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之約第八屆濟南國際泉水節將於9月6日至11日舉行,今年泉水節的主題是「凝聚泉水力量弘揚黃河文化」。作為泉水節十四項主要活動之一,【濟南·黃河少年行】活動於9月6日上午在濟南黃河百裡風景區正式啟動。
8:20,雖然今天天氣炎熱,但參與活動的人氣不減,許多孩子都有多位家長陪同,攜家帶口組團參加。「希望通過這種獨特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感受黃河底蘊,了解黃河文化,也增進親子時光。」濟南市黃臺小學家長趙先生,是參加本次活動的「小記者」家長,他表示最近每周末連續帶著孩子參加小記者活動,「小記者活動涉及方方面面,孩子學習到的知識很多,而且非常開心。」
8:25,凝聚泉水力量 弘揚黃河文化,濟南•黃河少年行活動現場已經進入最後的籌備階段。
據了解,活動正式啟動以後,現場的孩子將在這裡書畫自己對黃河母親的熱愛。
8:50,代表著黃河地域特色的鼓子秧歌已經在進行最後的操練。
8:58,由濟南報業小記者組成的徒步大隊啟程。從百裡黃河龍牆集合點,一路向西走。徒步活動縱穿河畔旁的景區,到達終點後折返,全長2公裡,沿途孩子們可賞盡黃河河畔美景,盡感徒步之樂。
孩子們組成浩浩蕩蕩的隊伍在黃河邊拉伸開來,兩人一對,三人成影,四人為伍,瞬間成了一條流動的風景線。
濟南百裡黃河風景區是緊鄰濟南市城區北部,景區南大門直通濟南市中軸線――濟濼路,南依北二環路,濟青高速「零」點和京福高速濟南西下口靠近風景區。
2018中國黃河旅遊大會上,濟南百裡黃河風景區被評為「中國黃河50景」。
9:10,啟動儀式之前,濟南報業小記者開始在畫布上畫畫,把自己對黃河母親的熱愛用畫筆畫出來。
文東小學小記者家長王先生表示,孩子一早特別興奮,直喊自己今天要和母親河來個親密接觸。同時,王先生也對濟南報業組織這次活動豎起了大拇指,他說,「此次的活動對於孩子了解家鄉文化和國家歷史很有幫助,感謝濟南報業集團。」
途徑黃河文化展覽館,孩子們徒步到達啟動儀式現場。
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小學部六年級孫悅溪說,「第一次參加濟南報業小記者的活動,很興奮。黃河是我們生長的搖籃,孕育了黃河流域的人民,未來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環境,為黃河母親護航。」
9:30,另外一側的學生開始為帆船畫布填色。他們選取了最具有濟南特色的趵突泉景區,一名學生說,「我要把趵突泉畫在帆船上,讓它在黃河母親的懷抱裡航行。」
王瑋晅是來自濟南市美裡湖第一小學的小記者,她說徒步讓她體會到了「腳踏實地」的感覺,「路程本就不遠,跟小朋友們一起感覺路上的時間過得更快了。」
通過學易佳培訓,yoyo報名參加了本次活動,現在正跟小朋友一起為帆船畫布填色。她的媽媽表示孩子平時就很喜歡畫畫,聽說有這個活動就第一時間報名了,「孩子不僅能體會徒步,展示繪畫,還能認識黃河,她挺很開心的。」
現場,帆船畫布的畫景除了趵突泉,孩子們還將把大明湖、解放閣等濟南特色的景區畫在船帆上。來自濟南師範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六年級五班的傅子豪和同學們一起把自己的名字也寫在了船帆上。他說:「我的名字將代表我漂流在母親河上。」
來自濟陽區仁風鎮中學的鼓子秧歌隊的少年,喊出了自己的口號,「我們要做乘風破浪的黃河少年!」
10:00,由孩子們共同畫的趵突泉已經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進行升帆,隨時準備揚帆遠航。
10:05,「凝聚泉水力量 弘揚黃河文化」濟南•黃河少年行活動正式開始。來自製錦市小學的小記者曹霽希和濟南報業的主持人一起主持今天的活動。
10:10,「黃河是中國第幾大河?全長多少?」「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是哪位詩人的詩句,其中的『海』放到今天,是指什麼海?」「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這一描寫黃河的詩句的作者是誰?所描寫體現了黃河的什麼特點?」
互動中,主持人拋出關於黃河的問題,現場的小記者爭相回答,在給出正確答案後獲得紀念獎一份。
濟南日報報業集團總經理鄭凱發表致辭,他表示作為黃河中下遊中心城市,濟南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中負有重要的使命擔當。
為了讓廣大青少年深入了解黃河歷史和家鄉歷史文化,進而激發其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學習的熱情,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與有關單位共同發起濟南·黃河少年行活動,並作為十四項重要活動之一納入到第八屆濟南國際泉水節。
他透露,濟南·黃河少年行活動,分線上與線下兩部分。線上主要包括「你對黃河知多少?」知識問答、「說泉城、話黃河」雙語視頻作品徵集及展播;線下活動,將組織青少年代表實地尋訪濟南沿黃特殊生態環境、重要人文景觀及特色經濟產區,開展濟南黃河文化系列採訪和研學活動。
濟南黃河河務局二級巡視員張需東,首先向小朋友們表示歡迎,並邀請小朋友們說黃河,畫黃河。他表示,黃河是祖國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根,我們要樹立節水意識,保護泉水保護黃河。
天橋黃河河務局副局長褚學謙與濟南報業集團教育事業中心主任李曉峰共同為濟南報業小記者(濟南黃河)採訪實踐基地揭牌。
黃河治理開發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奮鬥,黃河故事和黃河文化的傳承,同樣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活動現場,主辦方專門邀請到濟南日報資深攝影記者郝蔚讓他講述黃河故事。他還專門帶來了半個世紀前的濟南黃河,他表示自己有幸拍下了濟南黃河最原始的狀態,並通過當年的那副照片向小朋友講述拍攝故事。
現場,領導為濟南黃河少年行青年代表授旗,並拍照留念。未來,濟南·黃河少年行活動,將通過線上與線下的方式,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融入到黃河發展國家戰略,以實際行動了解黃河歷史、守護黃河生態、傳承黃河文化。
10:30,濟南報業小記者團代表馬俊濤等現場為大家帶來詩朗誦《黃河頌》。「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出現在亞洲的原野;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偉大而又堅強!這裡,我們向著黃河,唱出我們的讚歌。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孩子們用嘹亮的聲音朗誦道。
10:35,作為黃河少年的代表,濟南市濟陽區仁風鎮中學初一年級的25名學生組成鼓子秧歌隊,在現場表演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齊風魯鼓。該校電教主任鄭吉堯表示,齊風魯鼓貫穿仁風鎮幼兒園、小學、中學三個學段。現場表演中,身穿黃色衣服的是大傘,是整個隊伍的領頭人,象徵年長的人;紅色衣服是鼓子,象徵中年人;藍色衣服的是小傘,象徵青年人;綠色衣服的是扇子,象徵著女孩子。初一3班羅然說:「從五年級就開始練的鼓子秧歌,我在團隊中是小鼓的角色。未來,我要做傳統文化的傳承人。」
據了解,濟陽鼓子秧歌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形成於夏商,完善於唐宋,興盛於明清,與海陽秧歌、膠州秧歌並稱山東三大秧歌。具有濃厚的民族傳統文化特色,是黃河文化的優秀遺產。
擁抱黃河,追夢前行。啟動儀式結束,濟南少年與黃河母親的真情對話,正徐徐展開……
【來源:濟南報業全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