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實驗室的宗旨就是
實現你的好奇心,讓你不再瞎操心!
本期解問題:
1,可樂+曼妥思噴泉什麼樣?
2,蒙上眼睛捂住鼻子是不是真的分不清可樂雪碧?
...
如果你有任何吃貨疑惑
請評論留言,我們來解答
實驗題目:曼妥思+碳酸飲料的反應現象
實驗原理:是溶解二氧化碳的迅速釋放
實驗器材:碳酸飲料、曼妥思、燒杯、防護鏡
做這個是想比較一下,同樣數量的曼妥思和不同牌子的可樂反應的有什麼不一樣。曼妥思數量:1顆,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各自500ml。
嗯!我們的理想預期是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但實際上是這樣!!!
看到了麼?看到了麼?反正我沒看到我想要的...可能是曼妥思太少,反應不太劇烈,但是百事可樂的持續時間比可口可樂要持久。
1顆太微弱,那就用20顆曼妥思!為了方便實驗,我們把顆曼妥思串成串,同時放入2L裝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觀察反應。
噗噗噗噗!!!!這次真的有反應了!終於有了噴撲而出的feel!大概有30度釐米的高度呢,而且百事可樂比可口可樂的持續時間長一些。別問我具體的數值,看圖比較直觀~
這個實驗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看看反應的劇烈程度和曼妥思的數量是不是有關係的。
所以用同樣100毫升可口可樂分別加入1顆和10顆曼妥思,來~~請看!
(左:1顆曼妥思,右:10顆曼妥思)
比較明顯,10顆曼妥思的持續時間會更長,產生的氣泡也更多,嗯,就是這麼直觀又嚴謹!
可樂做完了,想看看雪碧VS七喜和曼妥思的反應會不會有什麼不一樣!
根據上面的實驗經驗,為了看到比較明顯的效果,我們只用30ml的雪碧和七喜,分別加入3顆曼妥思。差不多的效果,沒什麼太大區別。
這個實驗很難描述,大概就是倒滿一燒杯的碳酸飲料,等上面的氣泡完全消除之後看看各自還剩多少飲料液體。
(左:雪碧,右:七喜)
這裡面是存在一定的誤差,因為兩個手說不準哪只就會一抖多倒一點。目測一下,左邊的起始氣泡其實是多一點的,但是!!!消除以後,左邊雪碧不到50ml,右邊的七喜剛剛50ml。這說明了什麼?你可以去評論區留言解答~
(左:可口可樂,右:百事可樂)
這個差得比較明顯,左邊的可口可樂只有40ml,右邊的百事可樂有接近50ml,雖然手抖是個很重要的實驗誤差來源,但是...我不相信我還這麼年輕手就抖得這麼厲害啦!!!我又不是抖森!!!
他們的PH值還是有細微差別的,可口可樂酸性略強一點,PH≈2;百事可樂的PH≈3。
可樂和曼妥思的噴泉實驗是個物理反應(不產生新物質),不是化學反應(產生新物質)。度娘上Blablablabla有大概800多字的很專業分析,大概數來就是曼妥思和可樂跨越物種的愛戀,然後生出無數的小泡泡大家一起跑了出來!!!(一本正經胡說八道臉.jpg)
包裹曼妥斯的物質裡含阿拉伯膠,這種表面活性劑更加削弱了這種液體的表面張力。 由粗糙表面的薄荷糖們沒有表面活性劑的話不會有那麼大的噴泉。曼妥斯的密度很高下沉很快,快速的製造出泡泡,這些泡泡上升的時候就成了產生更多泡泡的種子。
實驗題目:閉上眼睛捂住鼻子分辨碳酸飲料
實驗原理:視覺、嗅覺、味覺一起才能感全味道
實驗器材:可樂、雪碧、芬達、眼罩、燒杯
讓參加實驗的人帶上眼罩確保看不見,並且捏住鼻子,隨機給她一杯飲料,嘗完以後說出是哪種飲料!
看到沒!臉上是一個大寫的懵逼啊!!!
這是啥?雪碧吧!還是雪碧吧!嗯,應該是雪碧!不會都是雪碧吧!所有的嘗起來都像雪碧!在10次試驗中,我們還特意混進一杯芬達,根本沒有被發現!依舊回答雪碧!
我們又找來3人做同樣的實驗,隨機給他們一杯可樂或雪碧。結果基本是一致的,單靠舌頭的味覺並不能準確嘗出雪碧和可樂!你不信?那就趕緊買兩瓶回來試試呀!
很多醫學專家對這個現象給出了很專業的分析,總結來說就是你的舌頭有時候也是會騙人的,所以我們不能只看不聽只嘗不聞只相信一面之詞!(哲學家的臉.JPG)
人吃(喝)東西主要靠嗅覺、味覺、視覺三種感官,看到好吃的、聞到氣味舒服的容易引起食慾,酸甜苦鹹鮮五種基本味道是通過舌頭感知,而其他味道,要藉助嗅覺等感知。視覺、嗅覺、味覺一起才能感全味道。當人的視覺、嗅覺被屏蔽時,味覺的判斷會跟著同步降低,尤其是在品味配方相似的東西時,更難以分辨。而幾種碳酸型飲料的成分比較相似,所以一般人很難分辨出來。
本文由魔都吃貨小分隊提供腦洞支持
101分給他們,多一分用來驕傲!