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閒置小樓變身黨群服務陣地 南京老舊小區建起「幸福綜合...

2020-12-16 龍虎網

12月8日一早,鐘山先鋒幸福站——小衛街站的兩層小樓旁,已聚集70多位居民,小衛街社區每周兩次的「金陵健步走」活動準時開啟。隊伍從這裡出發,沿著紫金山腳走到水榭,再折返回來。「這是我們健步走的起始點,更是我們幸福的出發點。」居民朱阿姨指著門頭笑言。

鐘山先鋒幸福站,是孝陵衛街道今年重點打造的「書記項目」。針對老舊小區老齡化嚴重、衛生環境差、文化生活單一等問題,以黨建引領,整合全社會資源紮根社區,解決居民「急難愁盼」,打造新時期社會治理樣板。

匯聚社會力量,打造「資源樞紐」

沿著鐵匠營小區一直往裡走,鐘山先鋒幸福站——小衛街站順坡而立。今年6月,這棟小樓打開了「幸福大門」。

2017年,孝陵衛街道開始打造「鐘山先鋒」黨建品牌,結合區域特點整合力量,通過校區、社區、園區、街區「四區聯動」的模式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用黨建來穿針引線,讓各方資源在這裡交匯融通,解決老舊小區居民的多樣化需求。」孝陵衛街道黨工委書記朱明勇,是鐘山先鋒幸福小站的「操盤手」,在他看來,基層黨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整合力量,把各類單位、企業、社會組織納入基層治理體系,為居民打造幸福家園。

走進鐘山先鋒幸福站小衛街站點,這樣的理念隨處可見。一樓,社會組織、轄區企業紛紛落戶,金牌調解室、板凳議事會都有各自陣地。二樓體現公益色彩,門口的慈善超市為社區困難人群提供服務,裡面還有日間照料室,讓給老人充分的活動空間。

載體有了,誰來提供服務?「從敲門大姐、綠管家等社區居民自發的志願組織,到周邊高校院所的學生,再到T80園區的企業,我們這裡的服務主題涵蓋老中青全年齡段。」小衛街社區黨委書記張曄說,通過黨建這根線,社區以公益項目的形式發布需求,精準對接社會資源,把小樓打造成社區的「幸福綜合體」。

讓社會治理充滿人情味

「我是困難人群,聽說超市有愛心價。」8日下午,70多歲的宋阿姨來到慈善超市,店員輸入身份信息審核確認後,原價75元一袋的米立減了10元。「凡是生活必需品,都有降幅明顯的愛心價。」慈善超市負責人何齊坦言。

小衛街社區居民超過5000人,70%以上為拆遷安置農民,困難群體多,鄰裡矛盾多。這樣的「人情味」瀰漫在整個社區,溫暖著居民,融化了堅冰。

細節,往往更有感染力。垃圾分類推進以來,小衛街的督導員們每天準時「上崗」,指導居民精準投放。因為督導的時間與上午買菜有衝突,給志願者們帶來了不少的困擾。孝陵衛街道與轄區蔬菜配送單位溝通,直接把新鮮、優惠的蔬菜送到小衛街站,既解決了督導員們的後顧之憂,也為社區居民提供最急需的服務。

幸福服務站裡,辦公電腦、電子體重秤、血糖血壓檢測儀等微服務設備擺放整齊,角落一臺老式縫紉機尤為顯眼。社區的「巧線婆婆」是縫紉機的操作者。「幫助居民縫縫補補,穿線織衣,和諧的鄰裡關係就在這些點滴裡建設起來。」邢金陵已經當了多年「巧線婆婆」,以前,她和老姐妹們一到冬天就會編織毛線手套、帽子送給社區孤寡老人,「現在我們有了固定的服務場所,居民有需求直接可以到幸福小站來。」

提升「人情味」的濃度,小衛街社區把黨建與新時代文明實踐融合,通過志願服務弘揚文明新風尚,傳播社會正能量,加速推進社區治理新格局建設。

人人都能當社區主播

「玲子書記,我昨天在抖音刷到你了。」「你們在哪裡拍的垃圾分類宣傳視頻啊,我也想用這個設備。」前不久,小衛街社區的抖音號上,社區副書記仇玲子直播宣傳垃圾分類小視頻「火」了,而這場直播的現場,就在鐘山先鋒幸福站。

鐘山先鋒直播間,是幸福站最大的亮點。這裡不僅有專業的燈光設備,還專門用隔音棉進行了處理,社區、社會組織通過直播方式,向廣大社區居民傳遞及時有效的惠民服務。同時,這裡還對轄區內的企業開放,提供直播帶貨等功能。

11月1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我們第一期就以垃圾分類試水,後面的節目中邀請志願者團隊跟大家進行線上分享。」仇玲子介紹說,視頻發布後,居民反響熱烈,「這種喜聞樂見的方式更具宣傳效果。」

