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強演繹的樹先生,讓人看的無比壓抑與沉痛,它的故事究竟要表達什麼?
2011年上映的《hello,樹先生》備受爭議,很多人看不懂這部超現代且具有魔幻主義的現代片。
有人覺得拍的很好,讓人深有感觸;有人覺得拍的莫名其妙,主線與轉折點非常模糊,劇情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可能是它想要表達的太多,卻又都沒有表達徹底吧…
據不完全統計,大多數看完它的人,多半會產生痛苦、壓抑等情緒,少部分人會非常迷惑,可能是它的故事太難懂了…
「樹」究竟代表什麼?有過農村生活體驗的人,對這個故事可能更深有體會。故事裡的樹先生好像總有抽不完的煙,他那招牌的抽菸動作可能是片中唯一的笑點吧,雖然很多人笑不出來…他也很喜歡坐在別人的車上,但他始終沒有屬於自己的車。
別人好像總是能用到他,支配並調笑他好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劑;他好像一直是個受歡迎的人,也是那不被重視的人。我們大多數人不都是如此嗎?
這部電影的結局,某些人認為是開放性的,這一點我也深感認同;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解讀它吧…下面,我們就用三種不同的結局去解讀它。
第一,樹先生瘋了
在高朋的婚禮上,可能在對二豬下跪之後,他就已經瘋了。與其說他對二豬下跪,不如說是對現實下跪。
他一直生活在童年父親製造的陰影中,這成為了他夢中的夢魘,再加上被殘酷現實的折磨,他堅持不下去了。
我想,任何人處在他的位置,不是瘋了就是逃了,再沒有其他了吧…之後那讓人看不懂的幻覺與劇情,就都解釋的通了。
第二,樹先生做了一場夢
他太累了,也不想這麼活著,可能在夢中,更能活出他想像中的真實。這讓一切荒誕的情節都有了邏輯,畢竟,夢中可以發生任何事。
比如:他如願的娶了小梅,他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大預言家」,他得到了拆遷的補助款和新房子,還有片尾幻想小梅懷了他的孩子等。
可能當他醒來之後,會重新振作起來,更加努力的生活吧...
第三,他醒不過來了
現實殘酷的折磨讓他徹底崩潰了,他的潛意識讓他不願醒來;他被自己的精神世界一直折磨著,無限重複著各種可怕的場景。
就像片尾那暗紅色的畫面,任何事物在那種顏色下都顯得那麼恐怖,樹在不知不覺中被它/他們同化卻又不自知,他被永遠得留在了那個小山村…
其實,不管是哪種結局,樹不只是「樹」。就像片中曠野裡那棵光禿禿的樹,它不止代表了樹先生,更是他受傷之後的避風港。
我們心中何嘗沒有屬於自己的樹,不管是人與樹,它都活在我們心中,也活在這個殘酷的現實中;不同的是,某些人的樹是生機勃勃、宛若新生的;某些人的樹,可能就是樹先生的樹,早已接近枯萎與死亡…
結語:不管別人如何評價這部電影,我認為它都是一部現象級作品。可能我們讀不懂導演想要表達什麼,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理解。
一百個看過《hello,樹先生》的人,就能種出一百棵不同的樹。我想,它與他永遠都會活在我們心中,一直紮根在所有人的心田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