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再爆爭議:為護蔡英文竟說「糖也是毒」

2021-01-07 銳看臺灣

據臺媒報導 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臺灣,引發民眾食安疑慮,諾貝爾獎得主、臺灣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日前表示,如果是在安全標準內,萊劑對健康影響不大,像是糖、硝酸鈉也是毒,「大家還是吃」,引起爭議。國民黨「立委」葉毓蘭昨(6)日在臉書炮轟,大家應該請李遠哲統領「萊豬黨文武百官」與「萊豬立委」們,每天在他決定的無害劑量下,身先士卒,擔任萊豬核食的試驗隊。

李遠哲日前在出席時代力量黨團舉辦的座談時指出,如果是在安全標準內,萊劑對健康影響不大,比方說,有人認為糖也是毒,不能吃太多,硝酸鈉也是毒,但為了保鮮,所以放一點點,大家也還是吃。至於日本核災地區食品,若檢驗出無核廢料汙染,也是沒問題。

對此,葉毓蘭寫下,物以稀為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在回臺後,被陳水扁、蔡英文奉為「國師」,積極參與政治,花了不少納稅人的錢奉養,「既然已知空汙和地球暖化嚴重,為何不善盡資政的言責,提醒蔡英文不要再一意孤行,大搞火力發電,以人民的肺來發電?」

至於李遠哲以糖、硝酸鈉比擬萊豬,葉毓蘭諷刺地說,大家應該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統領「萊豬黨文武百官」與「萊豬立委」們,每天在李遠哲決定的無害劑量下,身先士卒,擔任萊豬核食的試驗隊,連吃一年,如果完全無害,全民力挺小英號召,狂嗑萊豬核食,以換取臺灣的「國際地位」。

