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電信詐騙:「零門檻」入行 「傻瓜式」作案

2020-12-02 平安江津

目前,我國各地傳統刑事案件大幅下降,但電信詐騙等網絡犯罪發案率居高不下,屢禁不絕、屢騙屢成、屢騙屢新,危害巨大。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網絡犯罪已經實現全鏈條「產業化」,上下遊的各個環節均有專業「黑灰產業」商家提供服務。這些商家並不直接參與犯罪,但為網絡犯罪提供難以估量的幫助,導致網絡犯罪門檻、成本極低,犯罪分子只需「購買服務」,就可以「傻瓜式」操作。


調研還發現,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網絡犯罪團夥所需的伺服器搭建、假身份信息、受害者信息、洗錢甚至詐騙「劇本」均有專業「黑灰產業」商家提供,專業團隊滲透到犯罪活動的每個細微環節。


公安部10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5.5萬起,抓獲嫌疑人14.5萬名;累計封堵涉詐域名網址21萬個,攔截處置詐騙電話5100萬餘次、詐騙簡訊6.3億餘條,成功止付凍結涉案資金1000餘億元。



電信詐騙全鏈條「產業化」


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嶺分局反詐專班民警馬天偉、趙忠義等介紹,目前有專門的軟體公司和技術人員為網絡犯罪所需的網站、平臺、APP等提供搭建等技術支持工作,價格並不高。「詐騙分子」直接購買、使用即可。


手法一:專業「軟體商」提供「搭建平臺」等技術服務


湖南省婁底市的文某強,在2019年6月糾集了16名文化水平不高的「90後」組成一個「殺豬盤」電信詐騙團夥,這個團夥成員以親戚、朋友為紐帶,聚在一起。他們無任何特長,文化程度也不高,通過購買各犯罪各環節的「服務」後,迅速實現了犯罪獲利。在今年5月底至7月的兩個月時間內詐騙「三盤」,獲利200多萬元,而其全部投入不過三五萬元。


「文某強案」中,「老闆」文某強安排「操盤手」通過境外加密聊天工具聯繫到軟體公司,以每個5000元的價格開發出「廣州新彩」等3個APP。


隨後,詐騙團夥「操盤手」接管APP並進行後臺操作,如修改資金額,封盤(關閉)等。「做這種東西技術難度不大,裡面的許多功能都是假的。三個APP內部功能也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改了個名字,換了個『馬甲』。」馬天偉說。


太原市公安局萬柏林分局破獲的一起團夥藏身杜拜進行「比特幣投資」詐騙的案件中,涉案投資平臺網站和APP製作方為上海的一家科技公司,該公司除了給這個犯罪團夥提供技術支持外,還向不特定群體出售服務。而深圳一家雲計算公司則向該詐騙團夥提供雲加速、雲防護等科技服務。


手法二:「作案工具」買賣「成熟市場」


文某強組建團夥後,從其他團夥購買了數十部安裝有微信、流量卡的手機。民警介紹,微信對新開帳戶的管控力度逐漸加大,新註冊的微信號發布敏感信息等容易被封號,於是專門的「養號」團夥就針對性地出現了,即提供活躍了一段時間的老微信號供詐騙團夥使用。


「時間特別短,直接拿來就用,手機裡面有數據流量卡,有登錄好的、已經設置好的微信號,傻瓜式操作。手機一般都是智慧型手機,一般都是國產品牌,五六百塊錢一個。」馬天偉說。


警方介紹,在一些地方,已經有了專門的成熟「手機市場」,專賣這種手機,以及電話卡、流量卡等。


手法三:甚至有專門培育「詐騙對象」的「菜商」


準備工作完成後,文某強團夥開始蓄謀作案。警方介紹,詐騙團夥作案時間很短,如文某強團夥的許多人都是「老手」,並不需要長時間培訓。少數人簡單培訓一下就可以「上崗」。


「剛開始文某強團夥會在QQ貼吧、股票投資群物色想要投資的人,單對單跟他們進行溝通,說掌握一個平臺,收益率好,然後把他拉進預先設置好的微信群裡,逐步開始『養』。」專案民警說。


