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選擇 「設為星標」
關鍵訊息,D1時間送達!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應用的強烈需求對數據中心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擴展性提出了挑戰,尤其是當架構師模仿公共雲的設計以簡化向混合雲和內部部署的過渡時。
GPU(圖形處理單元)伺服器如今很常見,圍繞GPU計算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發展,以提高GPU工作負載的效率和可擴展性。然而在避免存儲和網絡中潛在的瓶頸的同時,也有一些技巧可以很大限度地提高GPU的利用率。
Excelero公司首席技術官Sven Breuner和首席架構師Kirill Shoikhet提供了9個為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做好準備的更好實踐。
數據點1:了解目標系統性能、投資回報率和可擴展性計劃。
這樣,他們就可以與數據中心目標相吻合。隨著人工智慧成為核心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組織都從最初的少量預算和少量培訓數據集入手,並為無縫和快速的系統增長在基礎設施方面做好準備。需要構建所選的硬體和軟體基礎設施,以實現靈活的橫向擴展,以避免在每個新的增長階段產生破壞性的變化。數據科學家與系統管理員之間的緊密協作對於了解性能要求,並了解基礎設施可能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而至關重要。
數據點2:評估集群多個GPU系統。
在擁有多個GPU的伺服器中可以在系統內部實現高效的數據共享和通信,並具有成本效益,而參考設計假定將來會在集群中使用,並且在單個伺服器中最多支持16個GPU。多GPU伺服器需要準備好以非常高的速率讀取傳入的數據,以保持GPU滿載運行,這意味著它需要一個超高速網絡連接,一直到培訓資料庫的存儲系統。但是在某個時候,單臺伺服器將不足以在合理的時間內通過不斷增長的培訓資料庫進行工作,因此,在設計中構建共享存儲基礎設施將使得隨著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用途的擴展,並更容易添加GPU伺服器。
數據點3:評估人工智慧工作流程各個階段的瓶頸。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需要能夠同時處理人工智慧工作流程的所有階段。對於具有成本效益的數據中心來說,擁有可靠的資源調度和共享概念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當一組數據科學家獲得需要攝取和準備的新數據時,其他人將對其可用數據進行培訓,而在其他地方,先前生成的模型將用於生產。Kubernetes已經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解決方案,它使雲計算技術在內部部署很容易獲得,並使混合部署變得可行。
數據點4:查看用於優化GPU利用率和性能的策略。
許多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應用程式的計算密集型性質使基於GPU的伺服器成為常見選擇。但是,儘管GPU可以有效地從內存加載數據,但是訓練數據集通常遠遠超過內存的容量,並且涉及的大量文件變得更加難以攝取。在GPU伺服器之間以及與存儲基礎設施之間、實現GPU數量與可用CPU功率、內存和網絡帶寬之間的最佳平衡至關重要。
數據點5:支持訓練和推理階段的需求。
在訓練系統「看貓」的一個經典示例中,計算機執行數字遊戲(或更確切地說是GPU)需要看到很多顏色各不相同的貓。由於包含大量並行文件讀取的訪問的性質,NVMe快閃記憶體通過提供超低的訪問延遲和每秒的大量讀取操作很好地滿足了這些要求。在推理階段,其挑戰是相似的,因為對象識別通常實時進行,這是NVMe快閃記憶體還具有延遲優勢的另一個用例。
數據點6:考慮並行文件系統和替代方案。
諸如IBM公司的SpectrumScale或BeeGFS之類的並行文件系統可以幫助有效地處理大量小文件的元數據,並通過在網絡上每秒交付數萬個小文件,從而使機器學習數據集的分析速度提高3到4倍。鑑於訓練數據具有隻讀性,因此在將數據量直接提供給GPU伺服器並通過Kubernetes之類的框架以共享方式共享數據時,也可以完全避免使用並行文件系統。
數據點7:選擇正確的網絡主幹。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通常是一種新的工作負載,將其重新安裝到現有的網絡基礎設施中,通常無法支持複雜計算和快速高效數據傳輸所需的低延遲、高帶寬、高消息速率和智能卸載。基於RDMA的網絡傳輸RoCE(融合乙太網上的RDMA)和InfiniBand已成為滿足這些新需求的標準。
數據點8:考慮四個存儲系統的性價比槓桿。
(1)高讀取吞吐量與低延遲結合在一起,這不會限制混合部署,並且可以在雲平臺或內部部署資源上運行。
(2)數據保護。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存儲系統通常比數據中心中的其他系統要快得多,因此在完全故障後從備份中恢復可能會花費很長時間,並且會中斷正在進行的操作。深度學習訓練的只讀特性使它非常適合分布式擦除編碼,在這種存儲中,最高容錯能力已經內置在主存儲系統中,原始容量和可用容量之間的差異很小。
(3)容量彈性可適應任何大小或類型的驅動器,以便隨著快閃記憶體介質的發展和快閃記憶體驅動器特性的擴展,數據中心可以在最重要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實現規模化的性價比。
(4)性能彈性。由於人工智慧數據集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以進一步提高模型的準確性,因此存儲基礎設施應實現接近線性的縮放係數,在這種情況下,每增加一次存儲都會帶來同等的增量性能。這使得組織可以從小規模開始,並根據業務需要無中斷地增長。
數據點9:設置基準和性能指標以幫助實現可擴展性。
例如,對於深度學習存儲,一種度量標準可能是每個GPU每秒處理X個文件(通常為數千或數萬個),其中每個文件的平均大小為Y(從幾十個到數千個)KB。預先建立適當的度量標準有助於從一開始就確定架構方法和解決方案,並指導後續擴展。
(來源:機房360)
如果您在企業IT、網絡、通信行業的某一領域工作,並希望分享觀點,歡迎給企業網D1Net投稿 投稿郵箱:editor@d1net.com
點擊藍色字體關注企業網D1net旗下信眾智是CIO(首席信息官)的智力、資源分享平臺,也是國內最大的CIO社交平臺。
信眾智讓CIO為CIO服務,提供產品點評、諮詢、培訓、獵頭、需求對接等服務。也是國內最早的toB共享經濟平臺。
同時,企業網D1net和超過一半的央企信息部門主管聯合成立了中國企業數位化聯盟,主要面向各地大型企業,提供數位化轉型方面的技術、政策、戰略、戰術方面的幫助和支撐。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可以查看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