如今,幸福站的直播間已廣泛運用到微黨課學習、文明創建等工作中。伴隨著宣傳效能的持續提升,激起了居民群眾的內心訴求:也想通過鐘山先鋒直播間,在社區過把「網紅癮」。仇玲子介紹,社區正計劃將該平臺功能進行拓展,適用於社區各項居民群眾的活動。

基層黨建好不好?百姓心裡「有桿秤」。如今,小衛街社區的居民閒下來就會到幸福站裡坐坐,這裡幾乎成為第二個社區服務中心。「敲門大姐」朱蘭珍說:「幸福站樓不大,但裝滿了群眾的關切;樓不高,卻紮根在居民的心裡。」

記者 盛文虎 本報見習記者 胡明峰

相關焦點

  • 「搭車」舊改 杭州老舊小區存量用房「煥新」釋放民生獲得感
    記者從市建委、市舊改辦了解到,乘著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的東風,杭州不少街道社區圍繞群眾所需,將企事業單位閒置的存量用房全新「賦能」,改建成老人之家、少兒遊樂項目、黨群服務中心等新配套設施,一處處滿足居民生活「剛需」的新空間,正在加速釋放著註腳全面小康的民生獲得感、幸福感。
  • 鄭州高齡的汝河小區變身幸福家園 居民感慨萬千
    (原標題:高齡老舊小區變身居民幸福家園 誰不誇俺小區美) 10月9日,市民侯紫娟走進汝河小區剛開業的
  • 西城區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老舊小區「改」出幸福新天地!
    架空線入地施劃車位、安裝電梯、引入物業……老舊小區綜合整治事關民生改善關係居民的生活幸福>如今西城越來越多老舊小區煥然一新成為一片幸福新天地2020年,西城區新上報的24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近期已獲得市政府審批通過,且已明確了相應的實施主體單位,有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 「七彩議事亭」凝聚共治力量 虎池苑小區建起黨群協商議事陣地
    蘇報訊(記者 吳麗婷 通訊員 徐雁)近日,蘇州市委宣傳部機關黨委聯合姑蘇區白洋灣街道虎池苑社區黨總支,在虎池苑小區共同打造「七彩議事亭」黨群協商議事陣地。據悉,該處不僅成為轄區居民一個休閒好地方,還是實踐「四議兩公開」議事機制的基層便民活動載體。
  • 新街口CBD黨群服務中心正式揭牌 新街口1700名流動黨員有了「家」
    黨建工作有了一流的載體陣地  新街口CBD服務中心佔據新百南京中心23樓一整層,面積近1000平方米,設有黨建多功能廳、黨委會議室、CBD黨建成果展廳等功能區域,黨建圖書報刊、觸摸式全媒體黨建閱覽屏等設施配備齊全。  「黨群服務中心為我們開展『兩新』黨建工作提供了一流的載體陣地。」
  • 四川北川永昌鎮金霞社區:盤活閒置資產打造綜合服務陣地
    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的不斷提升,源於金霞社區在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過程中的不斷努力,尤其是在打造綜合服務陣地方面的積極探索。  金霞社區是北川原安昌鎮最大的社區,隨著2019年底安昌鎮合併入永昌鎮,金霞社區也就成了北川永昌鎮北片區最大的社區。「以前我們社區辦公用房只有1000平方米左右,並且基本上沒有戶外活動場所。」
  • 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光明日報……中央媒體為何聚焦楊浦?
    ……新華每日電訊城市,讓人民生活更美好《新華每日電訊》 2020年8月7日 頭版楊浦濱江,百年「工業鏽帶」變身百姓「生活秀帶」,市民遊客近悅遠來;浦江對岸,30年開發開放,阡陌農田裡崛起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的現代化新城……上海是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
  • 二七區福華街街道:黨建引領老舊小區治理「變身記」
    河南日報客戶端 記者 姚瑩瑩 通訊員 丹丹 貴雲 雪巖  城市發展得好不好,除了要看高樓、廣場這些「面子」,也要看老舊小區這種不起眼的「裡子」,更得聽聽居民們的心裡話,改造前後,居民生活發生了哪些改變?
  • 多麗福田園區:黨群服務「陣地」下半年建成
    由梅林街道辦聯合多麗園區共同打造的「電商部落-多麗福田園區黨群服務中心」,去年進一步升級為黨建2.0,全國首創「黨建+雙創」新模式備受外界關注。黨建如何實現陣地融合創新並永葆活力?據了解,多麗福田園區黨群服務中心「陣地」預計將於下半年投入使用。以多麗為中心從而輻射梅林片區,在開啟智慧黨建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梅林未來也將打造黨領導下的梅林「網際網路+」小鎮。
  • 南京秦淮區朝天宮街道打造「五微文化」浸潤民心 文化滴灌,老舊...
    中國江蘇網訊 在南京城南朝天宮地區的街巷裡轉悠,你會發現,這裡每一條道路都有自己的「身份證」,訴說著自己的前世今生。小小的「地名牌」背後,是一個堅持數年的文化「滴灌工程」。從微地名起步,延伸到微博物館、微文化街區、微文化小區、微園區,南京市秦淮區朝天宮街道的「五微文化」讓城南舊事添新韻,讓老舊街巷小區找回了「自信」。
  • 桔芳園更新記:小區變美由「表」及「裡」
    小區裡建起了黨建文化牆,閒置的庭院擺滿了花,小區深處還藏著一座袖珍運動場,居民們在這裡揮汗如雨……近幾個月來,番禺區大石街富麗社區桔芳園小區發生了大變化,從「髒亂差」變身具有人文特色和健康氣息的花園小區,居民群眾紛紛點讚。「現在路平整了,車沒有亂停亂放,還有了嶄新的運動健身設施、小公園,環境美了,讓人舒心、幸福。」
