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拇指、咬指甲看似一個習慣性的動作,卻可能暗藏著孩子諸多的心理問題。
當孩子還是嬰兒期的時候,就開始吸拇指,主要表現在餓了和睡覺的時候。這個時期的孩子大部分是生理需求,特別是3-4月以後的孩子。觀看孩子睡覺的時候,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寶寶吸拇指的時候可以睡得更踏實,很有安全感!這就說明孩子缺少安全感,需要用吸拇指來安慰自己。
其實,大部分孩子吸拇指、咬指甲均是因為精神緊張,焦慮,缺愛等。小嬰兒則可能是缺少玩具,缺少陪伴而自娛自樂。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吸拇指的行為就會消失。可有些孩子持續到3歲,5歲,甚至7歲。那麼這部分孩子就很可能存在著心理問題。還有一些孩子是上幼兒園了才出現咬指甲的現象,家屬以為只是在學校學的壞習慣而已,其實不然,大多是因為離開父母,感情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是新環境導致的情緒緊張,沒有安全感。
長期吸拇指有哪些危害呢?
例如可影響牙齒,牙齦及下頜發育,導致齙牙,牙齒排列不整齊,影響咀嚼功能及面部容貌。手指及指甲隱藏很多細菌,影響孩子健康。大孩子可能會因為吸拇指受到同學的嘲笑。
因為這些壞處,家長就迫切地想幫助孩子改掉這些壞習慣。天天念叨不要吸拇指、咬指甲,這麼大了你羞不羞?甚至看見孩子吸拇指、咬指甲就打孩子的手來提醒孩子。還有一些給孩子手指上塗苦的東西,但是這些效果都不好。
究其原因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吸拇指和咬指甲大多有心理因素,不只是習慣而已。所以尋找和解決孩子心理問題才是根本。
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改變壞習慣
1、轉移注意力
給孩子買新的玩具,給孩子聽音樂,陪伴孩子一起玩耍等,轉移注意力可以明顯減少吸拇指和咬指甲的頻率。不要總是嘮叨孩子的壞習慣,你的嘮叨是無形中的提醒。當你看見時,你就用其他方法打斷孩子,特別是讓他做兩手不空的事情。
2、給予關愛和安全感
絕不能譏諷孩子的壞習慣,以免產生自卑心理。更不能打罵孩子,這可能加重孩子緊張的情緒,使情況更加嚴重。年齡小的孩子,就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多陪伴。年齡大的孩子,可以多交流,了解孩子心理的負擔,知道為啥焦慮,為啥緊張等,然後針對性的解決問題。不過,足夠的愛是怎麼也少不了的。
現在多動症、孤獨症、抑鬱症的孩子越來越多,做父母的只有從細節入手,把這些不好的東西扼殺在搖籃中。
緊張、焦慮、孤獨、缺愛、沒安全感的孩子總會有一些小動作。發現孩子的小習慣,了解孩子內心需求,及時給予滿足,以免引起更大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