最後,葉毓蘭指出,看到李遠哲近年來的政治發言,悖離民心,也難免喟嘆諾貝爾的光環黯淡矣。

相關焦點

  • 為保護蔡英文竟說「糖也是毒」 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引爭議
    據臺媒報導 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臺灣,引發民眾食安疑慮,諾貝爾獎得主、臺灣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日前表示,如果是在安全標準內,萊劑對健康影響不大,像是糖、硝酸鈉也是毒,「大家還是吃」,引起爭議。李遠哲日前在出席時代力量黨團舉辦的座談時指出,如果是在安全標準內,萊劑對健康影響不大,比方說,有人認為糖也是毒,不能吃太多,硝酸鈉也是毒,但為了保鮮,所以放一點點,大家也還是吃。至於日本核災地區食品,若檢驗出無核廢料汙染,也是沒問題。
  • 諾貝爾獎得主高中生涯揭秘
    諾貝爾獎得主並非都是狀元出身  作為2013年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的妻子,我最近有機會調查其他2013年諾貝爾獎得主的高中學業情況。其中,我丈夫在高中時並不是班上第一名。他在美國密西根州上學時,在400多名學生中排名第四。因為知道這個,我決定調查其他諾貝爾獎得主的情況,了解他們在高中時的成績是否拔尖。
  • 多位諾貝爾獎得主這樣說……
    多位諾貝爾獎得主這樣說…… 2020-12-09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諾貝爾獎得主雲集是大連光榮
    2005中國(大連)國際DNA和基因組活動周昨天隆重開幕,市長夏德仁出席了開幕式並發表講話諾貝爾獎得主雲集是大連光榮文/見習記者邵敏圖/王士俊  本報訊昨天,聞名中外的大連星海灣畔春意盎然,5位諾貝爾獎得主、2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位學科領域頂級科學家、國內600多位科技教育界以及工商企業界人士和3000多名各界人士聚集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
  • 諾貝爾獎得主牽手大連珍奧集團
    「偉哥之父」牽手大連珍奧集團另有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也表達了與珍奧合作的迫切意向,市領導李永金等出席了珍奧3項工程的奠基儀式見習記者邵敏  本報訊昨天上午,5位諾貝爾獎得主和來自國內外的近百位科技界知名人士參加了珍奧諾貝爾獎國際免疫研發平臺、珍奧諾貝爾獎生命科技館及珍奧生命園二期工程的奠基典禮。
  • 中國選拔25名博士生與諾貝爾獎得主面對面
    「能夠與諾貝爾獎得主面對面交流,機會難得,收穫很大!」這是參加第五十九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的25名中國博士生的共同心聲。不久前,由中國和德國合作建立的中德科學中心第六次組團派出中國年輕學者,參加在德國南部林道舉行的本屆大會,並考察德國學術及研究機構。林道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諾貝爾獎得主與青年學子的交流盛會。
  • 諾貝爾獎得主用英語怎麼說,諾貝爾的那些獎項的英文又是什麼?
    諾貝爾獎上周已經全部公布完畢,今天我們趕緊來學習一下諾貝爾獎得主以及諾貝爾各種獎項的英文說法是什麼吧。你可能不知道這背後還藏著個古希臘的神話故事吧。諾貝爾各個獎項的英文名稱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共有六大獎項,那麼這六大獎項的英文分別是什麼呢?
  • 臺媒:醜聞連環爆 蘇嘉全「貪小便宜」拖累蔡英文
    (圖片來源:臺灣媒體) 中國臺灣網10月19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2012參選人蔡英文上月9日公布民進黨秘書長蘇嘉全為副手後,綠營原盼曾在臺中市長選戰打出亮麗成績的蘇嘉全,能延續火力為「英嘉配」加分,無奈蘇家接連爆出豪華農舍、祖墳佔地、違建鐵皮屋等爭議事件,綠營一路挨打,也拖累蔡英文的選情。
  • 全球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30所大學
    在2020年度諾貝爾獎已陸續揭曉。100多年來,諾貝爾獎,尤其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幾種獎項,始終是全球範圍內最受矚目的科學榮譽。我們為您盤點1901-2019年全球諾貝爾獲得者(包括畢業生及職員)最多的前30所大學,它們也是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
  • 第二屆諾貝爾獎得主簡介錄
    正像不少科學家指出的,諾貝爾獎是對人類的智力和體力最高成就的一種評價和獎賞,其精神意義遠遠大於奧運會的金牌。它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準的象徵,反映了對這個社會制度文明的評價。因而完全可以有理由說,諾貝爾獎不僅是對科學家的最高獎賞,它巨大的影響力、吸引力,還在於某種程度上是對一個國家的科學、文明程度的認可,是國家地位的一種象徵。 那麼第二屆諾貝爾獎得主有哪些呢?下面就讓我帶大家來一起看一看吧:洛倫茲是經典電子論的創立者。他認為一切物質分子都含有電子,陰極射線的粒子就是電子。把以太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歸結為以太與電子的相互作用。這一理論成功地解釋了塞曼效應。
  • 六位諾貝爾獎得主同聚大連(圖)
    六位諾貝爾獎得主同聚大連受邀參加今天開幕的「2005中國(大連)國際DNA和基因組活動周」,夏德仁市長昨晚會見了他們文/見習記者邵敏圖/王士俊  本報訊「大連歷史上第一次同時迎來了6位諾貝爾獎得主
  • 諾貝爾獎大數據告訴你答案