將前期尋找到的「潛在」受害者拉入微信群之後,2020年5月底至7月間,文某強團夥開始在湖南株洲、江西等異地,短期租賃房屋,準備「殺盤」。這期間,犯罪分子聚集在一起,集中生活,不準使用生活手機,每人操縱一些「詐騙手機」,分工作案。


在微信群裡,犯罪分子扮演不同的「角色」,甚至一人分飾多個「角色」。除了客服外,還有公務員、教師等不同的投資者,他們還會塑造很懂股票投資的專業人士,稱之為「老師」。老師定期在群裡講課,發布一些高回報高收益的股票種類,讓人感覺到他很厲害。


民警介紹,這個微信群中一般會有四五十人,多的時候高達八九十人,但是基本上受害者只有十多人,其他都是犯罪分子冒充。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嶺分局去年破獲的一起類似案件中,一個微信群裡有40人,只有1人是受害人,其他39人都是由六七名犯罪分子操作不同的微信號冒充。這39個人中,有冒充的教師、公務員等角色,每天他們會發符合相應身份的朋友圈,騙取受害人信任。


在「養」的過程中,犯罪分子通過冒充的身份開始誘導受害者進行小額投資,起初他們會按照一定比例,5%到10%不等,如文某強團夥按照投資5%的比例進行回報,即投入100元,給受害人返回105元。慢慢地,受害人越來越多,投資的數額也越來越大。


總投資額到了四五十萬或者八九十萬的時候,數額大概到了或者時間大概到了,他們就會把軟體關掉,迅速「封盤」,當天把作案手機直接扔到河裡或者其他地方,馬上離開當地。這便完成了「殺一個盤」。隨後換地方,換APP「馬甲」重新「開盤」。就這樣,文某強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連開三盤,獲利200多萬元。


民警介紹,「培養」詐騙對象的犯罪過程,也在逐步精細化,為了規避風險,他們將一個階段分成了「吸」「養」「騙」等不同階段。不同於文某強團夥自己「養」詐騙對象,有的詐騙團夥可直接獲得「半成品」詐騙對象,「封盤」詐騙收割即可。


太原警方近期從東北抓獲一個「吸粉」團夥,該團夥即是專門為下遊環節進行「吸粉」,他們接收到「養號」團夥發來指定的群二維碼之後,團夥成員冒充證券公司利用購買來的股民信息,單對單聯繫,將一個股民拉入指定聊天群24或48小時後,這名成員獲得佣金13元,超過10個人頭後每拉一個人獲得佣金25元,成員每拉一人入群,該團夥老闆獲佣金七八十元。拉入群之後,「吸粉」團夥就不管了,由下遊團夥對這些「準詐騙對象」進行下一步「套路」。


手法四:「跑分平臺」「水房」「地下錢莊」等提供洗錢服務


詐騙團夥不直接進行資金結算,而是通過專門的「跑分平臺」「水房」等團夥以掙取佣金的方式,將錢洗白,轉給詐騙團夥。


太原市公安局反詐中心負責人張虹說,網絡犯罪「洗錢」也經歷了幾個階段:起初為銀行卡取現模式,在銀行卡多級流轉後,僱傭「車手」將錢取出來。現在則多通過第三方、第四方甚至第五方平臺等進行流轉,即錢入卡之後迅速轉帳,然後以購物、購買基金、股票等方式,進入資金池,或者通過對公帳戶,以企業交易的方式進行資金流轉。


民警說,洗錢團夥通過多張銀行卡互相轉,一級卡轉到二級卡,二級卡再轉到三級卡,轉到七八級的時候,有些會購買股票基金,或者偽裝成商戶轉帳。「經過幾個層級以後,錢有可能充到境外賭博網站,或者是購買基金、股票等。這樣錢就進了大資金池子裡,再出來的時候,就分不清楚哪一筆錢是詐騙款,相當於洗白了。」


