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耳邊一定少不了俗話和老話,這些話被長輩當作金科玉律奉行。如果調皮的你曾違反過,一定會記得他們當時的氣憤和無奈。一堆老輩人傳下來的幾句話,真的有用嗎?就像曾經落滿灰塵的紫禁城,那是一個時代,而那個時代必將一去不復返。我們還要遵循那些俗語和老話麼?
似乎是要的。那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啊,老輩人的閒言碎語雖然惹人厭煩,但卻是他們大大半輩子走南闖北積攢下的經驗之談。酸甜鹹淡,長短黑白……人生這條路他們走過,江湖世俗他們也經歷過。所以,那些俗語和老話多多少少還是對我們有啟發意義的。但時至今日,往日的鄉村已經坍塌,昔日的人心也已經遠離。我們還能回到當初麼?
當然能了,只要我們把曾經熟悉的俗語傳下去,不就可以了麼?說到這兒,我們要一起來重溫那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相信大家都會很熟悉,也會很有感觸。那這幾句話的深層含義又是怎樣的呢?
先來看看這話的前半句——「一人不進廟」。這是為何呢?話說這要聯繫到當時的社會風俗和習慣了。其一,廟宇通常都會有金銀飾物和器皿來供奉,並且,也少不了初一十五的香火錢。如此,若是只孤身一人進到殿內,萬一隨後發生了失竊,那麼曾經孤身進廟的人便很難說清了。其二, 正是廟裡通常頗有資財,一旁塑的雕像也高大。如果一人只身前往城外荒郊野外的廟宇,少不了和棲身在其間的強人流民有所接觸。雙拳難敵四手,萬一被搶劫和毆打,也是很危險的。所以,這才是對這句話的解讀。
至於這句俗語中間的部分,是說兩人最好不要一起到井口邊。這卻要如何解釋呢?原來,井邊溼滑易倒,並且容易顧影而自憐。兩人坐在井邊,萬一其中一人不慎失足,另一人又如何能解釋得清楚呢?
這句話的最後半句呢,就是不要三個人一起去抬樹。這裡的「抱」便是合抱,也就是一起抬的動作和姿勢。相信大家都曾聽過三個和尚的故事,這也是一樣的道理。砍倒的樹有兩頭,自然各需一人去抬。但是,恰恰是第三個人會無所事事,怎樣幫忙使勁都行,但一般都不會做有用功。
所以啊,以上這幾句俗語還是很要人生道理的。畢竟老輩人也曾走過千山萬水,也曾穿過人山人海。江湖,我們不曾駐足,他們卻曾翻騰過。對於那些老話和俗語,你還會抗拒和厭惡嗎?讓我們一起保護並傳承它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