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泰社區一角,村民生活在綠樹掩映的環境中,這裡山青翠、水清澈。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錢娟 攝
    長沙晚報8月3日訊(全媒體記者 錢娟 實習生 鄒玉瑛)清風徐來,水波粼粼,從長沙出發,沿靳江河一路溯流而上,驅車不到40分鐘,記者來到嶽麓區含浦街道含泰社區,只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靳江河穿村而過,十裡荷塘滿院香,村民劉震宇正窩在水邊淘米洗菜,「水質清澈,人也清爽,這好山好水好生活,城裡人都羨慕!」
    從為水困,到因水興,近年來,含浦街道含泰社區脫胎換骨,迎來華麗轉身,捧回了「2018全國治理有效十佳村」「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湖南省級文明村」等金字招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帶你去含浦,看油菜花!」今年春天,「花海健行 田園歡歌」第五屆含浦油菜花節暨田園健步行活動在含泰社區劉家灣啟動,這裡也成為遊客打卡的網紅地。借水生金嘗甜頭,油菜花田孕育「致富花」,近3年來,含泰社區共接待遊客1萬餘人次,帶動當地村民增收30萬元以上。
    因地制宜,打出治水組合拳
    時間倒回至幾年前,含泰社區劉家灣片區還是一副灰頭土臉的模樣。在此居住了大半輩子的村民劉震宇記憶猶新,「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茅坑蚊蠅飛,水邊掩著鼻子走。」
    劉家灣是一處典型的群眾自然聚集屋場,34戶110餘名村民世代棲居於此,周邊有山塘6口、水渠1條。曾經,這裡養殖廢水、生活汙水橫流,加上年久失修,山塘溝渠淤塞,水質日漸變壞。村民們紛紛倒苦水,「塘裡洗個拖把,渾身撓痒痒,這水一不能喝、二不能用,可怎麼辦?」含泰社區黨總支書記閻茂林心急如焚,治水成為了擺在支村兩委面前的一道難題。
    「我們要讓劉家灣重現小橋流水、綠波蕩漾的田園美景,打造長沙人的『後花園』。」 含浦街道農辦副主任楊大乾介紹,2018年以來,街道將劉家灣片區作為小微水體整治示範片來打造,打出一套治水「組合拳」:
    ——讓水活起來,以打通水系、淨化水質為龍頭,針對每個山塘、溝渠制定個性化治理方案,最大限度利用天然地形,連通水系毛細血管;
    ——讓水淨起來,政府出資、村民出力,建設集中式汙水處理廠1座,34戶村民家中排放的生活汙水集中進入管網,實現達標排放;
    ——讓水美起來,打造親水宜居環境,配套建設門樓、涼亭、步道等基礎設施,村民庭前屋後栽花種草蔚然成風,溝渠塘壩搖身變荷塘,群眾家門口有了休閒遊樂好去處。
    精彩蝶變,借水生金嘗甜頭
    治水出重拳,帶來新變化。原來臭氣燻天的露天糞坑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三格化糞池。截至目前,含泰社區已完成1100多座無害化廁所改造,預計明年底將全部改到位。村民劉震宇欣喜地告訴記者,「如今垃圾有人上門回收,家裡用上水衝式廁所,生活更有品質。」
    更多變化接踵而至,村民曹正湘主動請纓,當起了保潔員,每兩天上門一次,爭當垃圾分類宣傳員、行動派。
    從「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到村民擰成一股繩,房前、屋內、路邊有人掃,自覺維護生態環境蔚然成風,村民們每月一次「聚會」,大家坐在板凳上,為扮靚美麗家園建言獻策,80多歲的村民劉德全當起了義務工,自覺清掃道路等公共區域。
    村級河長、片區河長走馬上任,14名黨員幹部當起了河湖「貼身保姆」,定期巡河,對白色垃圾或其他水面漂浮物「零容忍」……
    水質變清了,魚蝦回來了,致富能人飛回來了。田園山水、詩畫含浦、油菜花節、夏日賞荷等增色添彩,劉家灣片區成為含浦鄉村旅遊的門面擔當,土雞土鴨、富硒水果、農家菜籽油等產品成為俏貨,城裡人爭相下單。順著水路找財路,沃之園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培炎一眼就相中了這裡的好山好水好生態,打造集親子遊、研學遊等於一體的體驗型農莊,最高峰一天接待遊客超過8000人次。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清晨在田園山水中甦醒,傍晚在靜謐的親水棧道散步,十裡荷香撲鼻。用劉震宇的話說,「住在含浦,就像住在花園裡,水是甜的,空氣是甜的,生活也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