  • 肥城:所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實現「一站式」服務升級
    2020-06-30 22:51:32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6月28日,在肥城市新城街道沙窩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記者遇到了社區居民周大媽,「從家裡出來用不了幾分鐘就能交上燃氣費,可真是方便了我們這些老年人!」
  • 老舊小區蝶變煥新顏
    近年來,為徹底解決老舊小區管理的痛點問題,瑤海區大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治理,由區國資公司設立物管中心,對老舊小區進行「託管」服務,以黨建為核心,以「紅色物業」疏通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改善基層社會「微循環」,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落實在「微服務」,推動老舊小區逐步實現由「失管」到「物管」的改變,讓這個擁有三分之一以上開放式老工廠區宿舍、老舊生活小區的傳統工業區丟掉了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廢棄廠房變身「幸福餐廳」,社區「微改造...
    廢棄的廠房被改造成為老年人、殘疾人服務的「幸福餐廳」,閒置的社區辦公室被改造成為高顏值、多功能的便民服務點……近年來,為了滿足居民對社區服務的多元化需求,濱湖區河埒街道蠡橋社區通過對閒置公共空間實施「微改造」,讓居民的幸福感得到了「大提升」。據悉,蠡橋社區「幸福餐廳」運營近3年,已為轄區老人、殘疾人等群體提供餐食3萬餘份,幫助不少居民解決了「吃飯難」的問題。
  • 「菜單式」服務推進綜合整治 通州老舊小區加裝電梯
    怡樂園小區加裝電梯加裝電梯,提高居住品質,是老舊小區改造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區有序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重點進行環境整治和功能完善,補齊配套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短板,永順鎮天賜良緣小區建築陳舊、屋頂滲漏,配套不全,環境髒亂差,給居民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和困擾。在經過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後,如今的天賜良緣小區道路乾淨,樓房外立面整潔,軟硬體設施煥然一新。最讓居民稱讚的是單元樓採取購買式加裝了電梯。「簡直就是一種幸福,我們經歷了徒步爬樓到電梯直達,這感覺真是太好了。」
  • 鹿城社區:改造老舊小區38個!惠及9000多人!
    鹿城社區:改造老舊小區38個!惠及9000多人!文化社區建設鹿城社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社區陣地建設,建立了13個社區閱覽室,7個社區未成年人活動中心,7個社區家長學校,16個社區綜合活動中心和學雷鋒志願服務站。主題教育活動在世界讀書日、五四青年節、世界家庭日等時間節點,組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為進一步打造書香社區、文化社區奠定基礎。
  • 「微創手術」盤活裡弄閒置空間 上海石庫門社區建起共享客廳和共享...
    央廣網上海11月24日消息(記者楊靜)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本月上海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對幾處石庫門裡弄小區啟動「微更新」,建起了共享客廳和共享書房。通過設計師的「微創手術」盤活裡弄閒置空間,讓老弄堂文化在百年石庫門傳承。對此,居民的反應如何?目前這些共享空間的使用情況如何?
  • 桔芳園更新記:小區變美了 變安全了 居民的「家園意識」增強了
    小區裡建起了黨建文化牆,閒置的庭院擺滿了花,小區深處還藏著一座袖珍運動場,居民們在這裡揮汗如雨……近幾個月來,番禺區大石街富麗社區桔芳園小區發生了大變化,從「髒亂差」變身具有人文特色和健康氣息的花園小區,居民群眾紛紛點讚。
  • 嶽塘區雲盤社區書香庭苑小區黨群服務站開啟服務群眾新模式
    嶽塘區雲盤社區書香庭苑小區黨群服務站開啟服務群眾新模式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虞蘭 金僑·書香庭苑小區位於湘潭市嶽塘區高新路與吉安路交匯處,屬寶塔街道雲盤社區管轄範圍。
  • ...陸良縣同樂街道服務民生紀事 本報特約記者顧貴明 通訊員陳彬...
    6月初,投資600多萬元的陸良縣同樂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在嶄新的黨群服務中心大樓前,長期從事宣傳文化工作的基層幹部王霞動情地說:「黨群服務中心的建成,既為宣傳文化工作提供了活動陣地,更為服務群眾打通了『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