文某強團夥與上下遊「服務商」交易往來全部以「電子加油卡」作為支付手段,1000元額度一張的加油卡,將條碼拍下來發過去即完成了交易,搭建一個APP只需要5張卡。


山西警方偵破的羅某勇「跑分洗錢」案中,羅某勇將自己團夥的支付寶帳戶二維碼掛到境外賭博網站,賭資全部進入羅某勇團夥支付寶中,該團夥收帳轉帳「洗錢」,最後通過中間人,將錢轉入賭博網站指定用戶,完成「跑分」。僅2018年3月的5天時間內,該團夥5人「跑分」600多萬元,佣金約為8%到12%。


手法五:虛假身份信息和受害者數據找「卡商」


無論是詐騙團夥,洗錢團夥還是提供作案工具、詐騙對象的「菜商」,他們使用的均是假身份信息,這部分「服務」提供者被稱為「卡商」。他們尋找相應的人購買身份信息「四件套」或者對公帳戶「八件套」。


「四件套」為身份證、銀行卡、手機卡和銀行U盾,每套第一手價格約500元到1000元,流轉到詐騙使用者手中每套可達七八千元。「八件套」則包括營業執照、印章、對公帳戶、U盾等。第一級價格為每套1500元到2000元,到使用者手中每套高達上萬元。


山西晉城25歲男子王某傑在今年3月,組成團夥,以本人或他人名義大量註冊公司辦理營業執照,註冊對公帳戶。同時也通過微信群在網上收購銀行公私帳戶,通過網絡和物流寄遞方式賣給境外詐騙和賭博團夥。王某傑甚至親自偷渡境外指揮,以每個對公帳戶10000元至18000元的價格販賣給境外的犯罪分子。


手法六:部分新技術成為犯罪「黑科技」


隨著網絡技術更新,一些不法之徒也不斷使用新技術、新應用來逃避警方打擊,比如Goip網絡電話就是近年來詐騙分子的「新寵」。


山西省公安廳打擊網絡電信詐騙犯罪工作專班的任鑫峰介紹,Goip設備是網絡通信的一種硬體設備,支持手機卡接入,能將傳統電話信號轉化為網絡信號。一臺設備可供上百張手機SIM卡同時運作,還可以遠程控制異地的SIM卡和Goip設備撥打電話、收發簡訊,實現了人與SIM卡的分離,達到隱藏身份、逃避打擊的目的。


手法七:「犯罪套路」也能購買


生活中,各種類型的電信詐騙手段和套路層出不窮,卻又似曾相識。民警介紹,「黑灰產」中還有專門製作詐騙「劇本」的團隊,這些不乏心理學、文學、偵查學背景的專業人士,編造「套路貸」「殺豬盤」「冒充公檢法」等各種犯罪套路。


「『殺豬盤』原本是通過冒充談戀愛等感情手段誘使受害者投資或賭博,在文某強案中,談感情的階段直接省略了,上來就是投資詐騙。」民警說,詐騙套路也在變化。


農民工、大學生等淪為詐騙分子「工具人」


網絡犯罪分工的日益精細化,導致一些農民工、大學生等弱勢群體成為犯罪的「工具人」,淪為犯罪「幫兇」。


有民警表示,從近年來破獲的案件看,受僱開卡的群體呈現年輕化趨勢,輟學的社會閒散人員、外出務工人員、在校學生成為主要目標。這些群體欠缺社會經驗,愛貪小便宜,法律知識淡薄,受利益驅動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晉中市民郝某某因大量出售個人信息被抓後,警方發現他名下的公司有五六十家,分布在全國各地。他交代,一些中間人會提供機票安排他到各地註冊公司,開對公帳戶。


今年8月,鄭州警方公布一批230人買賣帳戶、冒名開戶的人員信息,其中「90後」佔比超過一半;溫州警方同月公布的一批涉嫌買賣銀行帳戶、冒名開戶的160名人員名單中,「00後」佔比一成多,「90後」82人佔比約一半。


