力的時候拿出來看看哦!
  • 當年在工地搬磚,成功考上大學發誓要當軍官的魏凱倫,他現狀如何
    而且那些大山深處的孩子們大多都想著通過自己的學習而走出大山,過上幸福便捷的生活。在我們的中國高考這一個考試制度就能夠幫助這些孩子們實現夢想,只要認真努力學習,在高考中取得一個好的成績,就能夠走出大山,到大學去擴展自己的視野,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我們今天所要說的這個故事,主人公就是,當年在工地搬磚成功考上大學,並且發誓要當軍官的高考生。他後來怎麼樣了呢?
  • 中年男人感慨:結婚十年後,我才發現,家裡頂梁柱不是我,是妻子
    對於他們來說,妻子的存在才意味著家,妻子比他想像中更重要。他和自己的妻子結婚十年,雖然他每個月上交工資,但是他卻知道,妻子的付出遠遠超過所有。而他也滿心感慨,其實家裡的頂梁柱不是我,而是妻子,是妻子撐起了這個家,才會讓我念念不忘。
  • 爺爺「擺架子」,爸爸「躲清閒」,一家頂梁柱們都這麼「無能」?
    但實際上,家裡東西放在哪裡,做飯添多少水,掃地機怎麼用,他們都不會。所以,她覺得如果結婚之後的生活是這個樣子,她就不想結婚了。都說男人是家裡的頂梁柱,但現實卻是爺爺「擺架子」,爸爸「躲清閒」,一家頂梁柱們為什麼都這麼「無能」呢?難道是在家刷存在感?
  • 3個48歲女人自述:人到中年,才明白為什麼「男人是家裡頂梁柱」
    一、導語 我們常說,男人是家裡的頂梁柱,但是有些女人卻不以為然。可能年輕的時候心高氣傲,精力也旺盛。可是當女人到了一定年紀,很明顯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為什麼說男人是家裡的頂梁柱?看看這三個中年女人怎麼說。
  • 「讓我從家庭『累贅』變成頂梁柱」
    「我現在不再是家裡的負擔。感謝掌閱,讓我的生活充滿了希望。」11月4日,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雲州中心敬老院「掌閱科技—『作書匠』助殘公益項目優秀殘疾人表彰活動」上,獲得「卓越個人」獎的掌閱作書匠殘疾人員工趙小玉剛上臺就哭成淚人,哽咽著說完自己的得獎感受。  出生於1996年的趙小玉,因為小兒麻痺症導致腿腳殘疾。
  • 「孔雀藍」 → 「頂梁柱」
    他說:「這是我在老部隊從來都不敢想的事,我感到很幸運,當初從軍分區參軍,現在又有幸成為軍分區的一員,到家了,踏實了,我要把國防動員事業當成一輩子的職業,不懈奮鬥建好軍分區這個『家』。」軍分區黨委調研感到,文職人員是國防動員系統未來的主力軍、頂梁柱,務必將鑄牢初心使命擺在首位,通過集訓引導大家把初心使命立起來,堅定從軍報國的理想信念。
  • 該不該讓孩子知道家裡的經濟負擔和生活難處,激勵他好好讀書?
    ,以激勵他好好讀書?在小編看來,父母的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想要激勵孩子好好學習,我們需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所以說,不管怎樣,家庭都不應該成為孩子成長中的負擔,這樣會壓抑到孩子個人的天性,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並不是父母向孩子「賣慘」就可以的了,而是要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這並不與家庭是否富裕有關。
  • 大學做兼職,他要早日工作減輕家人負擔
    ,他正在院子裡學習。據了解,陳龍的母親去年患上乳腺癌,當年8月在鄭州做手術時花了家裡大部分積蓄。現在,陳龍上大學,高昂的學費、生活費成了他邁進大學校門的又一道檻。「咱家地處黃河灘區,交通條件非常差,教育資源也不好,出個大學生不容易,就是砸鍋賣鐵也得讓你順利入學。」他母親堅定地跟陳他說。「今年年景不好,整個秋季收入又泡湯了,現在莊稼地裡都是水。
  • 幫珠珠救助撐起頂梁柱
    (記者 陳少韓)為了給在廣州就醫遇到困難的大病患者提供緊急救助金支持,12月9日,由廣州市慈善會、信息時報愛心檔案、周日早茶會、廣東華友拍賣行有限公司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夏之聲《公益華夏》、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方衛視《人間真情》、廣東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大愛有聲公益中國》、廣州市海珠區碧心公益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碧心基金」)等一個故事溫暖一座城公益聯盟成員單位發起的「一個故事溫暖一座城「珠珠救助撐起頂梁柱
  • 他是單位的一棵草,卻是家庭的頂梁柱,如今一切煙消雲散
    前幾年他們常交往,但這幾年卻斷了聯繫,只記得他的職位和模樣卻忘了他的名字。我當然是知道的,張口欲應答卻結舌,老領導名字好像就在腦海裡卻挖不出來。猛然發現,自己作為老領導三四年朝夕相處的同事,同樣已經回想不起來他的名字!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我替爸爸 做家的頂梁柱(圖)
    兩年前,因為父親腦出血去世,王佳蓓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和母親共同扛起家庭的重擔,自己不僅努力學習,還一直照顧年幼的妹妹。用她自己的話說,將來要考上名牌大學,讓母親過上幸福的生活。  16歲的王佳蓓居住在河北區匯川家園小區內。
  • 南仰周:痛失髮妻,他迎娶小姨子過門,生下一子世人皆知
    有一個人在自己還是胎兒的時候夫妻那就去世了,他一生都沒有得到過父愛,但是,他卻成為了一個成功而又偉大的父親,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了一代國學大師。這個人就是南仰周。苦命的遺腹子南仰周的父親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因其十分敬仰周文王的事跡,便將自己還沒出生的孩子取名叫做「南仰周」。一般來講,家裡的長子最受重視,幼子最受疼愛。
  • 他是「英語教父」李陽,當初發誓讓3億人學會英語,如今他怎樣了
    導語:在中國剛剛步入國際舞臺上,中國與那一些發達的國家進行建交最需要的就是語言交流,而要語言交流就需要學習英語,於是英語就成為了廣大中國學子學習的第二種語言。尤其是在中國與外國進行國際貿易的時候,就需要很多會說英語的人去溝通交流。
  • 因超載拒絕檢查衝卡碾輔警,一審被判死刑,兇手卻是家裡的頂梁柱
    當時他接了一單生意,是要接一對夫妻回去,他原本想著拉兩個人肯定是不夠油錢的,於是在播放街的集市上,譚某又順帶拉了7個回農村的乘客。這輛麵包車是在2013年購買的,但是就以拉乘客為目的,才買了一輛麵包車,當時他的車子裡一下擠進去了10個人,確實是已經是嚴重超載,違反了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