    同時,諾貝爾先生也不忘自己太陽天秤座的使命,特別設立和平獎,以表彰「曾為促進國家之間的友好、為廢除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舉行和平會議作出過最大或最好工作的人」。至於,1969年才被歸入諾貝爾獎體系的經濟學獎,質疑與爭議一直存在,不論今人如何看待,這絕對違背了諾貝爾先生的初衷。  110屆的諾貝爾數據,排除48次空缺或無生辰資料及23個機構獲獎外,為佔星研究提供了877份科學家的案例。
  • 與諾貝爾獎得主做校友,細數狂攬諾貝爾獎的德國名校
    除了美加澳,德國移民也是當今為了孩子教育的好去處。近年,中國高淨值人士對於孩子的海外教育規劃不再局限於英美澳加大國。而且更理性地從孩子專業、個性、特長、興趣等方面去選擇留學的國家,近年赴德國等歐洲國家移民留學的人數呈明顯上升趨勢。
  • 中大、暨大兩研究生獲邀出席諾貝爾獎得主大會
    中大、暨大兩研究生獲邀出席諾貝爾獎得主大會 2008年07月07日 17:15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發表評論   近日,中山大學和暨南大學分別有一名研究生獲邀出席在德國林島舉行的諾貝爾獎得主大會
  • 科學中國人西部網:西北工業大學聘任3位諾貝爾獎得主為學校名譽教授
    4月26日,3位諾貝爾獎得主受聘西北工業大學名譽教授。3位諾貝爾獎得主分別是2011年獲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舍特曼(Dan Shechtman)、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羅賓•沃倫(J. Robin Warren)和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米歇爾(Hartmut Michel)。
  • 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三十所大學排行榜,有你的學校嗎?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又來了。諾貝爾獎(英語:Nobel Prize),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囑於1901年開始每年頒發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設立了瑞典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通稱「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獎普遍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有聲望的獎項。
  • 你可能誤解了你的祖國:為什麼諾貝爾獎獲得者這麼少?(二)
    網上經常有這樣的言論,說我們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還抵不過國外幾百年的工業化發展,也還總是拿「中國四大發明」來說事,覺得我們的發明創造只是經驗性的,根本的理論和發展都是人家外國人做出的貢獻。更常常把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少作為攻擊我們教育投入、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和人才培養失敗的鐵證,認為我們的教育唯「分數」論英雄,中國學生一切都為分數轉,分數似乎成了教育的最終目標,這樣的「高材生」怎能成為諾貝爾獎得主呢?還拿日本和中國作對比,更加凸顯我們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失敗。
  • 盤點世界上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
    對於不少學者和行業領袖而言,獲得諾貝爾獎是其畢生奮鬥和貢獻的一個肯定,而對於培養這些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大學來說,這無疑是非常值得一提的榮譽。那麼,世界上培養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是哪些大學呢?  它成立於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為躲避毆鬥而從牛津大學逃離出來的老師建立的,位於毗鄰首都倫敦的英格蘭劍橋市。亨利三世國王在1231年授予其教學壟斷權。其全球大學排名基本上在前五強甚至第一,在歐洲則一直是NO.1。31個學院裡,以三一學院、國王學院最著名。牛津以文科取勝,劍橋則以理科更強。
  • 蔡英文會在意五百張選票嗎?國民黨威脅再上街頭
    蔡英文會在意五百張選票嗎?中天新聞換照審查進入倒數時刻,再爆「通訊傳播委員會」更改評分標準爭議,中天新聞員工面對日益升高的關臺危機,12日集體發聲給蔡英文一封公開信,開頭就詢問蔡英文,中天新聞員工是您心裡最軟的那一塊嗎?籲請蔡英文保障近500位員工的工作權!敦請蔡英文出面捍衛言論自由,阻止違法審查,支持通過中天新聞換照案。
  • 臺媒:蔡英文"沒空"見青年獎章得主恰恰羞辱了自己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蔡英文以沒時間為由,破61年慣例不見臺灣青年獎章獲獎者。文章指出,蔡辦話說得漂亮,稱蔡英文非常重視青年議題和為臺灣努力的青年朋友,所謂「政治色彩的指控,純屬無端,也沒有意義」。但從「救國團」選出的青年獎章得主來看,有曾經參與高雄氣爆和臺南地震救災的消防員,還有家中遭逢巨變還努力付出的高職生,更有偵辦弊案的檢察官、小學校長和大學教授。要說這些人不是為臺灣努力的青年,根本說不過去。如此蔡英文和林全口徑一致的「沒空」,就很耐人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