除出租和出售銀行卡、帳戶等信息外,警方介紹,目前大學生向犯罪分子出售或出租微信號現象愈發普遍,用過1年的微信號一手出售價格約180元,三年以上的則達到500元。


在這種畸形的犯罪鏈條中,也不乏「黑吃黑」的現象存在。郝某某在手頭緊張時,會將自己名下出售或出租的銀行卡進行掛失,偶爾也能截住部分往來資金。北京市東城區檢察院公訴的一起電信網絡詐騙「黑吃黑」案中,嫌疑人假意賣卡,將售出的銀行卡掛失補辦,截住的詐騙款由此被據為己有。


電斬斷「服務」鏈條 剷除「黑灰產」土壤信詐騙全鏈條「產業化」


山西省公安廳打擊網絡電信詐騙犯罪工作專班負責人賈勇生表示,遏制網絡犯罪不能僅依靠打擊,要消除其屢禁不絕的現狀,必須加強源頭控制,斬斷「服務」鏈條,剷除「黑灰產」土壤。


首先,通信運營商必須切實加大通訊卡「實名」管控力度,斬斷「兩卡」販賣產業。比如,目前可以單位等名義批量辦理的流量卡、物聯網卡等被犯罪分子慣常使用,成為管理的薄弱環節。


2020年10月10日,國務院召開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在全國範圍內開展 「斷卡」行動,提出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採取堅決果斷措施,嚴厲打擊整治非法開辦販賣電話卡、銀行卡違法犯罪,堅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高發態勢,切實維護社會治安大局穩定。


其次,加大對對公帳戶等的金融監管、治理力度。目前一些對公帳戶凍結難度很大,有民警反映,發現涉嫌犯罪的對公帳戶後,一方面難以查到具體開戶銀行,另一方面向開戶行提供相關凍結手續後,有的銀行也存在配合問題。他們建議,金融系統需要加大監管力度,對開戶人員進行核實調查,堵塞虛假開戶,對頻繁轉帳的異常現象加大風險控制。同時,銀監系統應出臺規定,實現對公帳戶中犯罪資金快速凍結。


再次,完善法律法規,對「黑灰產」從業者嚴打重判。民警反映,目前《刑法修正案(九)》雖然增設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對網絡犯罪各「服務商」行為單獨入罪,但現實中操作難度大。


受訪者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首先量刑過輕,難以起到威懾作用,此罪最嚴重情形才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且對許多「黑灰產」環節並不適用,如打擊對公帳戶買賣,警方主要以倒賣國家機關公文罪立案。而且,為網絡犯罪「提供服務」的環節鏈條愈發細化,難以形成證據鏈。此外,此類犯罪隨著時間推移證據滅失極快,許多犯罪分子被輕判或判緩刑,這些人出來後不少人「重操舊業」。

