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來,我的博客裡多了一些朋友的留言,但很多都是匿名的。首先,我要特別感謝朋友對我的關注。博客是什麼?就是WEBLOG,LOG的原意是航海日誌,記錄自己的經歷和見聞,當然也包括自己的感受和感想。把自己的LOG放在WEB上,就是希望和朋友一起分享,同時也希望得到朋友的指點。
但是,我也想告訴朋友,我真的很不喜歡匿名。我的博客之所以用真名,就是想真誠地面對一切朋友,而面對這些匿名的朋友,我感覺好像是自己被剝光了,卻不知道是被誰剝光的,心裡很不舒服。在這裡,我想專門給這些匿名的朋友說一些我的感受。網絡是虛擬的,一個人可以給自己穿任何一件馬甲,甚至也可以給自己穿N件不同的馬甲,但每一個馬甲背後卻都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就像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應當尊重別人一樣,在網絡中我們也應當尊重每一個馬甲。網絡固然是一個言論相對開放的地方,但任何一個發表言論的人同樣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任。從另一個方面說,不管你是用虛擬的馬甲發言,還是如我這樣用自己的真實姓名發言,其內容都反映出發言人的真實思想,展示出自己的形象。切不可以為別人不知道你是誰,就放縱自己。在生活中,人需要一種認真的精神,在網絡上,同樣也需要一種認真的態度。
之所以說上面這些話,是因為這些匿名的朋友對自己的文字太不負責任了,錯別字連篇,用典不當,語言邏輯不清,這既是對我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我大約計算了一下,這幾位匿名朋友的留言還不到1000字,其中錯別字就有20多個,而且這些朋友還自稱是記者。作為一個記者,文字乾淨是最低的職業要求,而文字乾淨的第一步就是要減少錯別字。國家規定出版物的文字差錯率為萬分之三,可是在這不到1000字的留言中,差錯率高達萬分之二百多,超標70倍,實在是不應該。下面我試舉幾例,括號內是我對錯別字的更正:
「用的話自免(勉)。」「她不見的(得)很吃力。」另外,一些用典也不準確,如:
「大有哀大莫過於心死(哀莫大於心死)之逝。」前面把古人的話引錯了,後面的「之逝」更是莫名其妙。
「牢騷太盛盲(防)腸斷」。
至於留言的內容我就不作評論了,相信所有看到的人會有自己的判斷。
現在的確有些人把網絡視作一個發洩之地,視作一個逃亡之地,這是一種思維的誤區。在網絡上你什麼也發洩不了,因為不管你用什麼樣的語言,用什麼樣的語氣,所表達出的都是你的真情實感,該興奮的你一樣會興奮,該鬱悶的你照樣會鬱悶,從本質上不會有任何改變。至於逃亡則更理想化了,現實生活是無法逃亡的,是必須面對的,而且逃離生活對一個人來說也是可怕的,網絡不是陶淵明的竹籬茅舍,不是一個適合於歸隱的地方。所以,對網絡不要寄予太多的厚望,不要讓網絡承載本不應由它承載的東西。網絡雖虛擬,但這種虛擬和現實是無法脫離的。所以,我希望這些匿名的朋友還是以現實的態度面對網絡。齊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