相關焦點

  • 起底電信詐騙:「零門檻」入行 「傻瓜式」作案
    全鏈條「產業化」 上下遊均有「黑灰產業」商家提供服務  起底電信詐騙:「零門檻」入行 「傻瓜式」作案  目前,我國各地傳統刑事案件大幅下降,但電信詐騙等網絡犯罪發案率居高不下,屢禁不絕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網絡犯罪已經實現全鏈條「產業化」,上下遊的各個環節均有專業「黑灰產業」商家提供服務。這些商家並不直接參與犯罪,但為網絡犯罪提供難以估量的幫助,導致網絡犯罪門檻、成本極低,犯罪分子只需「購買服務」,就可以「傻瓜式」操作。
  • 起底電信詐騙:「零門檻」入行「傻瓜式」作案
    目前,我國各地傳統刑事案件大幅下降,但電信詐騙等網絡犯罪發案率居高不下,屢禁不絕、屢騙屢成、屢騙屢新,危害巨大。《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網絡犯罪已經實現全鏈條「產業化」,上下遊的各個環節均有專業「黑灰產業」商家提供服務。
  • 經參調查·銳度|起底電信詐騙:「零門檻」入行 「傻瓜式」作案
    新華社太原11月24日電(記者孫亮全 李金紅)目前,我國各地傳統刑事案件大幅下降,但電信詐騙等網絡犯罪發案率居高不下,屢禁不絕、屢騙屢成、屢騙屢新,危害巨大。《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網絡犯罪已經實現全鏈條「產業化」,上下遊的各個環節均有專業「黑灰產業」商家提供服務。
  • 這類詐騙,作案手法曝光!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網絡犯罪已經實現全鏈條「產業化」,上下遊的各個環節均有專業「黑灰產業」商家提供服務。這些商家並不直接參與犯罪,但為網絡犯罪提供難以估量的幫助,導致網絡犯罪門檻、成本極低,犯罪分子只需「購買服務」,就可以「傻瓜式」操作。
  • 吉水再次端掉一在深山老林作案的電信詐騙窩點
    9月9日,吉水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在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的指導下,再次成功端掉一個在深山老林作案的電信詐騙窩點。因為在今年4月的時候,吉水公安在市局的大力協助下,將躲藏在吉水深山老林開展電信詐騙的福建籍詐騙團夥一鍋端了。那麼此次電信詐騙團夥與4月的那一個團夥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呢?
  • 電信詐騙嘗甜頭 另起爐灶當老闆
    21歲的青州男子王某讀大學期間曾跟隨濰坊城區的張某進行電信網絡詐騙,嘗到了甜頭,今年大學畢業後他另起爐灶單幹,成立工作室並招募了7名員工。王某從張某處得到一些有貸款需求的人員名單及聯繫電話,讓員工逐一聯繫,誘導受害人加微信(QQ)號,供詐騙團夥行騙。12月5日,青州警方成功端掉該電信網絡詐騙團夥,將9名犯罪嫌疑人抓捕歸案。
  • 桂綸鎂竟然會電信詐騙?反詐騙電影《猜猜我是誰》角色起底 宣布...
    《猜猜我是誰》宣布進軍賀歲檔《猜猜我是誰》以備受社會關注的電話、電信詐騙為主題,取材公安局反詐中心真實備案案件。桂綸鎂與張孝全將上演詐騙界的「雌雄大盜」。《猜猜我是誰》概念海報在這個電信詐騙極其猖獗的時代,桂綸鎂也難於倖免。
  • 作案30起!雲南鎮雄一電信詐騙窩點被搗毀,涉案金額80餘萬
    近日,鎮雄縣公安局以「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治庸懶強擔當樹新風」主題實踐為契機,以「打擊整治跨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為抓手,於10月17日,成功搗毀電信詐騙窩點1個,抓獲犯罪嫌疑人5名,破獲電信詐騙案件30餘起,涉案金額80餘萬元。
  • 電信詐騙等網絡犯罪發案率居高不下,屢禁不絕、屢騙屢成、屢騙屢新...
    目前,我國各地傳統刑事案件大幅下降,但電信詐騙等網絡犯罪發案率居高不下,屢禁不絕、屢騙屢成、屢騙屢新,危害巨大。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網絡犯罪已經實現全鏈條「產業化」,上下遊的各個環節均有專業「黑灰產業」商家提供服務。
  • 民生小案|福田警方打掉一個涉案百萬的電信詐騙團夥,抓獲4名犯罪嫌疑人
    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電信詐騙層出不窮,防不勝防。近日,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福強派出所成功偵破了一起電信詐騙案件,覆滅一個涉案金額高達百萬的詐騙團夥。小案不小起底電信詐騙團夥前段時間,事主許女士來福強派出所報案稱,接到一個自稱是自己朋友蘇先生打來的電話,說因為喝酒鬧事被抓了,讓她幫忙疏通關係。
  • 【防詐騙】提高防範意識,遠離電信網絡詐騙!
    【防詐騙】提高防範意識,遠離電信網絡詐騙!-防範電信詐騙-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信息網絡普及我們的生活,但這也讓很多不法分子趁虛而入,侵蝕網絡空間。他們利用電話、QQ、微信號、郵箱等作案手段不斷翻新,給廣大人民群眾財產造成了損失。
  • 公安機關將始終保持對電信詐騙的高壓嚴打態勢
    公安機關將始終保持對電信詐騙的高壓嚴打態勢  【誠信建設萬裡行】  破案13.1萬起,查處違法犯罪人員5.3萬名,同比分別上升57.8%、53.09%,立案59.6萬起、同比下降5.2%,涉案金額同比下降33.5%……2017年,全國公安機關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的工作交出了
  • 電信詐騙就在您身邊
    為提高廣大市民識騙、防騙的意識和能力,10月16日,莆田市各縣區同步開展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活動。16日下午,城廂公安分局攜手市網信辦等單位在南湖公園開展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活動。、反詐騙動漫展板、發放防詐騙宣傳手冊等方式,向廣大群眾介紹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的慣用手法、作案方式以及電信網絡詐騙的種類、特點和危害。
  • 針對特定人通過社交軟體聯絡實施的詐騙,不屬於電信網絡詐騙
    三、裁判理由由於通信和網際網路技術的普遍應用,普通詐騙犯罪中行為人亦經常通過即時通信工具或其他社交軟體聯絡被害人。相對於普通詐騙而言,電信網絡詐騙在入罪標準、確定量刑起點、基準刑等方面均有區別。上述犯罪手段表明,電信網絡詐騙是一種點對面的犯罪,行為人通過電信網絡散布和傳播虛假信息,並非針對特定人實施詐騙行為,其初始作案目標範圍較廣,時空跨度和犯罪規模較大。而普通的詐騙犯罪,往往在著手實施犯罪行為時,已具備明確的作案目標。2.「針對不特定多數人」犯罪體現出電信網絡詐騙較普通詐騙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 案件偵破 | 學生出租微信賺錢 成為電信詐騙幫兇
    案件偵破 | 學生出租微信賺錢 成為電信詐騙幫兇 2020-12-20 1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藏匿深山老林搞電信詐騙,窩點被吉水公安端了!
    9月9日,吉水縣公安局再次端掉一個藏匿在深山老林作案的電信詐騙窩點,當場抓獲犯罪嫌疑人4人,並繳獲大量作案工具。共同點一作案地點均選在偏僻的深山老林 9月初,吉水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接到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提供的線索:有個電信詐騙團夥在深山老林一帶作案.....
  • 【預防詐騙】預防電信網絡詐騙宣傳 開發區各派出所在行動
    為進一步加大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防範宣傳力度,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防範電信網絡詐騙意識,有效遏制此類案件多發勢頭,減少人民群眾財產損失
  • 外賣配送箱變身"偽基站" 寶豐警方端掉電信詐騙團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紅汛 通訊員 王雙正 李曉雯 文圖 3月19日,在寶豐縣公安局刑偵隊物證室,記者看到了電信詐騙團夥使用的由外賣配送箱改裝的「偽基站」,辦案民警正在核對作案工具集成發射器『蓄電池外賣包裝箱進行登記歸檔。
  • 又是電信詐騙!卓尼公安又抓獲3名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
    卓尼縣公安局打擊新型網絡電信詐騙犯罪取得新突破面對電信詐騙案「高發低破」嚴峻態勢,卓尼縣公安局黨委高度重視,及時安排部署,轉變理念、強化機制、堅定目標,以雷霆之勢、傳統與科技相結合的方式,向新型網絡電信詐騙犯罪發起凌厲攻勢,近期抓獲涉及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3名。
  • 被騙入電信詐騙窩點後機智逃脫 男子舉報「東家」獲警方獎勵
    今年9月中旬,鯉城公安分局發布了關於獎勵舉報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的通告,得到了群眾的積極響應。這不,昨日上午,該局向18歲的小陳(化名)頒發了舉報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線索獎勵金2000元。不同以往的是,小陳舉報的是自己的「東家」——一電信詐騙團夥。上個月,他被騙入該團夥,後來機智逃脫並報警,鯉城警方一舉搗毀了該詐騙窩點。為此,鯉城警方對他的行為進行了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